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6)
2023(14136)
2022(11367)
2021(10144)
2020(8484)
2019(18993)
2018(18081)
2017(35136)
2016(18395)
2015(19987)
2014(19793)
2013(19555)
2012(17898)
2011(16235)
2010(16480)
2009(16097)
2008(15324)
2007(13981)
2006(12775)
2005(11981)
作者
(54572)
(45209)
(44993)
(42739)
(28680)
(21680)
(20327)
(17412)
(17303)
(16019)
(15724)
(14948)
(14527)
(14370)
(14025)
(13875)
(13443)
(13099)
(12974)
(12839)
(11073)
(11059)
(11013)
(10303)
(10276)
(10165)
(10030)
(9758)
(8973)
(8711)
学科
(98746)
经济(98647)
(77418)
企业(77418)
(77104)
管理(72137)
方法(37540)
(33496)
银行(33350)
(31781)
(30147)
金融(30147)
数学(29371)
数学方法(29242)
(28563)
业经(27868)
(26666)
中国(25416)
(21729)
财务(21714)
财务管理(21696)
地方(21522)
企业财务(20719)
(16860)
(16697)
(16459)
环境(16353)
技术(15892)
(15051)
(15017)
机构
学院(271272)
大学(267140)
(128697)
经济(126530)
管理(108381)
理学(92425)
理学院(91555)
管理学(90541)
管理学院(90048)
研究(88140)
中国(80681)
(59874)
(53954)
科学(49199)
财经(48065)
(43669)
(43492)
中心(42482)
(42330)
经济学(41834)
(41348)
研究所(39439)
经济学院(37632)
业大(36836)
财经大学(35671)
(33793)
北京(33554)
农业(33210)
(33205)
商学(32789)
基金
项目(173004)
科学(138102)
基金(129951)
研究(122253)
(113221)
国家(112213)
科学基金(98194)
社会(84417)
社会科(80445)
社会科学(80419)
基金项目(68671)
(67536)
自然(63048)
自然科(61648)
自然科学(61626)
自然科学基金(60629)
(55240)
教育(54059)
资助(52707)
编号(45607)
重点(38886)
(38210)
(37998)
(37612)
国家社会(36150)
创新(35694)
成果(34809)
(34532)
教育部(33431)
人文(33244)
期刊
(145908)
经济(145908)
研究(82563)
(50932)
金融(50932)
(50465)
中国(48660)
管理(46302)
学报(39475)
科学(37793)
(36528)
大学(30233)
学学(29662)
财经(26336)
经济研究(24853)
技术(22738)
(22701)
农业(21816)
业经(21415)
问题(17936)
技术经济(16808)
(14725)
国际(14321)
商业(13934)
财会(13712)
现代(13279)
(13047)
理论(12914)
统计(12873)
经济管理(12871)
共检索到420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璐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持续的双高现象,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其背后是在转型经济的融资环境影响下银企博弈的结果。银行在贷前以及贷后监督角色的欠缺,给了企业操纵借贷时间、传递误导信号的机会,以此扩大其当期融资能力并服务于跨期融资。当实际控制人具有掏空动机时,短期借款会明显超过正常经营的需要。在双高后期,为免各自利益受损,银企达成合谋,企业则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借新还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在企业向银行融资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政府行政干预导致的银行债务约束和企业融资成本约束软化,形成了企业的高负债进而产生拖欠债务的纳什均衡(融资风险生成与转嫁),出现巨额的银行不良资产。因此,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硬化银行债务约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桂兰  聂思璇  
农村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出于内外部因素作用,融资难一直是阻碍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文章在构建博弈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探讨了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引起的银行惜贷行为以及信息对称下依然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而难以达到可简化银企博弈模型,由此提出了提高自身信息质量、有效利用当今流行的自媒体工具、借鉴关系型融资理论、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及惩罚概率等解决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若干建议,以期达到理想状态下的简化博弈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桂兰  聂思璇  
农村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出于内外部因素作用,融资难一直是阻碍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文章在构建博弈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探讨了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引起的银行惜贷行为以及信息对称下依然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而难以达到可简化银企博弈模型,由此提出了提高自身信息质量、有效利用当今流行的自媒体工具、借鉴关系型融资理论、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及惩罚概率等解决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若干建议,以期达到理想状态下的简化博弈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伟  张倩  徐文丽  
文章根据博弈论的动态博弈思想,通过建立银行——中小型企业动态完美信息的博弈模型,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中充分考虑银企博弈选择及可能采取的行动,进而总结出完善银企博弈的关键因素,找出制约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基于此,文章建议通过规范自身行为、完善政府政策与建立健全的信贷扶持办法等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晓燕  魏晓娟  
新时代背景下,上市民营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越来越多的力量,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大量就业岗位,在我国的经济地位逐步攀升。但信贷控制和金融抑制等政策使上市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阻碍着上市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以我国2013—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高管银行背景视角实证研究了银企关联对上市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企业高管银行背景视角的银企关联与上市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即基于企业高管银行背景视角的银企关联可降低上市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种降低作用在小规模和非产业政策支持的上市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  
本文通过对我国银企关系现状和当前银企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围绕如何构建我国和谐的银企关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林  
本文运用Richardson(2006)信贷两期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中小板上市企业信贷及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银企高管关系、银企信用关系均与债务融资正相关;银企高管关系、银企信用关系均与企业投资效率正相关。进一步分组回归表明,银企关系更有利于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通过对所有权性质进行分组,发现不同的所有权性质下银企关系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同,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银企关系与投资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也即银企关系更有助于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敏蓉  
本文实证检验了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融资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银企关系的建立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是否建立银企关系影响企业对投资-现金流的感应程度,建立银企关系的中小企业更善于将现金存量用于投资;中小企业建立银企关系后,其投资-现金流感应程度将得到降低,而对现金存量的感应程度得到提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阳  赵秀芳  王永乐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政策建议的有效性检验,是各利益方更为关切的问题。本文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出发,借助数据仿真分析不同政策变量对银企博弈策略的影响,有效达到了此目的。结果表明,降低小微企业诚信成本和银行审查成本,增加违信惩罚力度,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一揽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良性循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璐  汤谷良  
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双高"现象根源于转型经济环境中债务融资制度特征的影响,信贷资金在订约前后出现不依赖产权类型的软约束,并在外部治理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刺激了持续低效益的债务融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利益侵占。案例分析展现出"双高"之谜的实质是上市公司长期借助债务再融资来维系低效率的投资扩张及满足大股东的私有利益,高现金持有不代表公司真实的偿债能力,相反产生了逆向选择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瑞华  杨舟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文章从动态博弈论角度,通过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动因及约束条件,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宜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管理激励机制,并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针对政府、银行及中小企业三方优化信贷融资的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春霞  
对企业而言,可以利用不同的融资方式从外部筹集资金,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不同,所形成的银企关系有不同的特征。从国外看,美、日、德企业融资选择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对应着各自的银企关系。本文以美、日、德为对象,分析其企业融资选择与银企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宏  
银企关系对于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和融资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紧密型银企关系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但在银行业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这种密切的银企关系也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银企关系出现某种程度的异化。在行政和市场双重影响下,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呈现依附型关系,使得国有企业融资效率极其低下。而国有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则呈现割裂型银企关系,使得民营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因此,加快银行和企业改革步伐,构建正常的市场化的银企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洪怡恬  陈金龙  
以我国2007—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银企和政企关系对不同行业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上市企业表现出明显的融资约束问题。银企关系和政企关系都可以缓解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约束。(2)不同行业的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不同。在不同的行业中,银企关系和政企关系对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程度不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