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0)
2023(11265)
2022(9558)
2021(8937)
2020(7182)
2019(16003)
2018(15347)
2017(29341)
2016(16364)
2015(18189)
2014(17831)
2013(16823)
2012(15343)
2011(13802)
2010(14081)
2009(12617)
2008(12000)
2007(10657)
2006(9620)
2005(8714)
作者
(42988)
(35557)
(35472)
(34193)
(22696)
(16925)
(16181)
(13705)
(13497)
(12966)
(12025)
(11938)
(11306)
(11286)
(11194)
(11168)
(10839)
(10617)
(10532)
(10148)
(8952)
(8857)
(8661)
(8193)
(8075)
(8006)
(7955)
(7938)
(7141)
(7061)
学科
(60502)
经济(60454)
管理(46297)
(42221)
(35217)
企业(35217)
方法(19778)
(18598)
中国(18538)
地方(17873)
数学(16974)
数学方法(16613)
(16428)
业经(14559)
(13068)
农业(12227)
(12149)
理论(11742)
(11337)
贸易(11329)
(10976)
(10720)
地方经济(10433)
技术(10125)
环境(9977)
(9972)
财务(9934)
财务管理(9921)
(9822)
(9810)
机构
学院(221144)
大学(206739)
(85578)
经济(83458)
管理(79722)
研究(73604)
理学(67754)
理学院(66931)
管理学(65743)
管理学院(65308)
中国(54833)
科学(43666)
(43404)
(41086)
(35961)
(35500)
中心(33325)
研究所(32279)
财经(31583)
(31181)
(30940)
师范(30681)
技术(30534)
(28665)
(28493)
职业(28128)
(28109)
业大(27958)
北京(27153)
经济学(25033)
基金
项目(142764)
科学(113218)
研究(112548)
基金(98780)
(84638)
国家(83886)
科学基金(72506)
社会(68318)
社会科(64730)
社会科学(64718)
(60192)
教育(55052)
基金项目(50887)
编号(49849)
(49765)
自然(44832)
自然科(43759)
自然科学(43751)
自然科学基金(42941)
成果(40184)
资助(40161)
课题(36746)
(33646)
重点(33342)
(31472)
(30637)
(30440)
项目编号(29179)
(29040)
规划(28633)
期刊
(101313)
经济(101313)
研究(66428)
中国(46787)
教育(37525)
(31184)
管理(31063)
(29609)
科学(27536)
学报(27237)
技术(24121)
大学(21412)
(21409)
金融(21409)
农业(20184)
学学(20056)
业经(18731)
经济研究(16661)
职业(16271)
财经(14856)
(12922)
问题(12539)
(12430)
论坛(12430)
(10918)
现代(10431)
技术教育(10237)
职业技术(10237)
职业技术教育(10237)
商业(10195)
共检索到333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成荣  孙杨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是以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及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破解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针对目前专业设置与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对接不畅、错位脱节等现实问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促进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配套为目标导向,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创新链耦合衔接为逻辑整合延拓,以"联邦型"专业结构为主模式,以"专业预测预警+专业认证评估→专业分类管理→专业群建设"为基本路径,聚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品牌专业群。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康欢  林旭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既是"双高计划"的题中之意,更是助力"双高计划"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系耦合交错,从"整体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彰显出"闭环逻辑"和"多主体契合逻辑"两大逻辑关系。在厘清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融合联系的基础上,以核心功能为轴心,以教学群体、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为支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功能价值体系。倡导以本原路径、信息路径、联动路径和保障路径等多维路径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性转型的高效衔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梦卿  邢晓  
专业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加强专业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需把握"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等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伟只  
专业群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发展内涵的重要指标与特色项目,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开展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和满足就业的高质量需求,也是实现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仍然面临着建设标准、评价体系缺失等困境。建议以标杆院校为参考转型升级专业标准,建立面向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专业布局,通过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塑造利他共生的专业生态来推动特色专业群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建峰  陈凯  戎成  
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价值差异突显、主体权责不清、利益分配错位、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提出构建基于“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人才共育”的战略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育人共同体的路径选择。政行企校联合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促进产教要素全方位融合,实现产教多元主体多方共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李鑫  
