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2)
2023(6353)
2022(5492)
2021(4818)
2020(3769)
2019(8702)
2018(8742)
2017(15909)
2016(8715)
2015(9551)
2014(9253)
2013(9088)
2012(8267)
2011(7409)
2010(7068)
2009(5918)
2008(5454)
2007(4630)
2006(3974)
2005(3290)
作者
(24326)
(20318)
(20204)
(19008)
(12443)
(10061)
(9165)
(7966)
(7738)
(7146)
(6956)
(6920)
(6345)
(6297)
(6130)
(6087)
(5997)
(5854)
(5834)
(5684)
(5055)
(4867)
(4763)
(4646)
(4536)
(4520)
(4387)
(4298)
(4253)
(4123)
学科
(35364)
经济(35348)
管理(26061)
(18446)
环境(16790)
(14185)
企业(14185)
方法(13094)
地方(12571)
数学(11783)
数学方法(11608)
(11004)
(9476)
生态(8444)
(8244)
资源(8003)
业经(7797)
农业(7618)
(7338)
中国(7252)
(6499)
规划(6419)
环境规划(6246)
地方经济(5833)
(5717)
(5357)
贸易(5352)
(5108)
技术(4795)
理论(4494)
机构
学院(114917)
大学(110838)
管理(44258)
(42949)
经济(41943)
研究(40039)
理学(38180)
理学院(37692)
管理学(37007)
管理学院(36817)
中国(28600)
科学(27915)
(24030)
(20891)
业大(20038)
(19726)
中心(18980)
研究所(18441)
(16983)
(16880)
(16828)
师范(16698)
农业(16183)
(15819)
北京(14862)
(13948)
财经(13914)
师范大学(13434)
科学院(12968)
经济管理(12744)
基金
项目(86963)
科学(68128)
研究(63481)
基金(60497)
(53492)
国家(53099)
科学基金(45295)
社会(39114)
(37333)
社会科(37078)
社会科学(37063)
基金项目(33710)
(30779)
自然(30065)
自然科(29121)
自然科学(29111)
自然科学基金(28490)
教育(27470)
编号(25847)
资助(22991)
(20921)
重点(20437)
课题(18383)
成果(18173)
(18035)
(17455)
创新(16976)
计划(16940)
科研(16665)
发展(16374)
期刊
(48002)
经济(48002)
研究(28348)
中国(20489)
(17977)
学报(17689)
科学(17685)
农业(13008)
大学(12994)
管理(12860)
(12484)
学学(12330)
资源(10996)
教育(10760)
技术(10384)
业经(9366)
(7723)
科技(6629)
(6445)
金融(6445)
问题(6421)
经济研究(6398)
(6115)
生态(5901)
林业(5860)
(5526)
技术经济(5477)
财经(5225)
现代(5149)
(4961)
共检索到159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秀丽  郭妍杉  
“双碳”背景下,如何提高矿区生态效率是资源型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典型煤炭矿区——山西为例,对矿区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提升煤炭矿区生态效率,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生态效率整体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系统资源配置水平高于技术进步水平,煤炭矿区规模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太原、长治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初显。(2)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各地生态效率基本不受邻近区域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高—高优势集聚的区域数量逐渐增加,集中在山西北部。(3)从影响因素来看,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均与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外开放程度并未对山西煤炭矿区生态效率的提升发挥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珂  王林秀  
以晋城市王台铺矿区为例,构建其产业转型RMIF分析框架和PEST-SWOT模型,把握其产业重构思路与产业定位。在该思路下提出"多产业集聚发展+价值链高端发展+产城融合持续发展"的老矿区转型升级与产业重构路径,探索矿区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对矿区转型与重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决策选择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陆瑶  常江  
随着国家积极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寻找支撑产业、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成为矿区生存与发展的新课题。以申家庄煤矿转型建设特色小镇为案例,基于其产业转型PMIF框架和SWOT分析,从产业定位、原则和"光伏+"全产业链设计3方面详细解构其绿色产业体系,探索矿区践行产业绿色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绍生  王锡珍  
通过对永夏矿区近2000km2面积土壤中Cu、Zn、Pb、Cd、Ni、Cr、As、Hg和F九种元素的监测,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土壤中这些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土壤背景值和标准差变化进行土壤污染分级的新的分级标准方法,并对永夏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桦  张文霞  崔亚妮  
对开发区来说,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城融合是新时代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以资源型地区山西省为典型案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产城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发区产城融合度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为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康杰  
本文以山西平朔矿区为例,对矿区生态环境难题破解机制进行研究。平朔矿区在煤炭开发中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统一,平朔矿区制定复垦规划对农民进行补偿,通过边开发边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形成了"以煤补农"的平朔模式。平朔矿区通过土地使用制度、补偿协议、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产学研合作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了政府、企业、农民、科研机构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这对于我国其他矿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启胜  王金满  时文婷  
研究目的:探索大型露天煤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为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WAT模型、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8年,平朔矿区整体上的水土流失程度加深,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包括排土场在内的矿区中部。(2)景观各子流域的斑块密度、边缘面积比、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欧几里得最邻近距离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平均斑块大小整体上呈增大趋势,连通度、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和回旋半径标准偏差变化较小。中部矿区和西部城区斑块变大,斑块空间分布更加集中且不均,破碎化程度变小。(3)所选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其中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能力最强。研究结论:景观指数能有效表达水土流失,应合理规划,使景观格局向着抑制水土流失的方向发展,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详  
