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3)
2023(14697)
2022(12524)
2021(11709)
2020(9517)
2019(22018)
2018(21815)
2017(41837)
2016(22462)
2015(25209)
2014(25330)
2013(25048)
2012(23295)
2011(21143)
2010(21565)
2009(20029)
2008(18727)
2007(16502)
2006(14758)
2005(13426)
作者
(65155)
(53732)
(53385)
(50463)
(34306)
(25725)
(24270)
(21068)
(20599)
(19290)
(18435)
(18095)
(17054)
(16922)
(16715)
(16464)
(15817)
(15591)
(15349)
(15303)
(13483)
(13176)
(12930)
(12259)
(12120)
(12001)
(11937)
(11860)
(10890)
(10570)
学科
(95121)
经济(95019)
管理(62900)
(62604)
(51665)
企业(51665)
方法(37876)
中国(32823)
数学(31752)
数学方法(31406)
(27910)
金融(27909)
(26448)
银行(26409)
地方(26277)
(25582)
(25525)
业经(23102)
(22976)
(20061)
(19420)
农业(17753)
理论(17161)
(16479)
贸易(16461)
(15890)
(15249)
(14916)
技术(14895)
财务(14844)
机构
大学(317973)
学院(317429)
(127850)
经济(124907)
管理(124882)
研究(109583)
理学(107047)
理学院(105835)
管理学(104136)
管理学院(103573)
中国(87288)
(69202)
科学(66693)
(59420)
(54979)
中心(50569)
研究所(49864)
(49712)
财经(46978)
(46740)
业大(45243)
北京(44572)
(43497)
师范(43111)
(42602)
(39635)
(39341)
农业(38485)
经济学(38265)
财经大学(34972)
基金
项目(211870)
科学(166169)
研究(158647)
基金(151599)
(130859)
国家(129674)
科学基金(111373)
社会(98718)
社会科(93535)
社会科学(93513)
(83534)
基金项目(80573)
教育(72078)
自然(70951)
(69820)
自然科(69242)
自然科学(69229)
自然科学基金(67962)
编号(65950)
资助(62472)
成果(54086)
(49057)
重点(47385)
(46127)
课题(45876)
(44281)
创新(41186)
项目编号(40636)
科研(39871)
国家社会(39768)
期刊
(145772)
经济(145772)
研究(99563)
中国(65068)
学报(47402)
管理(46737)
(46181)
科学(44715)
(43560)
(41943)
金融(41943)
教育(39373)
大学(36088)
学学(33707)
农业(31760)
技术(27545)
业经(24468)
经济研究(22848)
财经(22838)
(19441)
问题(18631)
图书(17786)
理论(16823)
(15800)
实践(15470)
(15470)
科技(15208)
技术经济(15151)
现代(14883)
商业(14369)
共检索到484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宪  曾冉  
微金融理论研究在金融中介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研究基础——微金融机构对待小微企业信息认知的异质性上,而作为微金融主体的"关系型"贷款是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异质性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研究范式以及研究思路的演进,对微金融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了追踪。研究表明,所谓"关系"的建立和对"软信息"的技术处理是微金融机构存在的基础与核心竞争力,尽管环境变化下金融业的竞争会导致微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有所下降,并使其业务边界发生移动和变化,但它们处理"软信息"的技术优势仍将使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钦先  丁志杰  
“发展金融”理论研究导师:白钦先教授研究生:丁志杰(辽宁大学研究生论文摘要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提出了建立发展金融学的总体构想,为后面的分析作铺垫。在此,论文首次提出发展金融学的概念,把发展金融学定义为研究有关金融发展的新兴边缘学科,把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志杰  
“发展金融”理论研究导师:白钦先研究生:丁志杰(辽宁大学研究生论文摘要)二战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呈现了日渐加强的市场化、货币化、信用化、金融化趋势,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现代金融经济初露端倪。新的金融经济环境给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武祥  
行为金融理论基本假设股票市场并非理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并非理性,股票定价往往偏离公司真实价值。行为金融以及管理决策行为的研究推动了行为公司金融(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的兴起和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稀  魏博文  
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发展理念和方式上还是在具体手段上,都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既有模式,因而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提供免费服务、赔本赚吆喝、发放一块钱贷款等"异象"。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手,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网络效应、网络临界值、平台经济、竞争性垄断等经济学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从管理部门如何监管、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传统银行如何"触网"等三个方面提出启示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文平  
传统金融发展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为打破金融抑制现象,必须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之后都爆发了金融危机。严峻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以Levine等人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摒弃了传统金融发展理论框架,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最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宪  杨子荣  
《国际金融理论最新发展》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际金融理论也出现了许多重要发展。其中,国际储备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激增的动因、全球化时代外汇储备的功能转变以及高额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等问题上。国际投资理论方面,针对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对全球政治经济影响日益扩大的现实,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国际货币制度理论的发展,既有对单个国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保福  
法律金融理论是法律经济学在金融学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法律金融理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宏观法律金融理论和微观法律金融理论,法律金融理论对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也存在过分推崇英美法、研究范式单一、对转轨国家经验研究单薄等缺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钦先  李士涛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芦咏梅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芦咏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区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多层次的空间系统,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是联动的。就某个特定的区域,它可以是全球的某一部分,或一个大洲、一个流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具有复合生态系统的地区,其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裴元庆  杨长君  
动机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世纪中后期韦纳把动机和归因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推动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目标理论"(goaltheory);在次基础上,Dweck等人提出了动机的目标、归因和行为模式。成就目标理论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顺应了当今世界"学会学习"教育改革的潮流,同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相吻合,在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