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3)
2023(13061)
2022(10819)
2021(9811)
2020(7850)
2019(17240)
2018(16749)
2017(30957)
2016(16230)
2015(17836)
2014(16930)
2013(16047)
2012(14166)
2011(12635)
2010(12906)
2009(12609)
2008(11492)
2007(10467)
2006(9217)
2005(8598)
作者
(41889)
(34758)
(34451)
(33214)
(21936)
(16569)
(15777)
(13296)
(12969)
(12462)
(11802)
(11591)
(10849)
(10784)
(10779)
(10629)
(10270)
(10131)
(10121)
(9904)
(8648)
(8327)
(8145)
(7921)
(7838)
(7827)
(7700)
(7676)
(6860)
(6779)
学科
(54832)
经济(54738)
管理(52459)
(48296)
(42368)
企业(42368)
(26936)
金融(26932)
(24952)
银行(24945)
(24144)
中国(24043)
(21783)
(20149)
方法(18869)
(17034)
业经(16785)
数学(15506)
数学方法(15273)
(14729)
财务(14697)
财务管理(14670)
企业财务(13988)
(13250)
地方(12339)
理论(11491)
农业(11413)
体制(11261)
(11195)
贸易(11180)
机构
学院(215792)
大学(211791)
(87438)
经济(85456)
管理(79141)
研究(69452)
理学(67190)
理学院(66506)
管理学(65396)
管理学院(64989)
中国(60059)
(46642)
(43254)
科学(37972)
财经(35759)
中心(34276)
(33307)
(32663)
(32301)
研究所(28952)
(28622)
(28136)
师范(27875)
经济学(27851)
(27159)
北京(26991)
财经大学(26595)
业大(26589)
(25935)
经济学院(24984)
基金
项目(140531)
科学(111858)
研究(110399)
基金(101250)
(85878)
国家(85083)
科学基金(74228)
社会(71610)
社会科(67855)
社会科学(67840)
(56177)
基金项目(52278)
教育(51422)
编号(46420)
(46008)
自然(44170)
自然科(43104)
自然科学(43096)
自然科学基金(42317)
资助(39562)
成果(38704)
(33094)
课题(32596)
重点(32120)
(31094)
(31076)
(30839)
国家社会(29810)
项目编号(29458)
(29367)
期刊
(101704)
经济(101704)
研究(67906)
中国(47138)
(38856)
(36787)
金融(36787)
管理(31801)
教育(28725)
(28264)
学报(28057)
科学(26510)
大学(22808)
学学(21353)
财经(18307)
技术(18243)
业经(18041)
农业(18017)
经济研究(16879)
(15699)
问题(12146)
财会(10701)
(10593)
理论(10554)
(9876)
现代(9815)
职业(9707)
商业(9686)
会计(9685)
国际(9604)
共检索到338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欣泽  匡瑛  
高中阶段职普横向融通实践经历了初步尝试期、重新发展期、转折跌宕期三个历史阶段,但在各个历史时期实践意涵各有不同。在“双通制”背景下,需守正创新,厘清高中阶段职普横向融通的时代价值:破解职普长期割裂的痛点与难点,建设多元化、多层次课程体系;给予学生中途转轨机会,缓解社会教育焦虑;鼓励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拓展学生选择空间。同时区分借鉴美国、日本校内分轨模式与芬兰、新加坡校际分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高中阶段职普横向融通需从建设国家模块化课程库,创设新版综合高中,建立职、普教师“跨校走教”机制,完善升学考试制度等四个方面架构实现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烨   宁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这一表述与过去政策文件提及的“普通高中多样化”有所区别,其内涵和外延均有所扩展,不仅包含了普通高中,还囊括了中等职业学校等所有高中阶段教育类型。鉴于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困境,如普通高中同质化问题、评价和考核标准单一,以及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等,从职普融通发展的角度出发,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优化路径是:丰富学校办学发展类型,突破职普融通瓶颈;优化学校分类考评制度,鼓励实施全面教育;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赋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敏   苏悦文  
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其内涵特征与教育强国进程存在着价值趋同,这要求在新的背景下思考职普融通的时代价值、现实困阻与发展策略。职普融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通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变量,具有实现个体现代化的价值属性。但是,我国职普融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融不进”“融不通”“融不好”等多重困境。由此,应将“中国式”发展内涵嵌入职普融通发展逻辑;细化顶层设计,保持职普融通结构的内部平衡;提升职普课程融合水平,确保职普融通内涵式发展;完善职普融通要素保障机制,强化融通内生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模式研究"表明,在国家政策的提倡与鼓励下,我国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职融通,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无论是在普职融通的推广范围还是普职融通的程度上,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不少差距。这就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从政策到制度到操作建议,从普职沟通模式、课程到教师再到管理和评价等都需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调整和变革。首先,加强顶层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小容   杨雨倩  
高中阶段对于人才培育具有重要的形塑作用,职普间的长期割据难以契合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的动态整合,职普融通在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在理论维度,沿循职普融通在个体、协同到公共理性的脉络以明晰其价值意蕴;在实践维度,从横向、横纵双向、垂向层面能够探寻其现实样态的确切表征。然而,高中阶段职普融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教育系统内部失序、考评和转换机制失当等现实困窘,掣肘职普融通的推进过程。对此,通过充实政策规范、加工教育教学范式、优化评价机制、疏通成长向道等措施,促使职普从定界走向跨界,从封闭走向融合共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莉   彭茂辉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融通。职普融通是我国深化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职普融通的内涵指的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是从整体性、关联性和平衡性等方面系统审视职普融通的发展,是不同教育类型以及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有效融通。当前职普融通主要存在大众认知困境、政策治理困境、学校办学困境和学生发展困境。为此,要建构突破职普融通困境的路径,具体包括:重塑教育观念,培厚职教与普教均等认可的文化土壤;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扩充职普融通的政策空间向度;适度弹性执行,逐步改善职普融通的实施环境,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延伟  
