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0)
- 2023(16527)
- 2022(14086)
- 2021(13119)
- 2020(11197)
- 2019(25233)
- 2018(24822)
- 2017(47834)
- 2016(25144)
- 2015(27781)
- 2014(27140)
- 2013(26368)
- 2012(23697)
- 2011(20827)
- 2010(20788)
- 2009(19555)
- 2008(19176)
- 2007(17013)
- 2006(14688)
- 2005(13287)
- 学科
- 济(93815)
- 经济(93680)
- 管理(78316)
- 业(74379)
- 企(62415)
- 企业(62415)
- 方法(44394)
- 数学(39422)
- 数学方法(38917)
- 财(31957)
- 制(30328)
- 中国(26803)
- 银(25999)
- 银行(25852)
- 农(25231)
- 行(24328)
- 务(21439)
- 业经(21391)
- 财务(21381)
- 财务管理(21335)
- 融(20552)
- 金融(20548)
- 企业财务(20354)
- 贸(18117)
- 贸易(18100)
- 易(17652)
- 体(17636)
- 学(16400)
- 农业(16012)
- 地方(15602)
- 机构
- 大学(340465)
- 学院(340387)
- 济(142885)
- 经济(139967)
- 管理(135620)
- 理学(115589)
- 理学院(114456)
- 管理学(112515)
- 管理学院(111865)
- 研究(106482)
- 中国(93040)
- 财(74587)
- 京(69326)
- 科学(60048)
- 财经(58271)
- 经(53033)
- 中心(52770)
- 江(51438)
- 所(50695)
- 农(50454)
- 业大(45940)
- 经济学(45440)
- 研究所(45165)
- 财经大学(43803)
- 北京(43152)
- 经济学院(41017)
- 州(40841)
- 范(40056)
- 师范(39510)
- 院(39335)
- 基金
- 项目(228481)
- 科学(181804)
- 基金(169376)
- 研究(168342)
- 家(145979)
- 国家(144822)
- 科学基金(126887)
- 社会(109548)
- 社会科(104054)
- 社会科学(104029)
- 基金项目(88884)
- 省(87570)
- 自然(81827)
- 自然科(79883)
- 自然科学(79857)
- 教育(78734)
- 自然科学基金(78456)
- 划(73598)
- 资助(69652)
- 编号(67111)
- 成果(53684)
- 部(51734)
- 重点(51388)
- 创(48187)
- 发(47274)
- 制(47161)
- 国家社会(46088)
- 课题(45748)
- 教育部(45624)
- 创新(45186)
- 期刊
- 济(153733)
- 经济(153733)
- 研究(104472)
- 中国(66625)
- 财(61494)
- 管理(52568)
- 融(51762)
- 金融(51762)
- 学报(47415)
- 科学(45461)
- 农(45231)
- 大学(37999)
- 学学(36313)
- 教育(31380)
- 技术(30835)
- 财经(29944)
- 农业(28464)
- 经(25539)
- 业经(25013)
- 经济研究(24763)
- 问题(19932)
- 理论(17785)
- 财会(16805)
- 贸(16726)
- 实践(15957)
- 践(15957)
- 技术经济(15757)
- 版(15578)
- 统计(15179)
- 会计(15007)
共检索到516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丁鑫 周晔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不同负债来源债权人的市场约束会产生何种变化?存款人和非存款债权人会“双管齐下”共同增强市场约束,还是会“背道而驰”?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利用2009—2020年18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2015年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存款人加强了市场约束,非存款债权人在利益驱使下却放松了市场约束,与存款人背道而驰。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式能够促进银行信息披露,从而影响市场约束;债权人市场约束的主要动机为防范风险,并通过价格约束的方式调整收益。在银行负债结构中,长期存款、债券负债、次级负债人的市场约束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市场约束互动;外部资本监管约束会降低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人市场约束的增强作用,弥补存款保险制度对非存款债权人市场约束的削弱;存款保险制度对市场约束的影响与对风险的影响趋势保持一致,说明存款保险制度下市场约束的风险缓释作用提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市场约束作为巴塞尔协议Ⅱ三大支柱之一以及衡量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利率市场化等又是提高银行市场约束程度的实质性推动力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藉此评估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影响及利率市场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银行整体的市场约束能显著抑制其风险承担,但分类的结果则表明地方性银行的市场约束效应最明显,大型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则不显著;进而,在考虑利率市场化因素之后,除外资银行以外的市场约束效应均有所增强,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对价格约束效应的作用要远强于其对数量约束效应的影响。(2)基于合成控制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约束对地方银行的影响更明显,且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价格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较之其通过数量约束的作用效果要更强。(3)综合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会增加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约束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影响开始趋于明显,并使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逐渐与国外相符,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菊
一、破产及再建制度的概念 世界各国对破产界限的界定一般有两种标准:停止支付及资不抵债。我国破产法规定的破产界限的实质标准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这实际上是采用了停止支付的概念。而对于已经达到破产界限的企业来说它面临着两种可能的前景,即清算或再建。要么通过债权人与股权人之间的协商对其实施和解重整程序以再建企业,要么直接对企业实施破产清算。 再建制度一般包括和解及重整两种程序。所谓和解是指具备破产原因的债务人为避免破产清算而与债权人团体达成以让步方法了结债务的协议,这一般包括债务展期、债务的分期偿还和债务免除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谊 蒲勇健
