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0)
- 2023(13658)
- 2022(12045)
- 2021(11504)
- 2020(9452)
- 2019(21539)
- 2018(21301)
- 2017(40311)
- 2016(22592)
- 2015(25613)
- 2014(25637)
- 2013(24722)
- 2012(22574)
- 2011(20340)
- 2010(20574)
- 2009(18090)
- 2008(17607)
- 2007(15320)
- 2006(13529)
- 2005(11895)
- 学科
- 济(81709)
- 经济(81622)
- 管理(67231)
- 业(60339)
- 企(52417)
- 企业(52417)
- 方法(36463)
- 数学(30618)
- 数学方法(30181)
- 中国(22175)
- 农(21887)
- 财(21000)
- 学(19680)
- 业经(19302)
- 地方(18857)
- 理论(17201)
- 环境(16503)
- 制(15603)
- 技术(14884)
- 和(14828)
- 农业(14470)
- 划(14373)
- 务(13868)
- 财务(13795)
- 财务管理(13770)
- 贸(13697)
- 贸易(13686)
- 易(13256)
- 教育(13081)
- 企业财务(13063)
- 机构
- 学院(310501)
- 大学(305184)
- 管理(121619)
- 济(111337)
- 经济(108435)
- 理学(105184)
- 理学院(103972)
- 研究(102687)
- 管理学(102047)
- 管理学院(101489)
- 中国(74080)
- 京(66353)
- 科学(66285)
- 所(51303)
- 财(51222)
- 农(50128)
- 业大(47559)
- 研究所(46988)
- 江(46197)
- 中心(45964)
- 范(42656)
- 师范(42218)
- 北京(42019)
- 财经(40862)
- 技术(39854)
- 农业(39042)
- 院(38523)
- 州(38190)
- 经(37085)
- 师范大学(33934)
- 基金
- 项目(214982)
- 科学(167722)
- 研究(158611)
- 基金(151892)
- 家(133107)
- 国家(131972)
- 科学基金(112755)
- 社会(95100)
- 社会科(89862)
- 社会科学(89837)
- 省(86683)
- 基金项目(81272)
- 教育(75401)
- 自然(75135)
- 划(73417)
- 自然科(73293)
- 自然科学(73275)
- 自然科学基金(71925)
- 编号(66824)
- 资助(62151)
- 成果(53797)
- 重点(48696)
- 课题(47556)
- 部(46177)
- 发(45847)
- 创(44863)
- 创新(41605)
- 科研(40776)
- 项目编号(40552)
- 大学(39506)
共检索到451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伟平
<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开展,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双高计划”时代。纵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的首批短期职业大学开始,历经“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等发展阶段,从2019年开始,正式进入“双高校”时期。从上述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向,更加注重特色优质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强调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截至目前,首轮“双高计划”即将收关,新一轮的“双高计划”将要开展,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高职专业群建设及其适应性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不同层面、不同要素的协同作用。高职专业群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融合、交合、契合、匹配的可能性,这种“和合”的状态蕴藏着“1+1>2”的协同能量,蕴含着“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的价值追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专业群建设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是高职院校凝聚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在生态学视域下,通过分析我国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专业群生态发现,"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专业群生态在专业群个体层面、专业群种群层面、专业群群落层面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形成了专业群生态系统独特的进化机理,呈现出特色优势专业群个体的自我生长进化、专业群与专业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专业群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机理。为优化专业群生态系统的机能,科学治理专业群生态系统,应坚持固本强基,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群;坚持百花齐放,培育协同共生的专业群生态系统;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不同层次的社会服务能力,彰显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香 闫文平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发展,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效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产业结构变革与技术创新双向互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人才和技术集群化联动的需要。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价值、促进地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价值、在改革推进中实现增值发展的内生价值。新时期,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强化课程资源建设、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联动、建立定向就业机制等,促进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教育 专业群 产业群 协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伟只
专业群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发展内涵的重要指标与特色项目,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开展专业群建设有利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和满足就业的高质量需求,也是实现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仍然面临着建设标准、评价体系缺失等困境。建议以标杆院校为参考转型升级专业标准,建立面向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专业布局,通过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塑造利他共生的专业生态来推动特色专业群建设。
关键词:
“双高计划” 专业群 高职院校 建设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康欢 林旭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既是"双高计划"的题中之意,更是助力"双高计划"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系耦合交错,从"整体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彰显出"闭环逻辑"和"多主体契合逻辑"两大逻辑关系。在厘清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融合联系的基础上,以核心功能为轴心,以教学群体、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为支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功能价值体系。倡导以本原路径、信息路径、联动路径和保障路径等多维路径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性转型的高效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锦箫 龚小勇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高职院校专业群是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双高计划作为政策制度,输入系统后启动了专业群生态系统的优化升级。