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12)
- 2023(20141)
- 2022(17558)
- 2021(16645)
- 2020(14111)
- 2019(32623)
- 2018(32378)
- 2017(61750)
- 2016(33889)
- 2015(38628)
- 2014(38587)
- 2013(37917)
- 2012(34977)
- 2011(31474)
- 2010(31458)
- 2009(29432)
- 2008(28923)
- 2007(25576)
- 2006(22187)
- 2005(19610)
- 学科
- 济(131828)
- 经济(131669)
- 管理(95542)
- 业(88441)
- 企(73045)
- 企业(73045)
- 方法(61983)
- 数学(53795)
- 数学方法(53094)
- 财(37505)
- 中国(36696)
- 农(35879)
- 学(29927)
- 业经(28009)
- 贸(27153)
- 贸易(27143)
- 易(26427)
- 制(25509)
- 地方(25316)
- 农业(23280)
- 理论(22699)
- 务(22605)
- 财务(22512)
- 财务管理(22459)
- 环境(22213)
- 税(22052)
- 和(21724)
- 企业财务(21188)
- 银(21152)
- 银行(21085)
- 机构
- 大学(479002)
- 学院(478276)
- 济(190592)
- 经济(186473)
- 管理(182768)
- 研究(162547)
- 理学(157817)
- 理学院(156040)
- 管理学(153084)
- 管理学院(152246)
- 中国(122533)
- 京(102146)
- 科学(102140)
- 财(90911)
- 所(82971)
- 农(80139)
- 研究所(75637)
- 中心(73507)
- 业大(72187)
- 财经(71913)
- 江(70038)
- 经(65246)
- 北京(64766)
- 农业(63194)
- 范(62859)
- 师范(62178)
- 院(58919)
- 经济学(57739)
- 州(56553)
- 财经大学(53206)
- 基金
- 项目(322800)
- 科学(251744)
- 研究(234262)
- 基金(232581)
- 家(203642)
- 国家(201982)
- 科学基金(171841)
- 社会(145599)
- 社会科(137793)
- 社会科学(137756)
- 省(125633)
- 基金项目(122409)
- 自然(112244)
- 自然科(109613)
- 自然科学(109582)
- 教育(108565)
- 自然科学基金(107578)
- 划(106381)
- 资助(97332)
- 编号(96476)
- 成果(79292)
- 重点(72583)
- 部(71044)
- 发(68321)
- 课题(66839)
- 创(66249)
- 科研(62267)
- 创新(61942)
- 教育部(60499)
- 大学(60417)
- 期刊
- 济(204936)
- 经济(204936)
- 研究(141704)
- 中国(89754)
- 学报(79385)
- 农(72316)
- 财(70227)
- 科学(70135)
- 管理(64354)
- 大学(59074)
- 学学(55543)
- 教育(53935)
- 农业(49934)
- 技术(41302)
- 融(39096)
- 金融(39096)
- 经济研究(34054)
- 财经(33930)
- 业经(33221)
- 经(29046)
- 问题(26861)
- 业(26616)
- 图书(24463)
- 贸(23653)
- 版(23277)
- 统计(22377)
- 技术经济(22090)
- 科技(21767)
- 国际(21729)
- 理论(21391)
共检索到702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徽 周志波 刘晔
本文在比较研究西方国家环境税改革模式、税制构成、征管模式、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环境税制度存在的问题,由此得出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中国环境税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文章认为,中国环境税改革应当做好顶层设计,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按照"财政中性"的原则,科学设计制度,合理设定税制要素,为获取"双重红利"效应创造条件,同时要注意防范"政府俘获"和"政治绑架"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税税式支出制度,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在长期内建立覆盖能源税、污染税、车船税、资源税的环境税制度体系,确保达成环境政策目标。
关键词:
环境税改革 双重红利 比较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绍雨
在系统回顾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的基础上,为了检验环境税改善环境质量的第一重红利,对我国准环境税与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性做了实证检验;为了检验环境税促进就业的第二重红利,分别对我国准环境税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关性做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双重红利 准环境税 相关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平林 乔雅 宁静 沈华玉 龙成凤
本文基于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通过建立Panel ARDL模型,实证研究了35个OECD国家1994-2014年能源税和车辆交通税的环境和经济后果。实证研究表明:在绿色红利方面,能源税对煤炭消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温室气体、硫氧化物和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作用。车辆交通税对石油消耗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煤炭消耗量的抑制作用尚不显著,对硫氧化物具有显著的减排作用,对温室气体、氮氧化物和运输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减排作用不显著。蓝色红利方面,能源税短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个人所得税起到显著的税负平移影响,长期内显著降低失业人数。车辆交通税显著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人数,对个人所得税起到显著的税负平移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伟 张慧颖 姜巍
基于地方税视角,将环境税税收全部归入地方财政收入,利用CGE模型对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税率、税收返还方式以及环境税对其他扭曲性税种的部分替代可以促进"双重红利"目标的实现,也即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就业增加或GDP增长。不过,以上方案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环境税的减排效果。
关键词:
环境税 双重红利 税收返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景华
面对巨大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目前环境税的开征在我国已经提上日程,逐渐步入实际操作层面。"双重红利"假说是环境税的理论争论焦点,也是进行环境税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实施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以期为具体的环境税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
环境税 双重红利 效应分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建徽 罗玮盛 田婷
有关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为各国的环境税改革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梳理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术界对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存在争议。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实证文献的计量分析中发现,环境税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拉动进口,同时有助于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但对出口没有影响。有鉴于此,在认知观念层面,应摒弃环境税“双重红利”效应执念,理性回归环境税改善生态环境的初心使命;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应立足实际,科学设计并论证环境税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的可行性和接受度,确保环境税制度在实践中行得通、运行好、受欢迎。
