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3)
- 2023(16083)
- 2022(13544)
- 2021(12630)
- 2020(10570)
- 2019(24053)
- 2018(23914)
- 2017(45466)
- 2016(25484)
- 2015(28757)
- 2014(28796)
- 2013(27684)
- 2012(24995)
- 2011(22427)
- 2010(22688)
- 2009(20417)
- 2008(19360)
- 2007(16601)
- 2006(14554)
- 2005(12680)
- 学科
- 济(98420)
- 经济(98314)
- 管理(70087)
- 业(63950)
- 企(53227)
- 企业(53227)
- 方法(44832)
- 数学(38824)
- 数学方法(38185)
- 中国(27279)
- 农(25967)
- 财(22421)
- 地方(22356)
- 业经(22150)
- 学(21037)
- 理论(19531)
- 农业(17408)
- 贸(17330)
- 贸易(17321)
- 易(16790)
- 制(15994)
- 技术(15920)
- 和(15752)
- 环境(15462)
- 教育(14841)
- 融(14484)
- 金融(14482)
- 务(14284)
- 财务(14201)
- 财务管理(14181)
- 机构
- 学院(348543)
- 大学(342742)
- 管理(134040)
- 济(130229)
- 经济(127135)
- 理学(116489)
- 理学院(115147)
- 研究(114570)
- 管理学(112648)
- 管理学院(112049)
- 中国(82934)
- 京(73600)
- 科学(73483)
- 财(57799)
- 所(57474)
- 农(54966)
- 研究所(52681)
- 业大(52190)
- 中心(51274)
- 江(50866)
- 范(48190)
- 师范(47729)
- 财经(46850)
- 北京(46214)
- 技术(43300)
- 农业(43045)
- 经(42579)
- 院(42485)
- 州(42079)
- 师范大学(38228)
- 基金
- 项目(241409)
- 科学(189475)
- 研究(178542)
- 基金(171619)
- 家(149628)
- 国家(148376)
- 科学基金(127335)
- 社会(108927)
- 社会科(103061)
- 社会科学(103037)
- 省(97441)
- 基金项目(90816)
- 教育(85056)
- 自然(83497)
- 划(81899)
- 自然科(81581)
- 自然科学(81565)
- 自然科学基金(79993)
- 编号(75516)
- 资助(71211)
- 成果(60496)
- 重点(54896)
- 课题(53273)
- 部(51932)
- 发(51863)
- 创(50263)
- 创新(46669)
- 科研(45924)
- 项目编号(45759)
- 大学(44771)
- 期刊
- 济(139824)
- 经济(139824)
- 研究(99052)
- 中国(68000)
- 学报(54954)
- 教育(51345)
- 科学(49979)
- 农(49772)
- 管理(48690)
- 财(42244)
- 大学(41307)
- 学学(38604)
- 农业(35183)
- 技术(34432)
- 融(26135)
- 金融(26135)
- 业经(23840)
- 经济研究(22594)
- 财经(21380)
- 图书(18979)
- 业(18692)
- 问题(18435)
- 经(18192)
- 职业(17473)
- 科技(17056)
- 技术经济(15918)
- 资源(15741)
- 版(15707)
- 理论(15640)
- 坛(15635)
共检索到501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荣玮 陶祥令 王峰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了“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应将“三元融合”“国际水准”“能力本位”等特征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及模式,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专业建设、强化国际化师资团队以及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亚莉 魏吉 张海燕 李佐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出了现实要求。从专业、语言、文化三个维度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内涵进行界定,分析高职院校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师资储备不足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培养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世清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化趋势、"一带一路"的倡议机遇以及"大物云移"的技术变革,客观上要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走国际化道路。高职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包含学校理念的国际化、师资团队的多元化、立足本土教学的个性化和国际化支撑体系等基本要素,应通过确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展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深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培育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培育服务外包综合职业素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
关键词:
国际化 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 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银凤
随着"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工业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应用的规模、复杂程度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计算机技能人才,保证软件的质量,降低软件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是目前软件产业走向成熟和标准化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软件开发人员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是现有计算机技能人才和中高等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应将软件测试理论融入软件开发类课程,提高高职学生设计开发软件产品的质量,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义 金濯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针对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和特点,高职院校与企业应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培养主体、培养客体、培养资源、培养环境四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建设,通过成立合作管理组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建立制度保障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养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培养客体的激发引导机制、培养资源的开发利用机制和培养环境的创造优化机制建设保证人才培养体系顺利运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艳萍
构建高职公共外语教师多元化知识结构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今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高职公共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科研能力较弱的成因分析,探讨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多元化知识构建的内涵、必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公共外语教师 多元化知识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浦毅
文章分析了智能工业对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即具备"多接口",能够"即插即用",且具有创新能力、绿色能力,梳理了目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包括专业能力单一,专业发展顶层设计滞后,重显性技能、轻隐形技能等。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通过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结合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活动,构建了面向智能工业的"三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有效培养学生集业务、管理、信息化及专业知识于一体的综合能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陈瑶
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三层次嵌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共生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共生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机制,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曦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已经悄无声息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给社会培养新一代的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给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坚实的就业平台,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已经迫在眉睫。同时,重视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就业率 复合型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晓琪 周柳琴
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是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创新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起着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区域经济环境要求,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环节等几方面提出创新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娟
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文章阐述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含义和培养途径,探讨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并提出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复合型 培养模式 实施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凸显高职教育发展潜力的首要核心标志,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大关键举措。针对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度有待提高、专业课程建设融合度有待加强、产教协同融合深入度有待增强、师资引进培育重视度有待提升、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度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从"重塑教育理念,实施顶层培养设计的综合改革;立足地方需求,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构筑‘双创’机制,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多元育人模式的发展格局;加快师资引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高地;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水平"六个方面着手,着力提升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高质量创新人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剑泉
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育,必须紧跟其理念宗旨,在此视角下实事求是地分析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和多重的培养路径,将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培育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双高视域 培养模式 培养路径 物流专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维祥
20世纪以来,推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既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浙江工业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多种途径并举、各种方式共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思考与探索开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创立了"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