多年来,我们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安排的创新不足,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基于银行缴纳保费的存款保险计划制定、定价方法、道德风险的规避及对银行体系的效用方面。事实上,只有通过统一的税收制度建立存款保险计划才能提高社会福利,并在该框架下实现对民间借贷的有效调节。
关键词:
银行监管 存款保险 税收制度 民间借贷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昱
自2007年影子银行概念提出至今,国际上仍没有一个权威、确切的定义。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不涉及证券化、杠杆率较低等特点,因此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及初级阶段特征。与影子银行一样,我国长期处于隐性的初级存款保险制度下,央行在2013年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当年的改革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研究制定显性《存款保险条例》的背景下,存款保护范围、影子银行的界定是2014年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 初级阶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波 巴曙松 马文霄 岳淑媛
主要经济体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照分析(一)主要经济体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分析从各经济体已经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来看(见表1),该制度的主要设计要素有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立方式、授权模式、投保机构、受保范围、保险限额、保险费率等。各经济体一般根据自身金融体系特征、银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等设计存款保险制度。从设立方式来看,目前主要有政府独资建立、政府和银行业共同出资建立、政府督导民间建立三种方式;按照存款保险机构的职权大小来分,主要有三种授权模式,分别为"付款箱"模式(Pay-box)、成本最小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淯淏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奠定了基础,完善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有利于问题银行风险出清,进而维护银行系统稳定和有序竞争。存款保险制度在处置银行风险中具有稳定预期、防止挤兑、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等正向作用,但也存在市场约束弱化、道德风险等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实施了存款保险制度,积累了不少可参考借鉴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化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更加注重审慎监管与存款保险早纠机制的有机结合,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市场化风险处置平台作用,健全商业银行风险退出处置法律框架。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金融稳定 市场退出 风险处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丁鑫 周晔
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无形中削弱了存款人的约束激励,造成银行市场约束的缺位。在此情况下,谁来对银行的市场约束补位?本文通过2011—2019年185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存款人、非存款债权人与股东三者风险之间的联立方程组,实证检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内部风险的变化。研究发现:(1)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股东风险偏好增大;存款人市场约束缺位,其风险增大;非存款债权人对此进行市场约束的补位,其风险降低。股东风险由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分担转变为主要由存款人分担,这种趋势在中小银行尤为显著,且在银行整体风险的反馈机制下同样如此。(2)银行微观主体从资产份额、收益回报、整体风险三个方面调整其风险承担,存款人具有收益回报动机,股东具有资产份额动机,而非存款债权人具备上述全部动机。(3)强化外部监管会影响银行的市场约束,表现为缓解存款人约束缺位,挤出非存款债权人市场约束。据此,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需注意配合监管政策目标,引导银行微观利益主体维持银行审慎经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敬志勇 范利民 厉吉斌
明确存款保险制度应当作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风险定价的存款保险费应当由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政府提供的隐性存款保险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逐步减少,为银行积累资本赢得时间。银行应当通过充实资本,降低存款保险费,为实施明确存款保险创造条件。我国最终应当建立信息透明、市场机制主导、政府严格监管、风险处置及时的明确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
金融安全 存款保险 路径选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程伟 王梓菲 吴静
