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6)
2023(15824)
2022(13591)
2021(12855)
2020(10811)
2019(24445)
2018(24433)
2017(46003)
2016(25080)
2015(28366)
2014(27869)
2013(26886)
2012(24385)
2011(21742)
2010(22010)
2009(20016)
2008(19157)
2007(16849)
2006(14586)
2005(12120)
作者
(68900)
(56919)
(56871)
(53808)
(36307)
(27371)
(25892)
(22205)
(21585)
(20472)
(19565)
(18995)
(18028)
(17847)
(17548)
(17262)
(16977)
(16860)
(16308)
(16291)
(14126)
(13848)
(13760)
(13048)
(12826)
(12773)
(12722)
(12604)
(11466)
(11305)
学科
(91284)
经济(91191)
管理(74948)
(68831)
(59944)
企业(59944)
方法(43053)
数学(36983)
数学方法(36287)
中国(25455)
(23946)
(23090)
业经(21793)
技术(20435)
(19896)
理论(19640)
地方(19447)
农业(15936)
(15932)
(15698)
(15371)
贸易(15358)
(15120)
财务(15039)
财务管理(15019)
(14868)
环境(14866)
教学(14535)
教育(14530)
企业财务(14188)
机构
学院(337899)
大学(336080)
管理(134119)
(123928)
经济(120869)
理学(116533)
理学院(115219)
管理学(112704)
管理学院(112100)
研究(107784)
中国(78721)
(71793)
科学(68805)
(56850)
(52720)
(49848)
(49718)
业大(49634)
中心(49548)
(48809)
师范(48359)
研究所(47936)
财经(45458)
北京(45429)
(41330)
(41081)
(40331)
技术(39557)
农业(38676)
师范大学(38521)
基金
项目(234251)
科学(184354)
研究(174791)
基金(166317)
(144005)
国家(142742)
科学基金(123785)
社会(106664)
社会科(100932)
社会科学(100908)
(94654)
基金项目(88396)
教育(83895)
自然(81235)
自然科(79415)
自然科学(79399)
(79159)
自然科学基金(77901)
编号(73214)
资助(68199)
成果(59431)
重点(52594)
(51953)
课题(51686)
(50524)
(49407)
创新(47710)
项目编号(45447)
大学(44543)
科研(44358)
期刊
(134792)
经济(134792)
研究(98973)
中国(71209)
教育(55692)
管理(51243)
学报(50981)
科学(47051)
(44764)
(43179)
大学(39051)
学学(35944)
技术(34117)
农业(31780)
(24886)
金融(24886)
业经(23581)
经济研究(21549)
财经(20913)
图书(20468)
科技(18248)
(17826)
(17045)
问题(16621)
技术经济(16512)
职业(15638)
理论(15308)
(15068)
论坛(15068)
现代(14860)
共检索到493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陈佩云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有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协同创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有利于凝练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成果,示范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服务保障"双高计划"项目落地。针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前存在的团队合作基础薄弱、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现实困境,需要健全体制机制,结合现状建立资格认证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师资建设;优化团队结构,多措并举选培团队负责人;开展相关培训,增强团队合力与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隋秀梅  高芳  唐敏  
在"双高"背景下,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新的建设视角基础上,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例,介绍其在健全"双师型"团队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保障机制;开展分层分类教师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团队;建立校企校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搭建教师发展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剑泉  
分析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设策略,即合理统筹规划建设方案,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激励机制,优化教师结构等,以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作用,培育新时代的物流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亚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所在,能够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恰性、推动个体与团队共成长。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新要求,更加强调团队成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技能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沟通协作与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字素养的提升。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校级创新团队基础性作用发挥不明显、共同体协同机制不畅、教师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团队建设评价与激励不完善等困境,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联动机制、提升教师能力、强化评价激励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甫兵  沙玲  孙磊  李峰  马行耀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年轻教师缺方向,目标任务‘单一’”“中年教师缺动力,不能形成‘闭环’”“大龄教师缺平台,价值未充分‘挖掘’”等问题,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双高计划”工程造价专业群,与企业联合分三个阶段开展了“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探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并形成“制度引领,青年教师由压力转换成长动力”“团队支持,骨干教师有创收提供技术服务”“带领队伍,资深教师有平台全面持续上升”的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婧玥  李亚军  
文章围绕"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实质性、特殊性、发展性特点,系统构建了"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框架。框架第一层次聚焦高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面向的是全体高职专业教师群体;框架第二层次聚焦"双高"与世界一流建设目标,面向的是专业教师中的高水平双师群体。两个层次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继承发展关系。在构建框架基础上,通过分析706份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框架认同程度较高,框架构建具有一定合理性,为"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考核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李娜  魏小红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具体改革发展任务。文章通过基于"四有"好老师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学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创新意识等维度的得分偏低;通过分析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相关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方案》的数据发现,高职院校双师数量不足、双师结构不尽合理现象突出;双师队伍的职前培训、入职培养、在职研修体系尚未形成。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强德强基筑巢工程——德能双育培养"四有"双师团队、培育培养引进工程——内培外引培育"绝技"双师骨干、兼职领军人才工程——大师名匠领衔"优化"双师结构、教师职业发展工程——教研逐级双促"锻造"双师队伍、评价考核评聘工程——绩效驱动构建"三维"评价体系等五大工程,以此保障"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高水平完成"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项目建设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福明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应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并增强发展内驱力的可靠保障、是助力高职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和走向世界的有力推手。目前,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虽已由单一主体管理向多元协商共治转变、由学校集权向院系自主转变、由经验积累向文化自觉转变、由局部改革向集成改革转变,但为了实现“提质增效”,还要进一步确立先进的治理理念,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科学化;构建党委行政“合力”,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正确化;借助先进治理媒介,着力于治理能力建设的智慧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玲  
双创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力军。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双创意识比较薄弱、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职业院校应借助双创教育的契机,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保障体系;制定激励政策,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校校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孟莉  金明盛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李鑫  
"双高计划"自实施以来,各建设单位就如何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探索阶段,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参考和借鉴,但必须要在坚持"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下进行。高水平高职院校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彰显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价值取向、基本遵循和路径选择都十分重要。立德树人既是根本价值,也是根本任务;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产教融合都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需要重点着力的关键点,都需要遵循规律,精准施策,这对于引领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梦卿  邢晓  
专业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加强专业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需把握"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等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惠珊  刘亚磊  张路  
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内容,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轨专业群被列为北京市教委第一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基于首都轨道交通行业优势,城市轨道专业群明确了以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服务意识、专业能力和智慧地铁导向的“STSPS”建设内涵,确立了专业群长远发展目标,深耕校企合作平台,重塑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践基地,践行“三教改革”,创办系列职业素养活动平台等,迈向了提质、培优、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春柳  
"双高计划"学校作为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必须是创新型学校,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促进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创新。文章探讨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对高职院校现有体制机制创新的现状分析,指出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质量保障机制不匹配、激励评价机制不科学等困境,并结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实践,提出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变革的对策与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慧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的建设任务之一。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与声誉、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文章在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现实审视的基础上,提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策略:凝聚优势特色,建设以应用科研为特征的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形成科研反哺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强化制度供给,激发师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文化氛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