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3)
2023(9343)
2022(8409)
2021(8045)
2020(6749)
2019(15789)
2018(15890)
2017(30453)
2016(17058)
2015(19329)
2014(19442)
2013(19018)
2012(17310)
2011(15479)
2010(15315)
2009(13645)
2008(13131)
2007(11161)
2006(9578)
2005(8109)
作者
(48348)
(39841)
(39646)
(37808)
(25624)
(19180)
(18012)
(15873)
(15189)
(14309)
(13844)
(13283)
(12611)
(12572)
(12342)
(12274)
(12076)
(11957)
(11290)
(11288)
(10012)
(9862)
(9592)
(9034)
(9000)
(8969)
(8964)
(8765)
(8067)
(8037)
学科
(61947)
经济(61873)
管理(46425)
(43829)
(36879)
企业(36879)
方法(31074)
数学(26751)
数学方法(26420)
(16333)
中国(15755)
(14927)
(14886)
业经(13701)
理论(13321)
地方(12850)
教育(11013)
(11001)
贸易(10997)
农业(10883)
(10860)
(10668)
技术(10576)
环境(10103)
(9700)
(9685)
财务(9628)
财务管理(9613)
企业财务(9105)
(9045)
机构
大学(234578)
学院(233512)
管理(94931)
(85457)
经济(83403)
理学(83160)
理学院(82245)
管理学(80779)
管理学院(80377)
研究(75276)
中国(52696)
(50098)
科学(49318)
(37808)
(37553)
(37544)
业大(37061)
研究所(34904)
中心(33668)
(32599)
(32040)
师范(31736)
北京(31703)
财经(31015)
农业(29564)
(28197)
(27593)
(27057)
技术(27005)
师范大学(25546)
基金
项目(166807)
科学(129664)
研究(123079)
基金(118311)
(102932)
国家(102049)
科学基金(87311)
社会(73531)
社会科(69486)
社会科学(69467)
(66674)
基金项目(63906)
自然(58245)
教育(57948)
自然科(56849)
自然科学(56837)
(56030)
自然科学基金(55770)
编号(51734)
资助(49236)
成果(41674)
重点(37186)
(36432)
课题(35866)
(35004)
(34942)
创新(32468)
项目编号(31926)
科研(31896)
大学(31337)
期刊
(89037)
经济(89037)
研究(66295)
中国(42223)
学报(38631)
科学(34544)
(33618)
教育(33476)
管理(33427)
大学(28758)
学学(26823)
(26509)
农业(24258)
技术(21566)
(15389)
金融(15389)
业经(14959)
图书(13910)
财经(13854)
经济研究(13562)
(12282)
科技(12228)
理论(12206)
(11597)
问题(11527)
实践(11521)
(11521)
技术经济(10725)
情报(10618)
(10548)
共检索到325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寿平  董钻  曹刚  高东昌  
通过对冀芝1号、辽芝1号“双茎”及对照栽培芝麻幼苗期植株构造解剖观察,发现其顶端分生组织是以外生源方式首先分化出叶原基,接着分化出腋芽原基,最后形成具有输导组织系统的腋芽潜伏在叶腋之中,““双茎”栽培解放了这对腋芽,使之发育成“双茎”。并于盛花期的构造解剖发现,辽芝1号“双茎”分杈处下方的茎髓中出现异常分生组织和该异常分生组织业已分化出的异常维管束,显示出植物结构、形态及功能的一致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瑾  周立杰  李玉荣  程增书  陈四龙  田立荣  张朋娟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芝128为材料,进行了单垄先播种后覆膜(T1)、单垄先覆膜后播种(T2)、双垄先播种后覆膜(T3)、双垄先覆膜后播种(T4)、双垄不覆膜(T5)和平地播种种植(CK)6种栽培方式的试验,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在不同栽培方式下性状和产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T3和T4处理下,植株茎秆粗壮、始蒴高度最低、绿叶数最多、落叶高度最矮、空梢尖最短、病害最轻,并且在此处理下株蒴数、千粒重和产量最高。GGE双标图法通过图解方式可直观清晰地标识出最有利于芝麻生长发育的处理,为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敏敏  刘红艳  周婷  瞿洪浩  杨远霄  魏鑫  左阳  赵应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洋  苗红梅  张体德  魏利斌  李春  王慧丽  段迎辉  琚铭  
【目的】探明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分析杂交后代遗传特征。【方法】以26个基因型(Sesamum indicum L.)与刚果野芝麻(Sesamum schinzianum Asch)和野芝1号(Sesamum radiatum Schum&Thonn)野生种为杂交亲本,借助胚培养技术获得种间杂交后代。采用SSR标记和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分析杂交种F1的遗传特性。【结果】通过胚培养技术获得2 430个种间杂交F1株系,对部分材料的检测表明杂种阳性率为95.83%。刚果野芝麻×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34.62%(A)和11.54%(C),野芝1号×栽培种的正反交杂交率分别为1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学  王运华  
缺硼使芝麻植株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片除表面变形,气孔关闭外,其内部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叶脉小且维管束相对少,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同时叶绿体发育不全,叶绿体数量减少,因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叶柄和茎的维管束导管小且次生化程度低,细胞排列紊乱。此外芝麻叶的线粒体以及花粉粒等也受到了缺硼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占宽  郅玉宝  易明林  王金兰  梁秀银  屠礼传  傅荣昭  曹光诚  史艳红  孙勇如  
用基因枪将人工构建的植物雄性不育基因TA29-Barnase及其标记基因bar导入芝麻豫芝4号的离体子叶,在MS+5mg·L-16-BA+1mg·L-1IAA+1mg·L-1ABA+5mg·L-1AgNO3的培养基上交培养12天,转入光、暗光替培养,诱导出不定芽。经添加2mg·L-1除草剂(BASTA)的上述培养基筛选,获得了11个BASTA抗性株系,对其中3个株系进行Southern杂交鉴定分析,证实其中2个为转基因株系,转化率为1.46%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筱晓  