文章分析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矿业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构建创新人才思政教育工程、完善生源选拔机制、拓展毕业生多元化发展途径、探索多层次及梯度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五个方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侯湖平  张绍良  闫艳  郭士永  顿德光  金玉洁  
研究目的:探讨矿区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以改善矿区景观格局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利用RS数据,采用GIS技术和生态景观指标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987—2008年间,斑块连通度、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指数减低,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最大,耕地的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水域用地的面积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斑块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用地等。为此,提出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措施,加大对矿区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吉  
【目的】研究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能够促进新时期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方法】基于“双碳”背景,利用DEA-CCR模型测度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经济效率,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影响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相关因素,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法深入研究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结果】1)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效率水平和纯技术效率水平总体较低。2022年,我国林业碳汇综合效率值、林业碳汇纯技术效率值、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值均有所提升。2)影响因素层面,贫困人口占比、外出务工比例、林业收入占比、工业化程度和降水量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不利于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自然灾害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区域差异层面,2016—2022年中部、东部两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内差异有所降低,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对实现“双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结论】应从强化林业碳汇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科学布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着手,稳步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切实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文艳  肖士恩  雷家骕  
本文选取以矿产资源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经研究发现,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面临的外部挑战是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衰退、国内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和日益趋紧的环境压力共同造成的负影响;内部问题主要是矿产资源产业自身全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不匹配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针对内、外不利因素造成的产业市场地位由强势变为弱势的反向逆转困境,文章提出了"全面认识、主动适应;需求导向、调整结构;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抓住时机、适度储备"的破困思路和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顿耀龙  王军  白中科  陈晓辉  郭义强  
露天煤矿开采对区域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物生境等造成巨大影响,导致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发生变化。该文以山西省平朔露天煤矿1987年、1996年、2005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数据及矿区未来复垦计划和产业转型规划的相关资料为基础,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分析了1987-2010年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系统的食物生产等生产服务价值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等支持与调节服务价值的影响,并使用在缓冲算子调节下改进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0-2020年矿区在产业转型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煤矿开采的影响,平朔矿区原地貌土地被大量损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邵东伟  陈静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矿业企业应合理控制投资规模,灵活调整投资方式,科学决策。本文在对传统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物期权方法的新思路,全面介绍了实物期权的概念、特点、优越性以及影响期权定价的基本因素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以内蒙古某矿业公司为例来分析矿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邵东伟  陈静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矿业企业应合理控制投资规模,灵活调整投资方式,科学决策。本文在对传统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物期权方法的新思路,全面介绍了实物期权的概念、特点、优越性以及影响期权定价的基本因素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以内蒙古某矿业公司为例来分析矿业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军  张亚男  郭义强  
随着矿产资源大量开采导致的土地资源破坏、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系,总结国内外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分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土壤重构、地貌重塑、植被重建、景观再造、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维持等关键技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经验,提出强化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学科发展、打造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配套政策制定等相关措施,以期促进矿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