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选取中国银行业2008—2017年度数据,通过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综合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GMM估计、差分广义矩的系统GMM估计模型等多种方法,论证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存款保险制度风险行为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垄断型银行市场,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作用不显著;第二,在竞争型银行市场,存款保险制度会加剧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第三,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会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道德风险行为,市场垄断程度加剧了降低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行为,竞争度增加会加剧其风险行为。并为中国银行业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一定政策参考方面的启示:第一,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时需要设置动态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机制;第二,《存款保险条例》内容与细则仍需进一步明确、具体,建立独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第三,适当控制银行业市场数量的竞争,转向注重银行业市场质量的竞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晓凤 尹伯成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为了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但是 ,由于存款银行的债务不能履行 ,风险便向保险机构转移 ,潜在地增强了银行风险资产的选择动机 ,因而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诱因。要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性 ,必须通过提高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实行变动的存款保险率、降低银企间长期交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银行资产的市场性 ,以控制推行存款保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银行道德风险。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道德风险 银行资产的市场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永卫 李佳轩 刘贯春
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政府部门不断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延期还本申请,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给予企业一定支持。以《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银行续贷政策收紧对企业劳动力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且该效应因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从企业层面来看,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抵押品匮乏及SA指数高的企业更为凸显;从地区层面来看,该效应在财政压力大、金融深化程度低及银行密度低的地区更为凸显。机制检验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降低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效应,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贷款规模减少和贷款期限缩短。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续贷政策收紧还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但对企业的资本密集度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从另一个视角支持了现阶段银行机构放松续贷标准的举措。
关键词:
续贷限制 流动性约束 劳动雇佣 稳就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巍巍 裴学文 赵铁生 林琳
对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实行保险制度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俄罗斯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加快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进程,于2003年底在全俄实行了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并在2004年7月暴发的银行挤兑风波中经受了考验,初步显现出稳定"军心"的作用,卢布币值未发生大的波动。俄罗斯与中国同为经济转型国家,因此,其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更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本文认为,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应符合中国的国情,先从中小银行开始,并与进一步加强银行市场准入的资本金监管结合起来。
关键词:
存款保险 国际比较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冯剑 童中文
本文采用2000~2014财年日本银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数量约束、价格约束两方面分析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存款人风险偏好的中长期影响。研究表明:(1)在改革后的非危机时期(2005~2008年),存款人对风险反应敏感,其对银行业的风险行为能产生显著的市场约束作用,且不受"大而不倒"政策的影响;(2)在危机时期(2000~2004年、2009~2014年),"大而不倒"政策对存款人的风险意识产生明显影响,其对数量约束的影响大于对价格约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去杠杆政策、债权人治理与公司运营效率——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实施债权人对融资平台的信用评级
债权人约束、管理层权力与会计信息透明度
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降低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吗——基于自我约束型治理视角的解释和实证检验
债权人能够影响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成本约束的视角
高管薪酬激励会关注债权人利益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约束视角的经验证据
劳动保护与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基于《社会保险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与审计费用——基于《物权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动产担保政策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两次修订的准自然实验
G20缓债实施受阻的原因探析:新旧债权国竞争抑或国际资本市场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