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6)
2023(10419)
2022(8581)
2021(8095)
2020(6198)
2019(14025)
2018(13710)
2017(23895)
2016(14016)
2015(15572)
2014(15026)
2013(13469)
2012(11848)
2011(10787)
2010(10928)
2009(9404)
2008(8661)
2007(7739)
2006(6631)
2005(5650)
作者
(33248)
(27498)
(27495)
(26266)
(17264)
(13128)
(12558)
(10749)
(10577)
(9791)
(9345)
(9137)
(8657)
(8547)
(8535)
(8512)
(8414)
(8295)
(8194)
(7724)
(6923)
(6869)
(6611)
(6547)
(6328)
(6232)
(6103)
(6101)
(5655)
(5526)
学科
(36983)
经济(36950)
管理(31111)
(27419)
教育(22460)
(22268)
企业(22268)
中国(18050)
(13966)
理论(13109)
方法(11518)
教学(11464)
业经(10964)
(9483)
数学(9368)
农业(9281)
数学方法(9035)
(8704)
地方(8358)
(8288)
技术(8195)
(8052)
(7575)
贸易(7568)
(7352)
发展(6837)
(6764)
(6713)
学法(6669)
教学法(6669)
机构
学院(168564)
大学(165845)
研究(57318)
管理(56405)
(54153)
经济(52501)
理学(48435)
理学院(47822)
管理学(46655)
管理学院(46318)
中国(35582)
(35353)
教育(34248)
科学(33937)
(33756)
师范(33528)
(27076)
(26937)
师范大学(26919)
技术(26666)
(25812)
职业(25499)
中心(25448)
研究所(24454)
(23970)
北京(22686)
业大(22675)
(21727)
(21648)
财经(20382)
基金
项目(113950)
研究(95293)
科学(90982)
基金(75778)
(64866)
国家(64083)
社会(56125)
科学基金(54743)
教育(53725)
社会科(52757)
社会科学(52743)
(49356)
编号(43501)
(42384)
基金项目(38899)
成果(37218)
课题(34300)
自然(32339)
自然科(31604)
自然科学(31596)
自然科学基金(30966)
(29952)
资助(29165)
重点(27591)
(26865)
规划(26212)
项目编号(25829)
(25712)
(25317)
(24591)
期刊
(64252)
经济(64252)
教育(63052)
研究(56696)
中国(46382)
(23686)
学报(22682)
技术(22037)
管理(20647)
科学(20019)
(19583)
大学(19057)
职业(18935)
农业(16738)
学学(16202)
业经(13180)
技术教育(12450)
职业技术(12450)
职业技术教育(12450)
(10777)
金融(10777)
(10371)
论坛(10371)
经济研究(9736)
财经(9106)
(8772)
(8205)
(8051)
高等(7725)
(7710)
共检索到259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延翠   路宝利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举措。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合供”理论源于公共管理学,强调政府与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与公共服务能力。基于“合供”理论的内涵及应用,围绕“谁参与合供”“为什么合供”“怎么合供”三个问题,分析政府部门、项目企业、职业院校以及公共组织在合作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中的主体作用。通过阐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合作培养的缘由及意义,来选择多元主体合作育人模式、搭建多元主体合作育人平台、实施多元主体合作育人管理等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合作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满足数智化职业场景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  
现场工程师作为一种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才支撑。在价值意涵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类型性、创新性、高质量的体现与外显,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能级进阶和制造业数字化对接进阶。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还存在规模性困境、结构性困境、功能性困境、保障性困境等,需要职业教育持续加大现场工程师培养总量以满足产业人才增量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培养效能,提升功能促进培养质量,强化保障以增强人才培养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元   周衍安  
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内涵与发展历程为基础,从国家战略层面、产业发展层面、人力资源开发层面分析培养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价值体系,明确不同层面的价值追求与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现场工程师运营流程图,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育人体系;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完善校企人才共享机制,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弹性学分制与过程评价并重,对接职业资格认证。从这四个方面改善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方式,旨在培养具有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支撑与强大动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槐福乐   常熙蕾   吕清  
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处于摸索前进阶段,离不开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基于一般系统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应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以及目标性四个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厄,包括:整体性不足,顶层设计亟待优化;相关性受限,校企协同合作不畅;动态性受阻,开放水平程度不高;目标性模糊,培养标准尚不明晰。据此,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持续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培养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加速提升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落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丹   叶萍  
从政策逻辑、产业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四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体现,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诸多困境: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比较滞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推进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新生态,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达杰   张炜   唐琳  
