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0)
- 2023(14436)
- 2022(11716)
- 2021(10746)
- 2020(9138)
- 2019(20692)
- 2018(20371)
- 2017(39047)
- 2016(21005)
- 2015(23624)
- 2014(23046)
- 2013(23017)
- 2012(21258)
- 2011(19096)
- 2010(19225)
- 2009(18232)
- 2008(18313)
- 2007(16490)
- 2006(14536)
- 2005(13643)
- 学科
- 济(98675)
- 经济(98530)
- 业(89967)
- 企(81018)
- 企业(81018)
- 管理(79510)
- 方法(44650)
- 数学(36123)
- 数学方法(35935)
- 财(33531)
- 业经(31295)
- 农(30778)
- 中国(26366)
- 制(23955)
- 务(23358)
- 财务(23338)
- 财务管理(23308)
- 企业财务(22166)
- 农业(21562)
- 贸(18612)
- 贸易(18600)
- 技术(18566)
- 易(18179)
- 体(17623)
- 划(16940)
- 策(16607)
- 和(16222)
- 银(15474)
- 银行(15466)
- 体制(15120)
- 机构
- 学院(305739)
- 大学(304408)
- 济(141780)
- 经济(139466)
- 管理(124489)
- 理学(106757)
- 理学院(105779)
- 管理学(104690)
- 管理学院(104093)
- 研究(100038)
- 中国(83594)
- 财(69125)
- 京(63718)
- 财经(54447)
- 科学(53178)
- 经(49732)
- 所(48359)
- 农(47148)
- 中心(46445)
- 江(46307)
- 经济学(44949)
- 研究所(42891)
- 经济学院(40729)
- 财经大学(40397)
- 北京(40317)
- 业大(39293)
- 农业(36661)
- 州(35825)
- 商学(35712)
- 院(35706)
- 基金
- 项目(196040)
- 科学(158638)
- 研究(149354)
- 基金(148068)
- 家(126124)
- 国家(125035)
- 科学基金(109961)
- 社会(100873)
- 社会科(95888)
- 社会科学(95867)
- 基金项目(77131)
- 省(72990)
- 教育(67433)
- 自然(67153)
- 自然科(65664)
- 自然科学(65648)
- 自然科学基金(64620)
- 划(60997)
- 资助(60156)
- 编号(59039)
- 成果(48214)
- 部(46338)
- 创(43829)
- 国家社会(43518)
- 制(43471)
- 重点(43287)
- 发(41483)
- 教育部(40988)
- 业(40507)
- 创新(40210)
- 期刊
- 济(158211)
- 经济(158211)
- 研究(95232)
- 中国(62288)
- 财(57354)
- 管理(50875)
- 农(44141)
- 科学(39675)
- 学报(37729)
- 融(33511)
- 金融(33511)
- 大学(30801)
- 农业(30092)
- 学学(29005)
- 财经(28656)
- 技术(26659)
- 教育(26161)
- 经济研究(25672)
- 业经(25518)
- 经(24715)
- 问题(20983)
- 贸(18930)
- 业(18908)
- 世界(17925)
- 技术经济(17515)
- 国际(16279)
- 财会(14902)
- 现代(14825)
- 统计(14619)
- 会计(13910)
共检索到470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孟孟 赵冉冉
基于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既嵌入本地产业集群又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双重嵌入”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主要通过重置内部生产和缓解资源错配实现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企业面对的法律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不同,“双重嵌入”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双重嵌入”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在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优于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在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优于公共基础设施欠缺的地区。据此,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保证企业“双重嵌入”的顺利运转,以发挥其在双循环背景下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微观主体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张潇潭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公开财务数据,利用成本函数法测算微观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产能利用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关联。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中两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产能利用率的改善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企业产能利用率而言存在门限值,使得这一正向关系仅在高于门限值时成立。本文从新的角度说明化解产能过剩相关举措的重要意义。政府应继续监测重点行业产能利用率水平,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以从源头上减少大规模产能过剩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关键词:
出口多元化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钟一鸣
提高产能利用率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系统考察了出口多元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的提升显著提高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传导机制来看,供给侧的提高生产效率机制与需求侧的推动出口扩张机制是出口多元化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多元化对民营企业和非加工贸易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类型出口多元化策略的相对有效性,发现与出口产品多元化相比,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有效制定出口策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价值。
关键词:
出口多元化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孟孟 张三峰 顾晓光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探讨了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外部信息共享和内部信息共享都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外部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内部信息共享。对于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上市公司面板匹配数据进行缓解和验证,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归属、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及企业年龄不同,信息共享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内外部信息共享主要通过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企业生产率。考虑相应的环境因素后发现,信息化水平、法律环境和市场化程度在外部信息共享和内部信息共享的生产率效应中呈现出相反的调节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叶
文章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动态松弛变量模型(DSBM模型)估计了我国制造业企业2007—2016年间的产能利用率,并从行业、地区、规模与所有制层面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呈现"W"型变化轨迹,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9%。分行业看,不少重工业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分规模看,大型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更为严重;分地区看,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均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产能过剩最严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利用环境规制政策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投资来促进产能利用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影响,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对策。