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66)
- 2023(13576)
- 2022(11433)
- 2021(10113)
- 2020(8243)
- 2019(17988)
- 2018(17436)
- 2017(32589)
- 2016(17555)
- 2015(18975)
- 2014(18113)
- 2013(17788)
- 2012(16292)
- 2011(14665)
- 2010(14687)
- 2009(13613)
- 2008(12909)
- 2007(11351)
- 2006(10311)
- 2005(9378)
- 学科
- 济(85184)
- 经济(85110)
- 管理(50388)
- 业(41641)
- 企(33494)
- 企业(33494)
- 方法(28931)
- 数学(25533)
- 数学方法(25299)
- 税(21913)
- 税收(20463)
- 财(20315)
- 收(20298)
- 中国(19620)
- 地方(19302)
- 学(18915)
- 农(18461)
- 环境(16381)
- 业经(16266)
- 贸(14040)
- 贸易(14032)
- 易(13595)
- 地方经济(13056)
- 制(12796)
- 农业(12564)
- 和(11312)
- 融(10870)
- 金融(10869)
- 划(10747)
- 务(10709)
- 机构
- 学院(248258)
- 大学(245867)
- 济(108979)
- 经济(107002)
- 研究(89471)
- 管理(88002)
- 理学(76176)
- 理学院(75293)
- 管理学(73846)
- 管理学院(73429)
- 中国(65985)
- 科学(55752)
- 财(51907)
- 京(50834)
- 所(46084)
- 农(45866)
- 研究所(41793)
- 财经(40243)
- 业大(39539)
- 中心(39047)
- 江(37110)
- 经(36528)
- 农业(36379)
- 经济学(34984)
- 院(32429)
- 北京(31710)
- 经济学院(31332)
- 范(30026)
- 财经大学(29646)
- 师范(29512)
- 基金
- 项目(167438)
- 科学(130822)
- 基金(122460)
- 研究(116064)
- 家(110089)
- 国家(109233)
- 科学基金(92243)
- 社会(76393)
- 社会科(72534)
- 社会科学(72516)
- 省(65560)
- 基金项目(64187)
- 自然(60323)
- 自然科(58955)
- 自然科学(58932)
- 自然科学基金(57867)
- 划(55304)
- 教育(52289)
- 资助(49525)
- 编号(44407)
- 重点(38391)
- 发(37306)
- 部(35628)
- 创(35077)
- 成果(34412)
- 创新(32967)
- 国家社会(32789)
- 科研(32652)
- 计划(32028)
- 课题(31239)
共检索到374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达振华 杨洋 沈煜雅
双碳”目标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碳税是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一环。论文结合我国现行税制与经济状况,对碳税基本税制要素进行设计,并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最优碳税税率,分析对宏观经济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最后提出开征碳税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两种经济损失约束条件下,我国最优碳税税率分别为12.26元/吨CO_2和24.32元/吨CO_2。基于以上结论,论文建议我国实施“低开端,动态渐进”的税率模式,可采用12.26元/吨CO_2作为初始税率,并提出了制定合理碳税税率的其他策略,为相关部门在碳减排及经济增长二者中寻找平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碳税 税率模拟 碳减排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达振华 杨洋 沈煜雅
双碳”目标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碳税是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一环。论文结合我国现行税制与经济状况,对碳税基本税制要素进行设计,并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最优碳税税率,分析对宏观经济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最后提出开征碳税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两种经济损失约束条件下,我国最优碳税税率分别为12.26元/吨CO_2和24.32元/吨CO_2。基于以上结论,论文建议我国实施“低开端,动态渐进”的税率模式,可采用12.26元/吨CO_2作为初始税率,并提出了制定合理碳税税率的其他策略,为相关部门在碳减排及经济增长二者中寻找平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碳税 税率模拟 碳减排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娄峰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模型,模拟分析了2007~2020年不同碳税水平、不同能源使用效率、不同碳税使用方式对二氧化碳减排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部门产出及其价格、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变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加,单位碳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能源使用效率越高,单位碳税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边际变化率越大;在能源消费环节征收碳税,同时降低居民所得税税率,并保持政府财政收入中性,可以实现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同时使得社会福利水平有所增加,从而可以实现碳税的"双重红利"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唐李伟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则是研究该问题较为普遍的方法。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模式是事先假定曲线存在,然后利用固定模式的参数模型进行拟合估计,但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并不能够确定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存在这种关系。本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采用非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作为环境代理指标的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FDI与城市化对我国的环境质量的影响统计意义显著,但经济意义不显著,而贸易、能源强度则对我国的环境具有恶化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吉
【目的】研究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能够促进新时期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方法】基于“双碳”背景,利用DEA-CCR模型测度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经济效率,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影响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相关因素,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法深入研究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结果】1)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效率水平和纯技术效率水平总体较低。2022年,我国林业碳汇综合效率值、林业碳汇纯技术效率值、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值均有所提升。2)影响因素层面,贫困人口占比、外出务工比例、林业收入占比、工业化程度和降水量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不利于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自然灾害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区域差异层面,2016—2022年中部、东部两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内差异有所降低,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对实现“双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结论】应从强化林业碳汇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科学布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着手,稳步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切实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玉焕 钱之凌 徐鑫
