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0)
2023(6948)
2022(5483)
2021(5013)
2020(4380)
2019(9841)
2018(9665)
2017(18619)
2016(10046)
2015(11282)
2014(11101)
2013(11231)
2012(9777)
2011(8187)
2010(8536)
2009(8373)
2008(9014)
2007(8427)
2006(7602)
2005(7260)
作者
(27683)
(23005)
(22928)
(21319)
(14969)
(10661)
(10397)
(8830)
(8465)
(8456)
(7848)
(7762)
(7731)
(7197)
(7104)
(6919)
(6836)
(6701)
(6669)
(6574)
(5728)
(5615)
(5593)
(5452)
(5260)
(5248)
(5026)
(4951)
(4547)
(4495)
学科
(75047)
(73021)
企业(73021)
管理(59745)
(45718)
经济(45658)
业经(24102)
(23584)
(20656)
财务(20634)
财务管理(20614)
方法(19605)
企业财务(19565)
(17632)
技术(14536)
农业(13804)
(13098)
(12700)
(12521)
经营(12251)
企业经济(12183)
数学(12034)
数学方法(11970)
(10753)
理论(10576)
(10143)
技术管理(9984)
决策(9959)
计划(9369)
体制(9132)
机构
学院(146862)
大学(138769)
管理(68484)
(63228)
经济(62025)
理学(56689)
理学院(56272)
管理学(55890)
管理学院(55579)
研究(37687)
中国(36222)
(33882)
(28787)
财经(25390)
(25024)
(22968)
(22781)
商学(20534)
商学院(20350)
科学(20032)
(19571)
中心(18749)
业大(18647)
财经大学(18441)
(18201)
经济管理(17965)
北京(17904)
农业(17637)
经济学(17328)
研究所(15646)
基金
项目(86121)
科学(69998)
研究(66345)
基金(63414)
(52680)
国家(52097)
科学基金(48204)
社会(43239)
社会科(41094)
社会科学(41081)
(35677)
基金项目(33750)
自然(30949)
自然科(30294)
自然科学(30289)
自然科学基金(29854)
教育(29315)
(27446)
(27151)
编号(26905)
资助(25320)
(22011)
成果(20088)
创新(19460)
(19079)
(18802)
重点(18338)
(18087)
课题(17581)
国家社会(17467)
期刊
(80607)
经济(80607)
研究(42014)
管理(34483)
(34024)
中国(30191)
(22020)
科学(16801)
技术(16548)
(15900)
金融(15900)
业经(15737)
农业(15051)
学报(13980)
财经(13378)
财会(12573)
(12365)
大学(12112)
学学(11691)
(11627)
经济研究(11252)
技术经济(10787)
会计(10783)
问题(9533)
现代(9529)
教育(9469)
通讯(8650)
会通(8630)
商业(8362)
经济管理(8311)
共检索到233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反向混改”不仅意味着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而且可能产生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本文利用初始产权性质为民营企业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20年数据,以前十大股东中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及其是否超过10%来度量反向混改,以微利或资产报酬率微增度量盈余管理倾向,进而考察反向混改对盈余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向混改与盈余管理倾向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机制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可以部分地归结为政企关系的加强。异质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干预程度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较差地区,且主要来自于国有非金融类机构的入股。基于具体盈余管理手段的进一步检验表明,反向混改企业主要通过非经常性项目而不是应计盈余管理手段来向上操纵盈余。这一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性质的股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有助于加深对反向混改后果的理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以初始产权性质为民营的上市公司为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反向混改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向混改程度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显著正向关系。这表明,国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并不会导致其像国有企业一样承担过重的税负;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避税,从而为股东带来利益。机制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对避税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国资能够对企业避税行为给予保护所导致。异质性检验表明,国资入股对反向混改企业避税活动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干预程度较强、税收监管强度较高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较差地区更为明显。这一研究,有助于从避税的角度了解反向混改的作用,并加深对股权结构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雪梅  卜华  
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而影响盈余管理最主要的原因是股权结构(李常青、管连云,2004)。我国股权集中度较高,大股东具有绝对优势,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扭曲盈余信息从而谋取利益(顾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多蕾  刘永泽  
以2010—2014年深圳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政治关联视角,研究我国民营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政治关联强度越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这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即在无政治关联情况下,民营企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受到较多约束,因此具有真实盈余管理选择偏好;而在有政治关联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受到较少约束,因此具有应计盈余管理选择偏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恒泰  王妍  
以2014~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够减少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较差的内外部治理环境,高质量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中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在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进一步检验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科学性,同时也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阮靖恩   陈秀英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如何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视角,探讨国有资本参股这一“反向混改”形式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数字化人才匮乏和代理冲突问题,进而可赋能其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小规模民营企业、成长性较高的民营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及单一国有股东参股的民营企业,其国有资本参股的数字化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该结论为明晰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共同推动数字化发展的联动机理、依托“反向混改”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窦炜   王世豪   石佳鑫  