面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既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亦是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赋能制造强国建设、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所向,有其自身“可为”的逻辑遵循。在实践中,应当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基于专业群的现场工程师学院,推进数字赋能、创新基于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实施专业认证、构建“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标准,强化关键能力、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专题研究、夯实现场工程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根基,以实际“作为”贡献职教智慧与工程力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瑞明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培养单位(部门)积极性不高、联动性不强等问题。由此,应充分考量系统思维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耦合性,聚焦培养着力点,以整体性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以开放性思维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层次性思维优化育人生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姚丽霞  
现场工程师强调以经验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以解决真实职业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为核心,这就内在地决定了其培养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和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发现两者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主要采取了三点举措:搭建立体化的组织架构、实施角色多样化的培养路径、构建特色化的校企融合发展模式。该案例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的启示为:架构多元共生的治理机制、践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优化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打造“双师型”教学混编团队、强化人才培养评价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志群   赵鹏飞  
培养高素质的现场工程师,需要先进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由此,有必要在总结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基于工作的职业教育学”理论。工作是职业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必须准确理解工作教育学视野下职业学习的内容。基于工作学习是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学习理论,应特别关注工作场所学习,在此需要解决生产与学习、特定情境与普遍规律之间的矛盾,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共同发展,并提高企业指导教师的方法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包丽丽   邹吉权  
当前,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加快培养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需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需要。在剖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基本内涵和类型定位的基础上,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工程环境和工程师资为支撑,遵循“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聚焦目标体系、标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系统构建了“一主线、两支撑、三导向、六关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兰   梅阳寒   王志明  
随着科技革命和新型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制造业涌现出数字孪生、数字设计、智能检测,人机协同等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应用场景。新场景带来人才需求变革,能扎根生产一线、并创造性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培养现场工程师的过程中,存在协同育人平台不完善、课程体系亟待重构一体化育人全过程等现实困境。因此,通过重新梳理产业链—岗位链—流程链—能力链—专业链—课程链的链接逻辑,依照产业需求导向、项目任务驱动、职业能力递进、创新实践支撑理念,引领多主体协同打造产科教平台、推动系统化重构高本协同课程体系、促进产学研训赛创一体化实施,全方位落实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的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颜彦  
科教融汇是科研与教育的融合,也是科学与教育、科技与教育、科研与教研、科技与教研等的相融互通。科教融汇是探索科学理念与职业教育育人理念、科研项目与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前沿科技与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为缓解重点领域数字化与智能化人才紧缺问题,我国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以培养主要面向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育人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科教融汇视域探索现场工程师的理论内涵及培养路径提出:注重理论教学科学性,开发科教融汇专业课程体系,筑牢现场工程师精神内核;重视实践实训过程科研性,充分发挥研发创新平台作用,夯实现场工程师科研水平;崇尚职业发展可持续性,将科教融汇与技能大赛、数字化资源建设相结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达杰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以学徒制为主要形式,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微证书均遵循基于工作的学习理论,在理论上具有高度的适切性与关联性。教学诊改、1+X证书等职教领域已有的制度,为现场工程师培养引入专业认证和微证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具体行动上,可观照培养政策指向与理论逻辑,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设、微证书课程及资源建设,形成基于专业认证+微证书的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现场工程师能力与资历框架,制定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组建专门的认证组织,以保障专微融通培养体系的有效实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文章界定了现场工程师的内涵,分析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的时代价值,指出了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现场工程师高质量培养的改革策略:组建现场工程师学院,完善校企“双主体”管理体制;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力度,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施学徒的动态择优增补;加强经费保障,强化监督指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巍   闫利文   赵文平  
数字技术改变了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的职业价值、职业环境,是现场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已成为国家规划的重点任务。通过分析近年来出台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对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高校教师进行数字技能方向访谈,解析出数字技能的构成要素、建构要素、结构要素。以建构要素为顺序、构成要素为元素,对链式、层化、网状三种类型数字技能进行了数字技能结构分析。以此三种结构模型提出了突出底层数据驱动技能为培养主旨,构建分层次分专业结构化培养机制及构建混合式人才培养梯队的应对培养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