该系统的应然进化指向是强化服务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行业影响力、拓展国际影响力。基于对当前高职专业群建设实然情境的剖析,研究了从实然到应然的系统逻辑,并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专业群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应对措施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丽娜 张恩广 王开香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治理的逻辑框架必须遵循产业发展需求的逻辑、知识关联的逻辑和组织治理的逻辑。以56份“双高计划”学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2.0软件对专业群治理逻辑归纳而建构的要素指标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表明专业群产教融合形态由“单一虚体”向“多元实体”蜕变有待突破,专业间知识关联由“弱关联”向“强关联”演变有待强化,组织管理形态由“科层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有待革新。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治理应坚持“以产定群”,搭建区域产业集群与专业知识关联耦合的专业群;坚持“以群治院”,打造治理结构与治理效能相匹配的组织体系;坚持多元共治,搭建产教协同与利益共享的实体育人平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娄策群 方圣 宋文绩
[目的 /意义]通过对网络信息生态链协同进化的目标选择、过程控制和保障措施的分析,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生态链协同进化方略,指导网络信息生态链进行协同进化。[方法 /过程]基于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协同进化理论,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先探讨网络信息生态链协同进化目标的类型及选择策略,进而提出网络信息生态链协同进化的过程控制和保障措施。[结果 /结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协同进化目标有技术升级主导型、规模扩大主导型、功能提升主导型3种,选择协同进化目标要综合考虑网络信息生态环境变化、网络信息生态链现有水平和演进能力等因素。在网络信息生态链协同进化过程中,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渐变与突变、连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孔定新 吴丽华 薛丛华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支撑国家海洋战略的航海类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群建设是航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聚焦智能航海科技、创设航海英语情境,培养有品德、有技术、国际化的航海人才为特色定位建设航海类专业群,应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双主体"协同育人;打造高水平专业师资,引领服务航运产业高端;对标国际航海职教,彰显航海国际化特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亚峰
高职院校在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本地区精准脱贫的水平,应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因素作用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形成了特定时空下的专业设置现状,在其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过程面临着特定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专业设置与调整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科学性与灵活性缺乏,专业调整不及时,专业的民族特色不突出等实践困境。基于SWOT分析框架,为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应固本培元,突出专业特色建设(SO方略);抢抓政策机遇,开源节流,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WO方略和ST方略);同时,也要补齐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短板,增加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WT方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安安 梁燕
校企合作是影响高职学校办学效能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专业群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已成广泛共识,但对其质量或成效的关注却并未相应增强,存在着协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适切性不足、评价功能漂移定势等现实困境。研究认为,可以构建“愿景共塑、资源整合、过程优化、成效达成”四维评价模型,并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构建“、基础+差异”的结构化评价指标开发、诊断改进功能强化等方面深化推进评价工作,切实推动高职学校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的整体性跃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成荣 孙杨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是以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及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破解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针对目前专业设置与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对接不畅、错位脱节等现实问题,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促进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联动配套为目标导向,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创新链耦合衔接为逻辑整合延拓,以"联邦型"专业结构为主模式,以"专业预测预警+专业认证评估→专业分类管理→专业群建设"为基本路径,聚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品牌专业群。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聂强
"双高计划"的出台,吹响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文章从"专业、院系、学校"三级管理维度出发,提出"双高计划"学校建设要以专业集群式对接产业为核心,理清专业产业对接的时代逻辑,找准专业产业对接的路径方法 ;以专业群拉动二级院系改革为抓手,形成专业群合力,激发二级院系活力;以院校治理和定位变革为重点,实现治理结构和发展格局的变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群 双高计划 院校治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梦卿 邢晓
专业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加强专业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需把握"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通过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及教学体系、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等措施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峰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与发展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因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内部驱动力,二是因外部产业经济环境需求而产生的外部驱动力。从产业集群与专业群协同的视角设置专业群,是高职院校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开门办学的新途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设置原则是:适度超前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考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互衔接、实现资源与需求导向相结合。
关键词:
专业群 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 高职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