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3)
2023(10917)
2022(9153)
2021(8537)
2020(7218)
2019(16948)
2018(16743)
2017(32645)
2016(17272)
2015(19643)
2014(19338)
2013(18738)
2012(16938)
2011(15022)
2010(14951)
2009(13618)
2008(13114)
2007(10913)
2006(9195)
2005(7711)
作者
(45839)
(38321)
(38164)
(36319)
(24594)
(18384)
(17330)
(15119)
(14663)
(13536)
(13137)
(12776)
(12006)
(11996)
(11755)
(11619)
(11336)
(11053)
(11042)
(11006)
(9427)
(9309)
(9138)
(8877)
(8633)
(8627)
(8357)
(8174)
(7661)
(7430)
学科
(77645)
经济(77559)
管理(51815)
(50725)
方法(44564)
(43377)
企业(43377)
数学(40116)
数学方法(39481)
(19575)
(17810)
中国(17578)
业经(15655)
理论(13896)
(12925)
财务(12872)
财务管理(12844)
(12639)
贸易(12633)
(12608)
企业财务(12260)
(12259)
农业(12173)
地方(12164)
(11629)
技术(11388)
(10912)
(10401)
金融(10400)
环境(9895)
机构
大学(242351)
学院(241762)
(103036)
经济(101245)
管理(101075)
理学(89596)
理学院(88786)
管理学(86997)
管理学院(86562)
研究(70166)
中国(53221)
(47985)
(46587)
科学(40473)
财经(38661)
(35578)
中心(33839)
业大(33405)
经济学(33321)
(33097)
(32213)
(31998)
经济学院(30253)
财经大学(29439)
(29396)
北京(29181)
研究所(29168)
师范(29115)
商学(27320)
商学院(27101)
基金
项目(170937)
科学(137885)
基金(128025)
研究(125177)
(109973)
国家(109081)
科学基金(97037)
社会(81938)
社会科(77941)
社会科学(77923)
基金项目(66930)
(65858)
自然(63229)
自然科(61899)
自然科学(61889)
自然科学基金(60793)
教育(60249)
(55374)
资助(53681)
编号(49912)
(39086)
成果(38894)
重点(38193)
(36659)
(35364)
教育部(34830)
国家社会(34605)
创新(34123)
人文(33747)
课题(33641)
期刊
(98974)
经济(98974)
研究(65176)
中国(39598)
管理(36840)
(36632)
学报(32402)
科学(31138)
(27737)
大学(26536)
教育(25660)
学学(25061)
技术(24163)
财经(19371)
(19304)
金融(19304)
农业(19126)
经济研究(16825)
(16512)
业经(15810)
统计(14315)
(13016)
问题(13003)
技术经济(12533)
决策(11712)
商业(11271)
理论(10921)
(10699)
(10278)
财会(10249)
共检索到329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蒯鹏州  张丽丽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困扰,但传统老龄化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却呈明显的"老而未衰"特征。文献综述的结果表明,这种与传统观点相背离的事实需要在个体行为调整的视角下予以解释。基于此,文章构建了人口老龄化内生的OLG模型,讨论老龄化进程中个体行为的调整方向,并利用法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展开经验实证。理论和经验实证结果均表明,预期寿命的变化将引起储蓄率、劳动时间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生育率的先降后升。这说明老龄化会对平均产出水平有持续的正向影响,并将有利于我国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忠华  杜雪君  
研究目的:分析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拓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和义乌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可通过保险效应和环境舒适度效应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承包地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失败提供退路和保险,希望保留承包地的农民工其市民化意愿更高;宅基地和耕地为农民工在农村提供较城市更好的居住工作条件和环境,拥有宅基地和打算返乡种地的农民工则不倾向于市民化。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对农村土地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进而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土地集约利用,因此,应重视农村土地制度的合理安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斐  肖泽磊  杨刚强  孙元元  
在构建区域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PSIS模型计算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状况,借助阻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并运用最小方差法(LSE)对区域创新驱动进行系统阻力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R&D经费投入强度较弱与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普遍性因素。(2)不同阻碍因子对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阻碍因子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驱动政策。(3)在区域创新驱动提升阻力的4种模式中,以三系统中的知识创获系统、企业创新系统和创新绩效系统(K-C-E型)阻力模式最为普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斐  肖泽磊  杨刚强  孙元元  
在构建区域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PSIS模型计算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状况,借助阻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并运用最小方差法(LSE)对区域创新驱动进行系统阻力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R&D经费投入强度较弱与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普遍性因素。(2)不同阻碍因子对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阻碍因子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驱动政策。(3)在区域创新驱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立平  申建文  
文章通过典型客观事实的分析,凝练创建由非均衡制约和流动性充裕假设组成的房价变动理论模型,该模型诠释房价上涨的机理。利用动态时变参数模型,实证检验房价变动理论模型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从经济、金融角度提出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月华  王俊岭  
文章将表征网络组织运行状态的熵归纳为环境熵、结构熵、契约熵、运行熵等4种类型18个指标,从而运用信息熵公式计算出网络组织管理系统不同时点上的熵值,以此来判断其进化状态。以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企业网络为例,利用信息熵公式,计算出2007-2011各年的熵值,得出结论:该网络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运行效率越来越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家山  易行健  杨碧云  张凌霜  
提高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是金融助推共享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检验了财富差距扩大对居民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富差距越大地区的居民面临金融排斥的比率也越高,财富差距对以投资类金融排斥和融资类金融排斥衡量的细分金融排斥指标均会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概率随着财富分位数的上升而单调递减,财富差距扩大还会通过抑制金融知识和社会资本渠道提高居民家庭面临金融排斥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富差距对贫穷、低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居民的金融排斥产生更为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财富差距对金融排斥的影响。本文相关研究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视角,为提高居民金融可得性、降低金融排斥和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森  刘媛华  
