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3)
- 2023(5717)
- 2022(4604)
- 2021(4686)
- 2020(3625)
- 2019(8672)
- 2018(8659)
- 2017(14571)
- 2016(9117)
- 2015(10475)
- 2014(10555)
- 2013(9420)
- 2012(8872)
- 2011(8282)
- 2010(8402)
- 2009(7254)
- 2008(7051)
- 2007(6249)
- 2006(5688)
- 2005(5230)
- 学科
- 济(28588)
- 经济(28563)
- 教育(20160)
- 管理(16549)
- 业(14906)
- 中国(13387)
- 学(12369)
- 理论(11235)
- 企(10748)
- 企业(10748)
- 方法(10434)
- 农(9024)
- 数学(8095)
- 数学方法(7943)
- 教学(7633)
- 地方(7008)
- 业经(6670)
- 农业(6364)
- 发(6024)
- 财(5274)
- 发展(5111)
- 经济学(5086)
- 展(4988)
- 技术(4887)
- 和(4700)
- 思想(4550)
- 研究(4505)
- 政治(4249)
- 环境(4068)
- 学法(3964)
- 机构
- 大学(122111)
- 学院(115613)
- 研究(43788)
- 济(38523)
- 经济(37353)
- 管理(36148)
- 理学(30953)
- 教育(30581)
- 理学院(30399)
- 管理学(29743)
- 管理学院(29474)
- 范(29235)
- 师范(29123)
- 京(28665)
- 科学(26134)
- 中国(25695)
- 师范大学(24329)
- 所(21069)
- 研究所(19344)
- 江(19266)
- 北京(18746)
- 中心(18628)
- 财(17470)
- 技术(16268)
- 农(15990)
- 院(15794)
- 职业(15684)
- 州(15191)
- 业大(14953)
- 财经(13948)
- 基金
- 项目(73553)
- 研究(63435)
- 科学(59292)
- 基金(48864)
- 家(41301)
- 国家(40748)
- 教育(37762)
- 社会(37124)
- 社会科(34595)
- 社会科学(34589)
- 科学基金(34116)
- 省(30438)
- 编号(29382)
- 划(27691)
- 成果(26938)
- 基金项目(25123)
- 课题(23601)
- 年(20436)
- 自然(19728)
- 自然科(19186)
- 自然科学(19182)
- 资助(18865)
- 自然科学基金(18836)
- 重点(18201)
- 规划(18102)
- 部(17977)
- 发(17660)
- 项目编号(17040)
- 性(16691)
- 教育部(16203)
共检索到183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康德的教育学之所以能推演出"合理"的教育状态,与其曾以一种否定情感对学校教育的现实"真相"进行概括不无关系。直到现在,"反学校情结"仍会左右教育学者的理论探索,教育学者注定得承受理智与情感的紧张冲突:一方面难以认识学校教育的现实"真相",另一方面又无法将学校教育引向心目中的"合理"状态。教育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化解这种紧张即因此摆在了教育学者面前。
关键词:
康德 “反学校倾向” 教育学 情感现象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小微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总是处于特定处境中的理论主体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对特定视域中的实践进行理论建构的产物。从实践中归纳提炼理论才能满足教育学内源式发展的需求。通过发现实践逻辑增长教育学本土知识是当前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核心任务。研究者要尝试以"移植—改造"、"反思—归纳"、"反向操作"、"批判—重建"等多种方式把握教育实践的多重逻辑,并基于实践逻辑的发现展开教育学分析。同时,教育学者在介入式互动中要有认同度、洞察力和分寸感,"反思—重建"应当成为合作互动双方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行为。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实践取向 本土化建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江峰
教育惩罚的争议性问题可概括为两组:一是教育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正当性和适用性问题。后者在实践上更受关注,但前者在理论上是更为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康德教育学中有对这两组问题的一整套回答,并且其中还蕴含了一个对教育学而言是意义更为重大的儿童心灵学说。这一学说蕴含在康德对教育惩罚施加了什么痛苦、这种痛苦何以能使人向善这一问题的回答中。但随着哲学心理学逐渐为科学心理学所取代,康德教育学中的儿童心灵学说及其遗留问题,今天已淡出我们的视线。
关键词:
教育惩罚 康德教育学 儿童意志 儿童心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卉
赫尔巴特晚年曾自称是个"康德派",然而在知识论上,他与康德显示出差异。由此赫尔巴特并非严格意义的"康德主义者"。与康德一样,赫尔巴特在知识论上也试图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不过,调和的结果却是康德知识哲学整体仍偏向了"先验论",而赫尔巴特在延续康德"先验论"的基础上,多了一些对"经验论"的关注。康德哲学以"三大批判"为核心,集中体现为对"纯粹理性""实践理性"以及"反思性判断力"的讨论。"审美理性"是康德整个"反思性判断力"的核心,康德借此实现从"自然"向"自由"的过渡。赫尔巴特试图在他的教育学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的教育。教育学教育的对象涉及师范生、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非教育职业的大众。就针对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学教育而言,需要以时代为背景,确立教师立场和实践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育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激发教育学之趣,引发教育学之需,形成教育学之养,养成教育学之眼,培养教育学之觉等。
关键词:
教育学教育 教师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少芳