很多年前,柴继军还是个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他每天处理全国各地摄影师用特快专递寄来的照片,但由于题材和版面所限,实际上能用的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剩下的往往会被扔掉,柴继军觉得这样做非常可惜,因为他知道,拍一组好图片很不容易,有些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拍摄的。于是,他试着把一些照片转给其他媒体的同行使用,然后再将稿费邮寄给投稿者。虽然这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但柴继军觉得这样做很有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苏建成  
“芝麻”也要“抢”苏建成(朔州市山阴县土地局)某县一房地产公司在建造商品住宅时,贪图豪华、讲求高贵,商品楼房建成后,几乎无人问津。“一个个大西瓜”尽管惹人喜爱、撩人心扉,却无人敢动“刀”品尝。几百万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令人痛惜而感慨不已。这几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建  张秀荣  
概述了芝麻离体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植体前处理和培养环境、外植体类型及基因型、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等.探讨并指出了芝麻组织培养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展望了芝麻细胞工程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霞  王林海  张艳欣  黎冬华  危文亮  张秀荣  
采用盛花期人工淹水胁迫36 h,对我国43个芝麻主栽品种的耐湿性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湿害胁迫后,品种的正常株率在0~42.4%之间,平均为17.7%;湿害产量变化在0~95.4 g之间,平均为28.5 g,湿害造成产量减少44.8%~100%,平均减产81.3%;湿害产量与正常株率和湿害减产率显著相关,r分别为0.77和-0.64;品种的平均正常株率随育成时间先后而逐渐增大,北方品种耐湿性整体低于南方品种,国审(鉴)品种湿害产量高于省审(鉴)品种。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当前芝麻品种耐湿性普遍不高,相对而言,熊芝1号的正常株率较高,中芝13的湿害产量较高且湿害减产率较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黄欣阳  刘淼  杨红  孙俊  赵志慧  
对芝麻镰孢茎枯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供试10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在查氏琼脂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7;光照抑制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原菌在VBC培养基上易于产孢,产生的孢子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CA培养基上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较多;产孢温度范围10~30℃,最适30℃,最适pH值为9。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木糖溶液,适宜氮源为0.01%脲溶液;分生孢子在10~30℃温度间均能萌发,最适25℃;萌发最适pH值为8,光照抑制孢子萌发,分生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文学  王运华  薛银娟  
经两年的土培试验初步确定芝麻生长的土壤有效硼诊断指标为:小于0.2 mg/kg为严重缺乏,0.2—0.4 mg/kg为轻度缺乏,0.4—0.8 mg/kg为适宜浓度范围,超过1.0—1.5mg/kg为硼过量。缺硼使芝麻茎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分化缓慢或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而侧芽增生形成多头状。叶片小并呈齿状的新月形,同时叶片变薄变脆,茎基易腐烂倒伏。缺硼和硼过量均降低芝麻的产量。田间试验结果,单施硼肥增产不显著,而在适量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硼肥能显著地增加芝麻的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柳家荣  郑永战  徐如强  
对410份芝麻种质分析表明,脂肪平均含量为53.13%,变异系数为3.5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6.39%,变异系数为7.03%,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分析出脂肪中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总和在80%以上。脂肪酸组分对脂肪含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油酸和亚油酸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6907和0.9322。筛选出19个脂肪含量高达56%以上,同时又具有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优质性状的品种。探讨了粒色与营养品质的关系,表明脂肪含量随着粒色加深而下降,显示出芝麻品种的粒色演进为黑粒——褐粒——黄粒——白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屠礼传  梁秀银  王文泉  郑永战  柳家荣  
通过群体改良对芝麻雄性不育原始材料进行基因重组,产生了大量优秀变异。用系内连续姊妹交、回交等手段育成了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不育度为99%以上、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可供杂交种生产应用的ms86-1不育系。形态学研究证明,所选不育系雄蕊败育彻底,雌蕊发育正常,具有正常的结籽能力;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雄性不育性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根据初步的遗传分析推测,不育性可能不是受单隐性基因控制,而至少涉及两个基因位点。在不育系内连续进行姊妹交可提高不育株出现频率。用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种豫芝9号(ms86-1×Danbackggae)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佰清  林子木  朴海燕  
以芝麻为原料,研究了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芝麻素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了超声波辅助及有机溶剂浸提连用提取芝麻素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芝麻素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功率>浸提时间>料液比。其较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3min,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超声波功率为330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芝麻素的提取得率为56.56mg.g-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