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2)
2023(15532)
2022(13302)
2021(12249)
2020(10464)
2019(23862)
2018(23738)
2017(44396)
2016(24497)
2015(28026)
2014(28186)
2013(27083)
2012(24747)
2011(22410)
2010(23037)
2009(21341)
2008(20586)
2007(18569)
2006(16168)
2005(14642)
作者
(69566)
(57714)
(57409)
(55112)
(36682)
(27985)
(26536)
(22350)
(22000)
(21061)
(19765)
(19529)
(18548)
(18183)
(18093)
(18010)
(17748)
(17029)
(16992)
(16609)
(14382)
(14373)
(14239)
(13237)
(13202)
(13144)
(13049)
(12989)
(11809)
(11542)
学科
(92809)
经济(92715)
管理(67435)
(64223)
(53363)
企业(53363)
方法(42824)
数学(37892)
数学方法(37112)
中国(31214)
(28132)
金融(28130)
(26853)
银行(26817)
(26368)
(25859)
(25579)
地方(21934)
业经(20929)
(20862)
理论(19388)
(18971)
(17705)
贸易(17690)
农业(17611)
(17168)
(17159)
财务(17090)
财务管理(17041)
企业财务(16091)
机构
学院(339781)
大学(331586)
(128370)
经济(125088)
管理(123924)
研究(109776)
理学(105669)
理学院(104470)
管理学(101981)
管理学院(101379)
中国(88857)
(70600)
科学(68898)
(61439)
(56882)
(56289)
(54079)
中心(53199)
研究所(50783)
业大(50233)
财经(48228)
(45367)
师范(44872)
农业(44748)
北京(44459)
(44278)
技术(43409)
(43404)
(40084)
经济学(38859)
基金
项目(219793)
科学(170560)
研究(163259)
基金(153396)
(133089)
国家(131952)
科学基金(112654)
社会(97943)
社会科(92712)
社会科学(92685)
(91095)
基金项目(80014)
教育(79461)
(75417)
自然(73105)
自然科(71441)
自然科学(71423)
编号(70419)
自然科学基金(70057)
资助(64905)
成果(57187)
重点(50645)
课题(50444)
(47797)
(46913)
(46260)
创新(43081)
项目编号(42307)
科研(42298)
(41789)
期刊
(142104)
经济(142104)
研究(97305)
中国(74831)
学报(52438)
(51793)
教育(50253)
(49984)
科学(46446)
管理(45844)
(41923)
金融(41923)
大学(39526)
学学(36936)
技术(35602)
农业(34489)
业经(24634)
财经(23288)
经济研究(22847)
(19955)
(19496)
职业(18469)
问题(18024)
统计(17882)
图书(16972)
(16636)
(16429)
技术经济(16302)
(15591)
论坛(15591)
共检索到515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兵  杨婷  
2019年,"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地方认可、行业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把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目前,"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学校治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有差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相符、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不适应、国内外人才培养对接不紧密等问题。建立市场导向下"多元培养、三维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李明  卢志平  吴明彦  
两化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现代企业中ERP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及物联网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培养的ERP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人才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文章在分析"两化融合"、"工业4.0"与"互联网+"背景下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3个层面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调整ERP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懂管理与技术"、"熟悉企业流程和IT技术发展"、"能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ERP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并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跨专业实训及校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志勤  彭跃湘  杨安林  
本文探索了一种新的机械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认为专业技术教学应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培训相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凸显高职教育发展潜力的首要核心标志,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大关键举措。针对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度有待提高、专业课程建设融合度有待加强、产教协同融合深入度有待增强、师资引进培育重视度有待提升、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度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从"重塑教育理念,实施顶层培养设计的综合改革;立足地方需求,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构筑‘双创’机制,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多元育人模式的发展格局;加快师资引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高地;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水平"六个方面着手,着力提升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耀华  
以新一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产生传统商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本文在总结数字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对新商科的内涵及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特质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提出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的实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冰  
教育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高职院校扩招100万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扩招的对象主要是退役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三个重点群体。新型招生群体的出现要求各高职院校亟需制定学制和授课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财经类专业群与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等专业群相比有其独特优势,更加适合上述群体,在人才培养中可采用灵活的学制、授课形式及置换课程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永铿  
一、理论诠释:新模式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三方联动,双证融合"是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方联动是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国兴  范君艳  樊江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首先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对应用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挑战,然后分析了面对智能制造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最后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智能制造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渠道协同,破解师资与实践基地瓶颈;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比赛竞赛、考证考级为抓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  
文章针对地方院校如何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办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以地方行业为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全程互动的方式,搭建校企合作框架平台;同时进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计划的建设实施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江东梅  
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背景下科学、规范、高效地进行教学计划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对教学计划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以教学计划整体管理为主,对培养模式发生变化的专业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计划管理为辅的综合教学计划管理模式,有效保证了高职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慧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具有三重逻辑:从政策逻辑看,国家布局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协同理论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科学指引;从问题逻辑看,要聚焦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工程,要从培养理念、能力结构、运行体系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其实践路径是:个体层面,厚植工匠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学校层面,优化培养方式,提升工作积极性;企业层面,创设实践环境,提高互利共赢;社会层面,增强职业认同,促进自主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勇慧  白波  
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河北大学协同育人具体实际,认为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符合当前国家"双创"战略要求,切合现阶段人才培养实际,探索出了有效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模式,提出探索协同育人路径的深化和拓展是巩固协同育人优势的必然要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晓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此同时,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应互敞大门,让学生既能上手操作也有理论知识。为此,高职新闻教育应积极响应和及时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教育要培养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就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融合式"培养路径。将"融合式"培养模式理念贯穿到新闻教育的教育模块、课程体系以及实训教学环节中。以达到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伟  朱昱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机械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现状,针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入手,守正创新,从而提高机械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相芬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协同创新对高职教育的意义。通过梳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为高职教育明确目标、完善理念、修正不足提供参考,以此满足国际市场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