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6)
2023(11553)
2022(9084)
2021(8399)
2020(6507)
2019(14070)
2018(13991)
2017(25233)
2016(14408)
2015(16162)
2014(15880)
2013(14235)
2012(12565)
2011(11032)
2010(11369)
2009(10232)
2008(9846)
2007(8695)
2006(7898)
2005(7471)
作者
(36522)
(30038)
(30020)
(29017)
(19150)
(14304)
(13805)
(11552)
(11378)
(11003)
(10199)
(10139)
(9551)
(9483)
(9442)
(9367)
(8993)
(8988)
(8927)
(8692)
(7633)
(7359)
(7351)
(6986)
(6954)
(6919)
(6873)
(6778)
(6087)
(5904)
学科
(44933)
经济(44863)
管理(39569)
(35238)
(29042)
企业(29042)
中国(18191)
(17784)
业经(14775)
(13110)
(12663)
方法(12339)
理论(11920)
农业(11776)
地方(11267)
教育(10211)
教学(9938)
(9538)
(9494)
数学(9323)
数学方法(9084)
(8795)
(8771)
银行(8764)
(8407)
(8228)
财务(8200)
财务管理(8184)
技术(8023)
环境(7913)
机构
学院(184315)
大学(173123)
(63307)
管理(62001)
经济(61471)
研究(60099)
理学(51565)
理学院(50984)
管理学(49853)
管理学院(49527)
中国(45951)
(37448)
科学(35553)
(32982)
(31683)
(28707)
中心(28581)
技术(27817)
(27661)
师范(27403)
(27198)
职业(26872)
(25789)
研究所(25495)
财经(24949)
业大(23662)
北京(23439)
(23097)
(22426)
师范大学(21295)
基金
项目(116805)
研究(95042)
科学(91848)
基金(78953)
(67553)
国家(66861)
科学基金(57456)
社会(57074)
社会科(53692)
社会科学(53679)
(49908)
教育(47820)
编号(43440)
(41009)
基金项目(40399)
成果(35852)
自然(33950)
自然科(33126)
自然科学(33119)
自然科学基金(32476)
课题(32268)
资助(30340)
(28736)
重点(27557)
(26422)
项目编号(25642)
(24887)
(24767)
规划(24591)
(24311)
期刊
(80673)
经济(80673)
研究(56762)
中国(46081)
教育(40249)
(27938)
(27016)
管理(25369)
学报(25343)
科学(23391)
技术(21166)
大学(20268)
农业(18901)
(18424)
金融(18424)
学学(18331)
职业(16851)
业经(15680)
经济研究(12556)
财经(12017)
图书(11630)
(11001)
论坛(11001)
技术教育(10736)
职业技术(10736)
职业技术教育(10736)
(10468)
问题(10298)
(9544)
(9483)
共检索到291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克东  
"双高计划"为高职院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当外部的制度及资源供给得到较好解决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创建具有决定性影响。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面临新的挑战:国家政策密集出台明确了高职院校亟待肩负的新使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对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挑战。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要求在治理主体上坚持多元参与,在治理结构上坚持开放合作,在治理方式上坚持精准施策,在治理体系上坚持章程引领。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需要形成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构建基于院校研究的决策支持新体系,培育自觉自行的内部质量保障新文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李鑫  
"双高计划"自实施以来,各建设单位就如何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探索阶段,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参考和借鉴,但必须要在坚持"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进行。高水平高职院校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价值取向、基本遵循和路径选择都十分重要。立德树人既是根本价值,也是根本任务;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产教融合都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需要重点着力的关键点,都需要遵循规律,精准施策,这对于引领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梦卿  邢晓  
专业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加强专业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需把握"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等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李娜  魏小红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具体改革发展任务。文章通过基于"四有"好老师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创新意识等维度的得分偏低;通过分析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相关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方案》的数据发现,高职院校双师数量不足、双师结构不尽合理现象突出;双师队伍的职前培训、入职培养、在职研修体系尚未形成。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德强基筑巢工程——德能双育培养"四有"双师团队、培育培养引进工程——内培外引培育"绝技"双师骨干、兼职领军人才工程——大师名匠领衔"优化"双师结构、教师职业发展工程——教研逐级双促"锻造"双师队伍、评价考核评聘工程——绩效驱动构建"三维"评价体系等五大工程,以此保障"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高水平完成"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项目建设任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林  任君庆  
"双高计划"落地意味着高职教育进入提质升级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教育职能、发展模式、教育战略、发展动力、学科组织形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均发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变化。各入选高校提出了更为切实落地、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并力图引领国内同类专业群高水平发展。通过基于6所浙江双高建设学校的案例分析,聚焦高职领头羊的"共性"和"独特性",探讨高职教育的建设逻辑与转变实践,为"十四五"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模式构建和项目评估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孟莉  金明盛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善元  胡新岗  李巨银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与提升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分析高职院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优化治理的基础。"