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5)
- 2023(7642)
- 2022(6174)
- 2021(5903)
- 2020(4381)
- 2019(9827)
- 2018(9569)
- 2017(17119)
- 2016(9229)
- 2015(10291)
- 2014(9868)
- 2013(9203)
- 2012(8297)
- 2011(7131)
- 2010(7297)
- 2009(6277)
- 2008(5848)
- 2007(5187)
- 2006(4488)
- 2005(3777)
- 学科
- 济(26887)
- 经济(26739)
- 业(24532)
- 管理(23967)
- 企(18643)
- 企业(18643)
- 中国(11262)
- 农(10474)
- 业经(10387)
- 理论(9794)
- 方法(9593)
- 工作(7514)
- 制(7029)
- 财(6936)
- 教学(6910)
- 教育(6877)
- 和(6819)
- 农业(6790)
- 服务(6735)
- 地方(6484)
- 技术(6000)
- 数学(5953)
- 数学方法(5828)
- 贸(5734)
- 贸易(5728)
- 易(5596)
- 学(5219)
- 服务业(5126)
- 学法(4696)
- 教学法(4696)
- 机构
- 学院(115009)
- 大学(108293)
- 管理(41507)
- 济(39225)
- 经济(37990)
- 研究(35484)
- 理学(35255)
- 理学院(34874)
- 管理学(34198)
- 管理学院(33983)
- 中国(26275)
- 京(22769)
- 科学(20967)
- 财(19311)
- 江(18888)
- 范(17942)
- 师范(17780)
- 技术(17592)
- 职业(17353)
- 中心(17092)
- 所(16275)
- 州(15451)
- 财经(14808)
- 农(14631)
- 研究所(14502)
- 北京(14397)
- 业大(14172)
- 师范大学(13855)
- 院(13774)
- 经(13384)
- 基金
- 项目(78480)
- 研究(66176)
- 科学(61942)
- 基金(52227)
- 家(44034)
- 国家(43514)
- 社会(41174)
- 科学基金(37784)
- 社会科(37688)
- 社会科学(37675)
- 省(33991)
- 教育(33279)
- 编号(30905)
- 基金项目(27435)
- 划(27243)
- 成果(25259)
- 课题(22202)
- 自然(21324)
- 自然科(20836)
- 自然科学(20834)
- 自然科学基金(20456)
- 年(20013)
- 资助(19081)
- 项目编号(18939)
- 重点(18214)
- 发(17792)
- 创(17757)
- 规划(17113)
- 性(16728)
- 部(16585)
共检索到178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卫民 刘芳雄 王建仙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是“双高计划”的重要政策信号。2023年年底,第一轮“双高”建设结束,考察入选院校科技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是“双高计划”绩效评价的核心维度。通过对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2020—2023年质量年报中224份“服务贡献表”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双高”院校社会服务存在如下问题:横向科研业绩未能增长,应用研究能力有待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成效呈下降趋势,技术研发能力明显不足;非学历培训成效稳步提高,社会服务职能尚未转变。因此,为了提升“双高”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明确第二轮“双高”建设的努力方向,建议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加大资源要素投入,提升技术研发和服务关键能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强化院校分类指导,差异化提升不同类型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
双高计划 “双高”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孟莉 金明盛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教师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馨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仍然面临着服务功能异化、冲突因素较多、体制机制缺失的现实困境。那么,要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和推进内涵建设,必须建立教师社会服务政策导向机制、管理激励机制,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动力;转变观念,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责任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平台,畅通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渠道;创新优化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辐射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刘笑天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锚点,可以构建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高职与社会共生发展具有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在主体参与上需探索更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主体均衡互利共生新生态;在模式上需创新社会服务共生机制,挖掘社会服务模式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上需培育灵活资源共享平台,保持共生环境开放性。
关键词:
共生理论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金岭
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吸引力和经济贡献度,离不开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其服务活动范围、种类、方式等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其提升服务能力的方法与路径也有别于其他院校。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提升能力 对策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志强 唐军
新时代,服务人民是高职院校的根本宗旨,服务国家是高职院校的家国情怀,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担当,服务经济是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缺乏创新。文章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提高服务意识,改变"等靠要"的办学思想;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创新服务方式,增强精准服务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服务内生动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能力 服务意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亚西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改革任务中,对高职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面向领域、服务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照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目前高职学校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服务关系网络、各类社会服务资本占有和传统社会服务惯习倾向方面存在挑战。可以从优化场域结构,厘清高职学校社会服务战略布局;夯实资本要素,注重高职学校社会服务内涵提升;重构惯习体系,强化类型教育社会服务发展理念三个方面着手,提升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
高水平高职学校 社会服务 双高计划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江平 谢晓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担负着社会服务职能,协同创新平台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岑家峰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对广西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存在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差别大、服务整体层次不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学校社会服务平台缺乏、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服务统筹规划;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结构;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制;打造社会服务品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服务能力 广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克闯
“双高”计划是国家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决策。在此背景下,如何着实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服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辨明“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职业培训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职业培训服务理念;从现实需求入手,设计职业培训教学模式;加速“内培外引”,优化职业培训资源;深化保障制度,完善职业培训运行机制四点意见,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职业培训服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碧容
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近年来虽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社会服务的探索和创新,但整体上社会服务能力还不高,在服务观念、内容、深度、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就如何切实全方位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从公民借阅身份系统的建立、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资源整合、服务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 李甘菊
社会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是高职教育助推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由之路。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全过程参与”的视角出发,得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要素框架由“内容设计“”行动执行“”成效反馈”所构成。在此观测维度基础之上,以197所“双高计划”院校的中期建设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发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多领域服务格局已初步形成,且服务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组织性、协同性趋向,但在多元化取向、体制机制建设与高质量服务供给态势上仍存在实践错位。未来,可从营造良好内外环境、构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增进区域服务能力协调发展等路径出发对其进行优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玉俊 赵文平 刘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在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上,为学校场域之外的科技成果推广、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实践指导等方面所提供服务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技术服务能力、培训服务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需要政策制度层面给予"双师型"教师职责合理定位,学校层面构筑好"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的机制和平台,教师层面不断增强自身的角色和职业认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克东
"双高计划"为高职院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当外部的制度及资源供给得到较好解决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创建具有决定性影响。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面临新的挑战:国家政策密集出台明确了高职院校亟待肩负的新使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对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挑战。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要求在治理主体上坚持多元参与,在治理结构上坚持开放合作,在治理方式上坚持精准施策,在治理体系上坚持章程引领。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需要形成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构建基于院校研究的决策支持新体系,培育自觉自行的内部质量保障新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王琪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科技研发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社会培训服务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升,以文化资源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和社区教育发展等方面。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服务域"分布不均衡、社会服务整体层次不高、示范与非示范院校间能力差异较大、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要通过搭建平台促进社会服务层次提升,非示范院校应加强提升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院校要建立与完善社会服务内部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实践样态 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