企业是否讲究诚信将影响到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其产品,因此,企业的诚信行为对企业的产品销售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系统科学的突变理论,通过建立消费者行为的突变模型,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企业诚信行为对其产品销售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有用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方健  
本文基于融资主体地位差异、目标差异和金融市场分割等经济特征,拓展了传统的戴蒙德(OLG)模型,引入国有经济投资和差异化利率,并以此为理论基础选取2004~2018年的季度观测数据建立了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不同利率水平下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存在金融市场分割的情况下,利率和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门限效应,国有经济融资利率低于资本边际报酬率时,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国有经济投资在不同利率水平下均存在拐点;二是国有经济投资具有宏观调控效应,通过影响社会资本存量调控资本边际报酬率和经济增长,可以纠正经济动态无效率现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明益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论证了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三要素的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设,认为劳动力、资本与中间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以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在短期会显著抑制产品质量升级,但在中长期,随着劳动力价格扭曲引致的经验累积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及研发效应的逐渐显现,这种抑制作用会减弱甚至会促进产品质量升级;资本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取决于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错配效应的综合作用;中间品价格的正向扭曲会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宗明  吴正倩  
资源错配是供给侧扭曲的重要表现,也是阻碍能源产业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羁绊。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其相对滞后的市场化进程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了准确厘清资源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能源产业现状进行了剖析,通过半参数估计发现能源行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扭曲。基于中国能源产业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不仅可以考虑传统的资源错配要素,而且能够对中间产品这一未涉领域的错配状态进行分析。基于中间产品框架的计算结果表明,忽略中间产品资源错配将导致TFP损失被低估33%以上。在理论计算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间产品扭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控制关键变量后,结果仍然显示中间产品市场扭曲能够显著提高能源产业的资源错配程度,中间产品市场的扭曲度增加1%,能源产业的效率损失将提高2.2%—2.4%左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就资本和劳动这两类传统意义上的错配因子而言,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也会显著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政府干预强度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了能源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向和领域都需要进一步斟酌。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和经验上就中间产品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详实的考察,这对于纠正能源产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科学引导和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龙  于海波  安然  董振华  晏常丽  郭林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得到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的455份问卷,基于组织战略与组织文化构成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经统计分析后发现:第一,与假设相反,家长型领导能够显著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创新;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文化在家长型领导与组织创新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战略对家长型领导与组织创新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第四,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战略对组织文化在家长型领导与组织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塑造组织创新氛围,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康传坤  
本文在人口迁移理论框架内考察了老龄化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老龄化通过心理成本和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两种机制影响城市化的进程。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本文利用2000—2008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多种模型的估计结果都表明老龄化通过心理成本和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显著、稳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加速城市化进程,我们应对老龄化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本文在政府跨期预算约束视角下推导得出财政可持续性检验条件,并基于时变协整模型对1952~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我国财政收支之间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52~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但财政收支的长期均衡关系呈现出显著的时变特征。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财政失衡态势较为严重;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和2012以来的经济"新常态"时期,财政收支规模较为均衡;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财政赤字率的持续提高并未对我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财政收支调整行为与"财政同步假说"相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雅楠  孙养学  李威  
基于1997—2012年的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研究人口相关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发现,大部分省份的人口规模、人均消费支出、能源强度和城镇化对碳排放有正影响,只有北京和广东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是负影响,说明可能存在能源回弹效应。老龄化因素只在六个省份与碳排放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家庭规模在大部分省份对碳排放的影响是负向的,说明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会增加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