关键词:
环境税 “双重红利” 绿色税制 税制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豹 程会强 张良悦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源于西方,伴随着双重红利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改革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环境税改革可以结合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短期内以实现绿色红利为直接目标;长期内在保证税收中性不变的前提下,创造条件避免环境税对企业竞争力和个人购买力的负向冲击,逐步实现蓝色红利。
关键词:
环境税改革 环境税 双重红利 中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欢欢 兰蓓
"后危机"时代的城市国际化有了新的内涵,我国中西部城市的国际化路径要在东部沿海城市的国际化路径中加以传承创新。本文从城市国际化的评价方法入手,将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的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与"国际城市2.0版"新趋势相结合,构建了全新的城市国际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主要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查找中西部城市国际化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中西部城市的国际化路径。
关键词:
中西部城市 国际化 指标体系 比较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京瞳
本文立足于各大高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构建信用评估体系为研究目的,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研究工具,以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信用意识以及信用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大学生特征、经济实力、消费能力、信用记录、学术态度、考试纪律和风险信息七个指标来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高校信用评估体系,这七个指标已经涵盖了大部分影响大学生信用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使用层次法、熵权法和汇总评估法作为量化评估模型的基础,在方法上尽可能消除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带来的误差影响,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动态性和体系的联动性优势,构建综合性的信用评价体系,以保证信用评估体系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信用评估体系 大数据 构建 大学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真柱
民生视阈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指标体系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要求。它既需要体现民生对教育的诉求,又要体现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需要对指标的范畴、特性及构建方法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界定;同时还需对教育指标体系应用于实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论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民生 教育指标 范畴 特性 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瑜
一、现行税制对环境保护的局限性(一)现行税收措施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力度有限。现行消费税主要是通过对应税消费品征税间接起到抑制能源产品消费增长的作用,往往对此类产品的抑制作用有效程度较低。另外,现行税制下消费税没有涉及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金秀
提高现代流通业的效率,有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乡一体、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安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有利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文章首先从投入、产出方面构建了现代流通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我国30个省市流通数据,运用GRA-DEA(灰色关联-数据包络)混合模型对我国现代流通业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流通业从业人员、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货运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R&D经费是现代流通业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010-2012年我国现代流通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规模效率逐年上升;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现代流通业的投入产出结构相对合理,已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翠香 靖明霞
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的提出有其特殊背景,目前对于"双重红利"中的非环境红利的内涵,有效率红利、就业红利和分配红利等不同的解释。环境税是否存在"双重红利"效应,国内外均存有争议,支持和质疑的观点并存。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之上的模拟研究,由于我国环境税政策历时较短,其长期效应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环境税 双重红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红梅 孙梦醒 王宏利 王克强
自从庇古提出"庇古税"以来,税收手段已成为调节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广泛开展,如何更好地采用税收手段指导各国绿色税制改革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进程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认为国外对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思想的萌芽和概念的提出阶段、理论的发展成熟阶段和大规模实证研究阶段;而国内的研究工作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利用CGE模型模拟我国的现实经济情况,考察了我国"双重红利"的存在性以及该理论对我国的适用性。
关键词:
环境税 “双重红利” 综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新波 潘恩阳 马东春
环境税"双重红利"的存在性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充分论证和检验,但国内的研究受到变量指标选取和数据可得性等方面的限制,结论尚不清晰,且存在较大程度的争论。文章以1994年开征的资源税为参数,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依据,建立了"蓝色红利"和"绿色红利"两个模型,分别选取1995~2011年和1995~2012年两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环境税收存在显著的"双重红利"效应。
关键词:
环境税 双重红利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