双高"建设院校可通过增强师生民主办学意识、优化决策机制和决策者结构、健全内部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优化学校章程与内部治理制度体系、深化管理重心下移和基层办学自主、推进校内信息集成和数据治理、建立文化引领的绿色协同治理机制等路径提升治理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福明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应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并增强发展内驱力的可靠保障、是助力高职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和走向世界的有力推手。目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虽已由单一主体管理向多元协商共治转变、由学校集权向院系自主转变、由经验积累向文化自觉转变、由局部改革向集成改革转变,但为了实现“提质增效”,还要进一步确立先进的治理理念,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科学化;构建党委行政“合力”,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正确化;借助先进治理媒介,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智慧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烨丹  陈正江  王玉龙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时代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毕业生多元就业、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国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对教师、学生和高职学校三元主体的深入剖析,可知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内涵把握不清、积极性激发不畅、教育改革实效不佳等问题。据此,以金融类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为案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成、组织框架创设等四方面提出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之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雯珊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支持教师发展,同时驱动组织创新的重要举措,对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在"双高计划"政策背景下,应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发挥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符合教师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教学交流咨询与评价反馈、服务科研活动以及构建产学研用社会服务平台等功能。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还处在探索期,既要从国内外普通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中吸取成功经验,又要突出自身职业性的特点,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构建人文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等实施路径,促进教师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姗姗  何少庆  
"双高计划"的实施,为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首先应明确发展导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办学为主线、以打造品牌为抓手,全面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和水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办学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不充分、平台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基于"双高计划"的建设方向,补足国际化发展短板,要加快完善高职国际化办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教育资源建设,搭建国际化发展实践平台,坚持本土师资培训与国外师资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优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玮炜  贺定修  
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实践和理论成果。从产业基础、职业教育体系和类型教育转变三个方面总结"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分析了现代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三大需求,指出了"双高计划"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四个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明慧  曾绍玮  
"双高计划"是新时期提升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大工程。"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是基于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趋向转变、主线转变和模式转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存在着对类型教育的认知和实践偏颇、产教融合中的行业企业边缘游离、前期规模扩张负面效应引致院校同质化现象突出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高职院校亟待从深化类型教育定位的认知和实践、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三条路径上重点推进,以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和育人质量,实现"双高计划"建设和引领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小涛  赵鹏飞  石范锋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启动实施的一项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潮流、体现中国特色,实质性拉近校企距离、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提高职教学生培养适用性的制度设计。发展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从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担当、标准担当、师资担当、改革担当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在引领职教改革中的使命;从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定位、校企双元主体育人的特征方位、岗位成才的工作本位、三方责任的法制地位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新定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针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及包容性有待提升、针对性及激励性有待加强、客观性及权威性有待强化的问题,文章建议从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提升办学实力的顶层设计;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文化建设的治理体系;拓宽培养模式,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引才育才,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高地;立足地方需求,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水平;推进国际合作,拓宽对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渠道;完善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体系的质量成效七个方面着手,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高职院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