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3)
- 2023(6822)
- 2022(5669)
- 2021(5593)
- 2020(4484)
- 2019(9863)
- 2018(9475)
- 2017(17668)
- 2016(10049)
- 2015(11593)
- 2014(11854)
- 2013(11177)
- 2012(10308)
- 2011(9247)
- 2010(9557)
- 2009(8509)
- 2008(8324)
- 2007(7768)
- 2006(7233)
- 2005(6476)
- 学科
- 农(44894)
- 济(37254)
- 经济(37209)
- 业(35912)
- 农业(29984)
- 管理(23121)
- 企(15533)
- 企业(15533)
- 业经(14346)
- 中国(13269)
- 制(10379)
- 农业经济(10239)
- 地方(9714)
- 发(9050)
- 村(8986)
- 农村(8980)
- 财(8837)
- 技术(8827)
- 方法(8543)
- 体(7658)
- 发展(7648)
- 展(7633)
- 土地(7616)
- 数学(7438)
- 策(7341)
- 数学方法(7242)
- 劳(7030)
- 劳动(7027)
- 收入(6948)
- 银(6854)
- 机构
- 学院(142286)
- 大学(125206)
- 济(54683)
- 经济(53260)
- 管理(50033)
- 研究(47243)
- 农(43537)
- 理学(42127)
- 理学院(41724)
- 管理学(40990)
- 管理学院(40767)
- 中国(38547)
- 农业(32618)
- 科学(28324)
- 京(27206)
- 业大(26711)
- 江(24419)
- 所(24348)
- 财(24048)
- 中心(23390)
- 技术(22292)
- 职业(22090)
- 研究所(21296)
- 农业大学(19641)
- 州(19626)
- 范(18708)
- 师范(18606)
- 省(18167)
- 财经(17898)
- 北京(17066)
- 基金
- 项目(87205)
- 研究(73830)
- 科学(68539)
- 基金(57519)
- 家(48627)
- 国家(47976)
- 社会(43145)
- 科学基金(40667)
- 社会科(40156)
- 社会科学(40146)
- 省(40027)
- 编号(35925)
- 教育(34767)
- 划(31372)
- 基金项目(30629)
- 成果(27997)
- 农(26344)
- 课题(25215)
- 自然(23349)
- 自然科(22727)
- 自然科学(22722)
- 自然科学基金(22259)
- 资助(22068)
- 年(21908)
- 发(21577)
- 性(19870)
- 重点(19749)
- 创(19277)
- 制(18972)
- 部(18851)
共检索到226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晶晶
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交汇的历史节点上,"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亟待认清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关系、与基层科技振兴需求的联动关系、与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的交融关系,把准服务观念存在偏差、常态机制尚未形成、有效模式亟待建构等科技兴农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筑牢"党建+科普"科技兴农基石、构建"平台+项目"科技兴农机制、组建"专业+团队"科技兴农主力、打造"资源+品牌"科技兴农样态、畅通"人群+培训"科技兴农动脉、创设"联盟+基地"校际帮扶阵地等有效举措,贡献科技兴农的职教力量。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科技兴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裕 蒋贻杰 韦大宇
实施“双高计划”对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推进科教融汇、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国际化职业教育办学品牌,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双高计划” 职业教育 高水平 特色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李鑫
"双高计划"自实施以来,各建设单位就如何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探索阶段,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参考和借鉴,但必须要在坚持"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进行。高水平高职院校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价值取向、基本遵循和路径选择都十分重要。立德树人既是根本价值,也是根本任务;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产教融合都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需要重点着力的关键点,都需要遵循规律,精准施策,这对于引领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价值 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梦卿 邢晓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在时代发展中深刻把握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要扎根中国大地,彰显中国特色;要展现时代担当,聚焦高水平建设。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在已经具备的开放性日益加强、融合性逐步深化和组织性日渐增强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群)建设、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注重能力提升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梦卿 邢晓
专业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加强专业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需把握"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等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李娜 魏小红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具体改革发展任务。文章通过基于"四有"好老师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创新意识等维度的得分偏低;通过分析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相关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方案》的数据发现,高职院校双师数量不足、双师结构不尽合理现象突出;双师队伍的职前培训、入职培养、在职研修体系尚未形成。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德强基筑巢工程——德能双育培养"四有"双师团队、培育培养引进工程——内培外引培育"绝技"双师骨干、兼职领军人才工程——大师名匠领衔"优化"双师结构、教师职业发展工程——教研逐级双促"锻造"双师队伍、评价考核评聘工程——绩效驱动构建"三维"评价体系等五大工程,以此保障"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高水平完成"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项目建设任务。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双师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善元 胡新岗 李巨银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与提升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分析高职院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优化治理的基础。"双高"建设院校可通过增强师生民主办学意识、优化决策机制和决策者结构、健全内部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章程与内部治理制度体系、深化管理重心下移和基层办学自主、推进校内信息集成和数据治理、建立文化引领的绿色协同治理机制等路径提升治理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孟莉 金明盛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教师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成荣 孙杨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是以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及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破解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针对目前专业设置与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对接不畅、错位脱节等现实问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促进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配套为目标导向,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创新链耦合衔接为逻辑整合延拓,以"联邦型"专业结构为主模式,以"专业预测预警+专业认证评估→专业分类管理→专业群建设"为基本路径,聚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品牌专业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站滨
科技兴农是科技兴省的重点和突破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省科技兴农实施方案中确定了以提高粮食单产为主攻方向的,大面积推广现有农业先进运用技术为主要措施,以规模集团承包为手段的,使我省粮食产量在三年内达到200亿公斤的目标。笔者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在"硬投入"的同时,必须还要有"软投入"。四十年来,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要确立一个符合农业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一个指导方针。从我省农业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汤孝林
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当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在中共十四大精神指导下,从我国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实际出发,解决科技兴农面临的主要问题,並采取相应对策,大力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金林
一、仍需加强宣传,从思想上、理论上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县、乡、村级领导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切实把科技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推动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年。从中央到地方对科技工作日趋重视,各地纷纷作出“科技兴省”、“科技兴市”甚至“科技兴县”、“科技兴乡”的决定,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还有不少地方没有把科技工作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相当多的干部和群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官荣 邵临跃
谈谈信贷支持科技兴农问题□田官荣邵临跃实现农业现代化,把农业生产从产品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业银行在支农工作中要把支持的重点放在支持科技兴农上,促进和推动科技与农业生产结合,把农业信贷资金集中地有重点地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俊生
国务院批准召开的这次科技工作会议是一次重要会议。科技兴农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体现了全党动手,大家齐心合力办农业的精神。下面,我从发展农业的角度讲六点意见。一、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烨丹 陈正江 王玉龙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时代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毕业生多元就业、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国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对教师、学生和高职学校三元主体的深入剖析,可知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内涵把握不清、积极性激发不畅、教育改革实效不佳等问题。据此,以金融类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为案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成、组织框架创设等四方面提出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