文章主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深入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的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通过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环境规制更多是通过淘汰不满足环境标准的产能来提高产能利用率,而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提升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有限;国有企业和小企业比重的增加将会减弱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私营企业和大中企业比重的提高则会促进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偏重度污染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环境规制的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在上述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污染强度下的作用程度也各异。研究结论对如何利用环保硬约束监督管理手段来化解产能过剩,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和推动创新发展战略等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利用环境规制政策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投资来促进产能利用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影响,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对策。文章主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深入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的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通过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环境规制更多是通过淘汰不满足环境标准的产能来提高产能利用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龙鹏 蒋为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从政企关系入手,利用2005年与2012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就政企关系如何影响产能过剩进行解读。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另外,相对于正式制度完善的地区,在正式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地区,政企关系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程度更强且更显著。政企关系是政府干预微观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不恰当的政府干预将加剧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政府应当逐步降低政企关系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健全正式制度环境,制约政府权力,构建现代的服务型政府。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成浩 沈坤荣
银行贷款是企业投资资金的重要供给来源之一。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银行信贷偏好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银行贷款规模、企业异质性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表明,贷款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贷款规模过高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降低贷款规模,才能有效遏制企业过度产能投资倾向,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细分研究发现,这一特征在不同类型企业间呈现异质性。因此,在产能过剩治理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应对银行信贷偏好、信贷歧视进行适度管控,在控制银行贷款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其中,所有制层面,应降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提升集体和私营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企业规模层面,降低小型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提升大中型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政府关系层面,降低政府关系强和没有政府关系类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提升政府关系弱类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这对于从企业投资资金供给侧改善投资结构,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刘灿雷 杨德彬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市场"自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定价优势在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中,综合考察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市场"自选择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的生产率优势和产品定价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相应的对外投资规模也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生产率优势外,产品定价优势同样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对外投资 成本加成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茜茜 高翔 黄建忠
工业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广泛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战略工具。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从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双侧视角,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对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采用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策略和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显著;具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从影响机制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资本深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生产率效应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影响中的来源风险、断裂风险和行业扩散效应。本文为运用智能化、自动化手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中国制造业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国高 陈庭富 刘田广
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激发经济活力、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也是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生产模式优化与供需精准对接,可能成为化解企业过剩产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产能利用率的微观路径缺乏深入探究。文章在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度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基础上,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和缓解信息不对称而促进产能利用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地区和非国有、劳动密集型、融资约束低的样本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更强的提升效应。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进而提高了企业经营绩效和环境绩效。文章的分析丰富和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不仅为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化解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政 杨先明 匡慧姝
公平竞争对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极为重要,但对此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欠公平竞争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欠公平竞争显著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说明在微观层面应该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减少各类灰色竞争与反竞争等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就作用机理而言,发现欠公平竞争往往与要素市场扭曲、产品市场调节信号失效、内生产能集中机制失灵以及研发创新化解产能乏力等渠道结合,最终加剧企业产能过剩。本文政策含义表明,应该从供需两侧铲除阻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土壤,
关键词:
公平竞争 产能过剩 产能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