钟鲁斋的《比较教育》对康德尔《比较教育》的借鉴和超越,体现了中国比较教育学初创期由移植到创生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开始译介康德尔的学说,钟鲁斋首次以书评的形式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进行了全面、准确的介绍,也在比较范围、编排体例、材料来源三个方面超越了康德尔的研究。他的成功昭示了比较教育学者创新的若干条件:1.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有国外教育的深切体验;2.研读经典,汲取比较教育学大师的思想精髓;3.超越经典,勇于成就一家之言;4.立足历史,洞察现实,从本国教育实践出发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界就已彻底超越凯洛夫教育学。但我国教育学界某些人至今依然沉醉于"凯洛夫教育学情结"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把凯洛夫教育学捧为现代教育学术的精华,似乎离开了它,中国的教育就注定要失败。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20-30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界不同教育势力围绕"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原理的博弈,回顾苏联教育史上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借以揭示凯洛夫教育学在苏维埃学校教育的发展中究竟充当了怎样一种角色;同时阐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捡起"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口号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而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俞凌云 朱旭东
阐述了理论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理论不仅能够深化学位论文的学术性,回应学位论文在学科性、科学性与创新性的要求,而且还能够降低学位论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成本,增强可读性。指出理论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具有三重价值指向:概念建构、解释与论证、逻辑建构,以此整合研究结果与相关论证材料并为其提供支持。学位论文写作在理论的表征方式上有两种不同取向,现有理论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表征方式主要有概念迁移、与现有理论的对话以及演绎逻辑的推进,而原创性理论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表征方式则是概念创新与对原创性理论的论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是一个存在先天不足的概念。当强势文化借"全球化"实现文化扩张,本土文化的呵护与培育成为一项"文化战略"时,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成为一个日显迫切的课题。在当前的学术生态和时代背景之下,"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需要在对本土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中积聚"中国经验";在中国教育的"特殊性"问题中探寻"普遍性"因素与"普遍性"价值。
关键词:
教育学中国化 本土建设 普遍性 特殊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晓东
《双基教学:摒弃还是发展》一文所体现的基本观念和根本立场是值得商榷的。将"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然发展"对立起来、将"自然人"与"社会人"及"现代人"对立起来,这样的观点与做法是错误的。仅以知识论来讨论"人的发展"问题有失偏狭。知识和知识教学之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居于独大地位,是因为这类学校教育是由那种目无儿童的教育学支撑的,这类学校教育难以避免对童年的奴役与破坏。知识、知识教学在现代教育学中自有其重要地位,但其重要地位的显现不是建立在知识独尊的僭妄之上,而是建立在"教育即自然发展"所体现的儿童本位这一根本立场之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夏正江
现行的高师教育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普遍存在偏重学术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知识,以及不能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研究能力的倾向。改革这种倾向的思路在于,精减和压缩传统的学术知识类课程,拓展和强化方法与技能类课程,新增一批研究与探索类课程。
关键词:
高师本科 教育专业 课程结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芙蓉 谢利民
运用《香港课堂环境量表》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上海、温州、鳌江三地的小学、初中共18个学校789名学生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新课改现阶段,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课堂环境的现实状况是:(1)学生的满意度是中等偏上,教师的支持和投入高于学生的合作、课堂秩序、学生学习参与;(2)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在合作、教师参与和教师支持方面都是大城市好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好于乡镇;在秩序和学生参与情况上,大城市好于乡镇,乡镇好于中等城市;(3)可以分成高值、中值、低值三种类型,三种类型在地区上的分布为大城市、中等城市、乡镇依次递减;(4)地区人均GDP是影响课堂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洪如霞 刘明清 王小辉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受关注程度较小,建设水平总体较低,典型示范校比较缺乏。本研究通过对南昌市启音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深入分析与思考,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信息化建设 案例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俊 孙钰 黄鑫
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首席学术领袖,其教育学术背景对其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115所"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基本信息作为样本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国大学校长的教育学术背景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大学校长的选拔需兼顾本校校友与外校精英、内部选拔与外部选拔,需兼顾理工与人文社科知识背景、博士生教育与教授背景,需注重知名大学求学背景与国际化视野,需关注高等教育科学素养与综合治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