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角逐中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而“反向混改”不仅会导致民营企业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还具有资源供给效应和治理优化效应,进而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本文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2008—2021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反向混改”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并实证检验“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反向混改”显著促进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相比于实践应用维度,上述影响在底层技术维度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反向混改”通过研发联盟的资源共享和委派董事的监督治理机制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投资类国有股和高科技属性国有股注资入股民营企业时以及地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反向混改”还能通过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持续性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牧扬  刘烨  李殊琦  
2011年11月16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出台对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结合"营改增"在各行业和各区域实施的差异,研究宏观层面的税收制度对企业避税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下降的公司出于避税的目的,倾向于选择应计项目降低盈余水平,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不确定;而"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上升的公司利用应计或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的行为不明显。这为税制对于私人部门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祖光  万迪昉  罗进辉  
文章以2000~2009年中国A股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负债作为外部治理机制所产生的治理作用。结果发现:(1)负债作为整体所发挥的治理作用由企业所依赖的短期或长期债务治理作用决定;(2)民营企业流动负债水平越高,流动负债治理作用越弱;(3)长期负债的治理效果与长期负债水平呈倒"U"形关系,说明过高和过低的长期债务水平均不利于长期债务发挥治理作用。因此,债权银行可以借助长期负债水平提高对民营企业的甄别效率。债务契约设计需要考虑企业债务的构成及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理升  任义忠  
民营企业家移民目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文章以2008-201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实际控制人移民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移民会显著降低盈余质量,而政治关联会强化这种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富全  陈先彬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股权结构变化对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国有股比例低于48.6%的子样本中,真实盈余管理与非国有股比例显著负相关,说明非国有资本对管理层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在国有股比例高于48.6%的子样本中,二者则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国有股比例较高时,非国有资本难以发挥这种抑制作用。按国企层级区分样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国企的非国有资本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强于央企。研究结果肯定了国企混改成效,对进一步推进国企混改有所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晶  黄珺  
本文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财务信息的"生产"方面,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的企业伦理道德意识越强,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在投资者反应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投资者对未预期盈余反应程度越大。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促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雅男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盈利预测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回归法实证考察了盈余管理对盈余意外信号的干扰,并研究了企业声誉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38.5%的样本存在盈余意外信号干扰,即正盈余意外未被解读为利好信号,负盈余意外未被解读为利空信号;盈余管理会对盈余意外信号产生干扰,但是干扰效应只存在于正盈余意外样本组中;企业声誉能够缓解盈余管理对盈余意外信号的干扰,但是缓解作用只存在于正盈余意外样本组中。本文的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会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报告的有效性,这为监管部门出台规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雷  张杰  
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使得资本市场上盈余管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与企业增长正相关,而盈余管理与企业增长负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琦  罗炜  谷仕平  
本文以2006—2010年有公司债务主体评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评级保持不变的公司来说,信用评级提升的公司在评级调整前一年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然而企业的股权性质会影响这种关系。当评级对象是国有企业时,评级机构会放松对其盈利质量的要求,减弱了评级调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此外,我们还发现外部融资需求会加强评级调整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面对评级机构的要求,企业事前也会相应调整其盈余管理行为。当企业评级中带有"+"或"-"符号时,民营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减少当年向上的盈余管理。总的来说,信用评级调整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