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2)
2023(6760)
2022(5582)
2021(5310)
2020(4362)
2019(9970)
2018(9799)
2017(17073)
2016(10258)
2015(12160)
2014(12652)
2013(11438)
2012(10899)
2011(9814)
2010(10120)
2009(8746)
2008(8767)
2007(8362)
2006(7411)
2005(6253)
作者
(30621)
(25558)
(25437)
(24087)
(16160)
(12094)
(11519)
(9959)
(9801)
(9577)
(8766)
(8753)
(8501)
(8377)
(8136)
(7845)
(7746)
(7623)
(7494)
(7407)
(6720)
(6558)
(6441)
(6114)
(6038)
(5877)
(5726)
(5672)
(5483)
(5474)
学科
(30946)
经济(30895)
管理(25919)
(19120)
(15961)
企业(15961)
中国(11932)
理论(10555)
(10518)
(9916)
方法(9682)
地方(8833)
教学(8590)
教育(8488)
(8175)
(8111)
(7630)
业经(7524)
数学(7432)
数学方法(7227)
农业(6162)
(6077)
(5974)
(5949)
银行(5943)
金融(5941)
学法(5864)
教学法(5864)
技术(5814)
(5770)
机构
学院(141404)
大学(133569)
研究(51357)
管理(43565)
(42491)
经济(41101)
中国(36243)
理学(36023)
理学院(35442)
科学(34819)
管理学(34374)
管理学院(34118)
(30406)
(29140)
(27524)
技术(26002)
研究所(25177)
(25132)
业大(23052)
农业(22991)
中心(22654)
(22442)
(22409)
职业(22315)
师范(22078)
(20024)
(19319)
北京(18920)
(18206)
技术学院(17276)
基金
项目(92503)
研究(71258)
科学(70268)
基金(59859)
(53805)
国家(53248)
科学基金(43385)
(41110)
社会(38690)
教育(37458)
社会科(36103)
社会科学(36092)
(34331)
编号(32741)
基金项目(31424)
成果(28277)
自然(28101)
自然科(27421)
自然科学(27403)
自然科学基金(26875)
课题(26104)
资助(24364)
重点(22510)
(22007)
(20453)
(19317)
(19204)
项目编号(18723)
(18084)
规划(18079)
期刊
(53732)
经济(53732)
研究(40214)
中国(39465)
教育(35229)
学报(27580)
(27165)
科学(22198)
大学(20088)
学学(18397)
农业(18325)
(17936)
技术(17534)
管理(16470)
职业(15137)
(11064)
金融(11064)
图书(10334)
技术教育(9765)
职业技术(9765)
职业技术教育(9765)
(9651)
论坛(9651)
(9408)
业经(9322)
(8375)
财经(8011)
业大(7744)
经济研究(7636)
书馆(7533)
共检索到223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志敏  
高职院校创建专业群不但能够准确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适应地方产业链的各类需求,而且也是高职院校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供给的有效性、培育学校特色、凸显教学优势以及提高学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关键策略。专业群构建要体现对接产业服务需求、优化存量特色发展、资源共享内部通用等原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构建高效的专业群管理组织机构、编制科学合理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共享型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通用型专业群实训基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师资团队。基于专业群组建原则和核心要素,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的专业群建设标准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有明  张薛梅  
深化内涵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在"后示范时期"进一步巩固示范建设成果,实现科学发展,保持前行动力的根本路径。其中,专业内涵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了指标体系诸要素及指标体系各要素权重确定的原则、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专业内涵建设指标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飞虎  潘上永  王春青  
近几年来,国家鼓励支持高职院校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在此过程中,迫切需要构建包括专业群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内容为要素的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将专业群建设评价分为立项评估与水平评估两个阶段,并分别构建相应的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飞虎、潘上永、王春青在《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5期中撰文,探析了专业群建设评价的意义,剖析了专业群建设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开展专业群建设评价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依据自身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元军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是每所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群,需要过硬的专业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8字型"办学质量螺旋改进规则,建构有效且可持续的诊改运行机制,能够使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师、学生等4个层面达到专业群建设的规划目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帮俊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点主要包括目标特点、实施特点、成效特点和保障特点四个方面。建设目标具有多元性、阶段性和特殊性;建设实施具有录用的择优性、培训的系统性和评价的发展性;建设成效体现为规模结构的匹配性、质量评价的复杂性;建设保障方面具有系统性、导向性及稳定性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确定人才战略规划、建设、保障、成效四个观察点,以此构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指标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甘迎春  白颖  陆冬梅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呈现出高素养、优结构、深合作的特质,具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凸显职业教育全民性、扩大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价值优势。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依旧存在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合作水平有待强化和师资结构亟待优化的问题。为实现以评促建,立足全面性、动态性和针对性等基本原则,以所在学校2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作为参考,采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由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AHP层次法测算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团队综合素养”“团队建设成果”“团队整体合作能力”“团队内部治理水平”“团队结构优化水平”以及“团队建设环境”的结论。据此,提出三方面实施建议:推进评价体系配套机制改革,强化专业教师团体综合素养;打造多方联动评价系统,提高专业教师团队治理水平;构建信息化管理评价模式,巩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成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政  
"双高计划"呼唤高职院校变革治理模式、明晰治理权责、优化治理结构。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治理水平提升的现实困境,如"完全科层制"下高职院校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环境的变化、行政思维主导导致专业思维在治校过程中的式微、校内外治理主体间存在信息与资源壁垒以及治理体系改革呈现"路径依赖"和"内卷化"趋势。"共治"能为高职院校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行动方向,其核心是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实质参与、多种权力良性互动、权责关系明确合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共治体系。高职院校应以权力决策清单机制为保障,明确共治主体的权责关系;以强化中间组织运作为载体,激发共治主体治理动力;以二级学院共治体系为重点,推进共治体系纵深发展;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契机,提升共治体系治理效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国亮  吴海清  
依据国家教师资格认定的法律法规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研究成果,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德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等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庆伟  王晓江  
陕西省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专业设置重复、专业布点不合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以及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实训条件、专业管理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等问题,亟需构建系统化的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其中做好岗位需求调研是前提,强调外部评价与内部自评相结合,同时构建以专业建设评价为主、专业特色评价为辅的"双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琪  丁金昌  
"双高"建设是新时期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迈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既是"双高"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双高"建设能否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的关键。文章从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入手,系统阐述了校企"双元"育人的内涵,梳理了当前高职校企"双元"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面向"双高"建设的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的构建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勇  康欢  林旭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既是"双高计划"的题中之意,更是助力"双高计划"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系耦合交错,从"整体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彰显出"闭环逻辑"和"多主体契合逻辑"两大逻辑关系。在厘清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融合联系的基础上,以核心功能为轴心,以教学群体、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为支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功能价值体系。倡导以本原路径、信息路径、联动路径和保障路径等多维路径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性转型的高效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超  彭俏  
“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绩效自评是“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绩效评价的基础。在分析“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绩效评估逻辑意蕴和现实境遇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改进视域出发,分析“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核心关联事项、重要关联事项和主要关联事项的三类八种绩效评估关联事项。在此基础上构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期末自评9个模块,37个二级指标,194个三级指标的绩效评估框架体系和指标设定,并提出层级评估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卫金兰  邵俊岗  
本文根据新城建设中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结合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产业化和城市化两个角度,选取了15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新城产城融合程度的指标,提出了在评价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对指标赋权,定量指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  
本文就信息构建体系的概念、内涵以及对信息组织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并结合所从事的数字资源整合建设方面的实践,探讨信息构建体系在生物医学专业资源网站建设中的作用和应用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