为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中国的碳达峰及碳中和,本文使用199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中国整体以及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从国家整体视角,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实现碳减排;(2)从区域视角,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3)从空间视角,产业结构升级不仅对本地区碳排放存在负向空间直接效应,对其他区域碳排放也存在负向的空间间接效应;(4)从影响路径视角,中国整体和东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在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中部地区能源消耗在影响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技术创新表现为遮掩效应,可能原因是存在技术减排的反弹效应。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和技术创新均不是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排放的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瑞华 邢文迪 刘纬纬 李荣香
为了实现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我国目前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碳税作为公认的碳减排重要经济手段,是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碳税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借鉴国外碳税制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的碳税制度,同时为保障碳税在我国合理适时开征,提出废除资源税中有关二氧化碳的税目、适时开征碳关税、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碳交易制度以及设立节能减排支出专项基金等相关政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碳税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交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荣静
当前,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背后,我国仍面临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能源消费总量攀升的现实问题,制约绿色低碳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顺利实现。适时引入碳税制度对推动“双碳”战略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健全环境税收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芬兰、瑞典、英国以及日本碳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同时基于各国碳税实践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克新 黄平 马婧瑶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立低碳技术观以引导低碳技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发展方向成为必然。本文结合低碳技术和技术观的相关研究,从低碳技术的构成、特征与本质,低碳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低碳技术创新机制三个方面剖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技术观,揭示了低碳技术在时间状态、空间状态和时空状态维度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低碳技术观的建立将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树立低碳消费和低碳社会理念,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锋 陈进国 刘娟 林翔燕 陈赛
征收碳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文章构建了经济、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9部门CGE模型,利用江苏省投入产出表编制了宏观和微观社会核算矩阵并开发了GAMS程序,模拟分析了碳税政策、不同碳税返还方式等情景对江苏宏观经济与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将导致江苏实际GDP、社会福利下降,而名义GDP、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上升;征收碳税将使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少,而电力生产供应和消费增加;征收碳税明显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排放强度随着碳税数额增加而下降;碳税抑制了高耗能行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碳税返还给居民可以改善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弥补开征碳税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锋 陈进国 刘娟 林翔燕 陈赛
征收碳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文章构建了经济、能源与二氧化碳排放9部门CGE模型,利用江苏省投入产出表编制了宏观和微观社会核算矩阵并开发了GAMS程序,模拟分析了碳税政策、不同碳税返还方式等情景对江苏宏观经济与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将导致江苏实际GDP、社会福利下降,而名义GDP、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上升;征收碳税将使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少,而电力生产供应和消费增加;征收碳税明显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排放强度随着碳税数额增加而下降;碳税抑制了高耗能行业发展,第三产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超 王锋 门明
征收碳税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深入研究碳税税制的设计、最优税率的选择及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以总产出减少幅度与CPI上涨幅度为约束条件,模拟实现CO2减排量最大化及政府消费净额最大化时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并分析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中CO2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费量、总产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以及对各部门CO2排放量、产出、产品价格指数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在第一组约束条件下,应该选择的最优碳税定额税率为8.84元/吨,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3.92%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0.99%和CPI上涨2.96%的经济成本;在第二组约束条件下,应选择的最优碳税税率为17.99元/吨,以此税率征收,可获得CO2减排7.67%的环境收益,但需付出总产出下降1.96%和CPI上涨5.99%的经济成本。此外,两组约束条件下的其余模拟结果,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平衡节能减排与经济冲击提供了更多参考,有助于碳税政策的稳步实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董静 张毅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减排温室气体已经形成共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与贸易经济问题挂钩的"碳关税"概念,在形成新型贸易壁垒的同时,意在争夺未来全球"碳经济"话语权,而碳关税的执行困境,折射出背后各方的利益博弈。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关税 温室气体减排 贸易壁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大禹 谢获宝 邹梦婷
基于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11—2021年的数据集,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和可能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水平。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增强政府部门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惩戒力度并优化产业结构,在微观上能够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并增加环保支出强度,这些改善都有助于企业提升ESG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政府环境规制工具完善与政策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