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加速演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普职融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普职融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普职融合、普职沟通和普职衔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指引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导向。推进普职融通是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要积极探索以机构重建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丰富教育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丽群  朱海雁  
高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是我国当前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当然之举。一般而言,高中阶段普职沟通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校内课程渗透模式、校际合作模式、综合高中模式。这三种模式的融通程度依次由低到高,实施难度则由小到大。从我国教育的整体情况和高中发展实际来看,三种模式可并行推进,但改革的重心有所不同:校内课程渗透模式可加快完善;校际合作模式应大力发展;而综合高中模式需稳妥实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东  
技术启蒙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内涵与价值常被忽视。技术启蒙教育不仅关乎技能培训,更承载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任。然而,我国技术启蒙教育面临《职业教育法》中的定位模糊、评价标准受学科逻辑束缚、优秀师资匮乏、课程内容知识化倾向严重、受到社会误解和轻视等问题。为完善技术启蒙教育体系,需明确核心任务并探索多重路径:政策上应完善战略和生态体系,课程上推进系统化整合,社会上促成多方面合作,文化上实现家校社协同,以共同推动我国技术启蒙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常宝宁  
政策工具是政府为达成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我国高中阶段近30年普职融通政策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普职比大体相当"作为强制性政策工具主导着高中教育的发展,普职融通仅仅表现为课程的初步融合。高中教育的未来发展要立足于普职一体化的战略高度,统整设计、总体规划,从准确定位政策目标、协调政策关系、健全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发挥多重政策工具的效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颜岚  徐俊生  张国镛  
职普融通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也是国家近年来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职普融通对健全国民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前实践来看,职普融通面临脱离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缺乏高中阶段整体制度设计、难以打通高等教育阶段层次障碍等现实困境。据此,可从细化宏观政策指导、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和劳动技能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推动职普融通的发展,将职普融通真正落到实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群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沟通,是世界高中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也是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但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普职沟通还存在一些问题:地方规划缺乏政策分解和本土创新;普高主动与中职沟通的意愿不强;普职课程深度融通不足;普职沟通模式上有盲目跟风现象等。深入推进高中的普职沟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教育立交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合作机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因地制宜、梯度实施、稳步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伟   王智聪  
职普融通背景下,理清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对心智游移的影响,以及执行功能与毅力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江苏省4所中等职业学校729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对心智游移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中职生自主学习动机会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心智游移,分别是执行功能的单独中介作用和毅力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执行功能-毅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职普融通教育理念,改变重普轻职的观念,提升中职生自信心和自主学习动机;二是完善职普融通课程体系,丰富学习任务类型与任务形式,提高中职生执行功能水平;三是重视生涯教育,加强毅力教育,优化中职生毅力品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领  
瞄准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近年来逐步确立了新的思路,推行了多种新举措。职普融通,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往实践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新思路,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实施策略之一,即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云菲  刘宝存  
高中阶段“职普比”问题是我国长期的教育热点与重要的当下关切。以国际比较为视角,概览这一比例的全球水平及对其影响的要素逻辑,可以启发本土实践。全球中等职业学生比例约为22%,这一比例的区域与国别差距正逐渐缩小。各国中等职业教育比例的共性与差异性图景,反映出影响这一比例的要素逻辑。经济与文化要素构建了影响该比例的宏观框架,二者互为前提。文化要素对中等职业教育比例的限定与经济要素对中等职业教育比例需求之间的矛盾,能够通过相关制度设计加以缓解,资源要素对经济、文化、制度三要素共同决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起保障作用。有鉴于此,我国不同地区高中阶段的“职普比”,可基于对地方经济结构需求与民众诉求的调查,划定适切比例,并辅以制度设计和资源保障推进其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