"双高计划"自实施以来,各建设单位就如何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探索阶段,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参考和借鉴,但必须要在坚持"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进行。高水平高职院校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价值取向、基本遵循和路径选择都十分重要。立德树人既是根本价值,也是根本任务;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产教融合都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需要重点着力的关键点,都需要遵循规律,精准施策,这对于引领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正茹  杨剑静  
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度设计、品牌标识、项目载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了坚持职教属性、坚定办学目标定位,尊重办学积淀、优化办学资源配置,聚焦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立足办学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破解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李娜  魏小红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具体改革发展任务。文章通过基于"四有"好老师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创新意识等维度的得分偏低;通过分析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相关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方案》的数据发现,高职院校双师数量不足、双师结构不尽合理现象突出;双师队伍的职前培训、入职培养、在职研修体系尚未形成。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德强基筑巢工程——德能双育培养"四有"双师团队、培育培养引进工程——内培外引培育"绝技"双师骨干、兼职领军人才工程——大师名匠领衔"优化"双师结构、教师职业发展工程——教研逐级双促"锻造"双师队伍、评价考核评聘工程——绩效驱动构建"三维"评价体系等五大工程,以此保障"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高水平完成"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项目建设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聂强  
"双高计划"的出台,吹响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文章从"专业、院系、学校"三级管理维度出发,提出"双高计划"学校建设要以专业集群式对接产业为核心,理清专业产业对接的时代逻辑,找准专业产业对接的路径方法 ;以专业群拉动二级院系改革为抓手,形成专业群合力,激发二级院系活力;以院校治理和定位变革为重点,实现治理结构和发展格局的变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孟莉  金明盛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文芳   姜健   崔巍  
课堂教学评价能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评价体系是否科学、规范、可行。通过对18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标准无职业教育特色、评价体系使用过于统一、标准指标表述不准确、评价指标权重不合理、评价结果使用不充分等问题。“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应彰显课程职业素质本位、秉承学生发展为中心、明确课程差异性、重视指标可测性、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鉴于此,采用专家排序统计法、因子分析法构建全面的课程类型化课堂教学精准测评体系,包括量化模块和质化模块,以期推动课堂教学个性化评价标准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裴勇  
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堂革命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多源化、学习需求多样化、教学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内容适应产业发展、教学模式转变等诸多新挑战,亟须通过课堂革命得到有效解决。高职院校需要厘清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共同发挥力量开展革命性的创新探索,从开展分类培养、建立对接产业的动态调整机制、常态化开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推进课堂革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俊杰  
"双高计划"和"一带一路"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国际化与高水平发展的立体性契机。从国家政策设计上看,"双高计划"与"一带一路"两种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发展并不具有完全相同的逻辑起点。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立体性契机,必须找准两者的耦合点,并进行恰当的策略选择。分层性策略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双高计划"推进的阶段和水平,精准选择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覆盖面与具体连接点,避免盲目铺摊子带来的困境;特色化策略方面,高职院校要围绕特色优势专业,设计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具体产品,避免同质竞争带来的困境;矩阵式策略方面,作为整体的中国高职院校要以联盟、集团为媒,打造精准服务"一带一路"的立体网络,避免各自为战、整体效能欠佳的困境。同时,还要通过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有效落实对接平台和交流机制建设、鼓励引导形式多样的模式创新、切实加强具体项目的全方位支持等,确保高职院校能利用好高水平和国际化双轮驱动的整体优势,走好新时代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孔定新  吴丽华  薛丛华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支撑国家海洋战略的航海类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群建设是航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聚焦智能航海科技、创设航海英语情境,培养有品德、有技术、国际化的航海人才为特色定位建设航海类专业群,应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双主体"协同育人;打造高水平专业师资,引领服务航运产业高端;对标国际航海职教,彰显航海国际化特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钟斌  
基于勒温场动力理论,构建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高职青年教师主体动力存在专业发展期望值低、专业发展需求供需矛盾、专业发展意志薄弱的问题,空间动力要素存在物质激励不足、发展制度失位、教学关系紧张、专业资本失衡等问题。基于调研结论,提出策略如下:及时调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冲突,打造强大的动力启动引擎;激发青年教师内在发展动机,塑造良好的动力心理环境;构建完善的动力保障机制,优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