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2)
2023(7271)
2022(5762)
2021(5155)
2020(3829)
2019(8337)
2018(8100)
2017(14719)
2016(7788)
2015(8457)
2014(8141)
2013(8015)
2012(7439)
2011(6659)
2010(6693)
2009(5582)
2008(5008)
2007(4641)
2006(4080)
2005(3735)
作者
(21367)
(18055)
(17901)
(17037)
(11406)
(8624)
(8008)
(6963)
(6687)
(6283)
(6110)
(6079)
(5754)
(5563)
(5540)
(5428)
(5406)
(5335)
(5281)
(5176)
(4472)
(4343)
(4301)
(4077)
(4059)
(4050)
(3954)
(3944)
(3709)
(3471)
学科
(29002)
经济(28974)
管理(24884)
(23209)
(17416)
企业(17416)
技术(11689)
(11155)
环境(10702)
方法(9046)
(8743)
贸易(8742)
中国(8658)
(8623)
农业(8281)
业经(7804)
数学(7297)
数学方法(7179)
(7141)
(6676)
金融(6675)
技术管理(6406)
(5901)
(5859)
地方(5461)
(5301)
(5045)
(5032)
银行(5032)
理论(5023)
机构
学院(108941)
大学(104838)
(43829)
经济(42922)
研究(38656)
管理(38195)
理学(32222)
理学院(31879)
管理学(31359)
管理学院(31166)
中国(29049)
科学(22943)
(21990)
(19290)
(18263)
中心(17732)
研究所(17429)
(16822)
(16199)
业大(15588)
(15170)
师范(15039)
(14735)
财经(14547)
技术(14252)
北京(14067)
(13249)
(13219)
经济学(13036)
农业(12965)
基金
项目(74000)
研究(58326)
科学(58011)
基金(51464)
(45215)
国家(44836)
科学基金(37548)
社会(36118)
社会科(34350)
社会科学(34342)
(30301)
基金项目(26842)
教育(26506)
(25391)
编号(24423)
自然(22141)
自然科(21579)
自然科学(21576)
自然科学基金(21144)
资助(19290)
成果(18921)
(17987)
课题(17668)
重点(17482)
(16711)
(15745)
创新(15683)
(15189)
国家社会(15183)
(15078)
期刊
(51410)
经济(51410)
研究(31369)
中国(23139)
(17092)
科学(15842)
学报(15822)
教育(15630)
管理(14072)
(12512)
技术(12419)
大学(12374)
农业(12311)
学学(11741)
(10755)
金融(10755)
业经(9386)
国际(8966)
经济研究(8222)
(8124)
科技(7164)
财经(6420)
问题(6397)
(6327)
技术经济(6291)
(6132)
论坛(6132)
职业(6056)
(5637)
世界(5382)
共检索到166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海青   朱甜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现实紧迫风险,多国为应对气候危机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而气候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2022年11月COP27通过决议,再次强调发达国家应当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但由于气候技术的国际转让容易受到多方法律制度的羁绊,且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透明、可行的操作机制,导致转让效果不佳。为了促进气候技术的国际转让,一方面要更加细化气候变化国际条约框架下关于促进气候技术国际转让的机制,增加资金等支助机制的透明度,增强气候技术国际转让的约束力;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气候技术在转让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坚持适当保护与扩大强制许可并行的机制,逐步实现技术信息共享,从而从推、拉两极推进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间合作,在积极创设良好合作范式的基础上,为中国参与气候技术转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超  
教师参与学科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其参与学科治理在推动学科治理能力现代化、平衡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多元整合价值。但在学科治理实践中,教师参与学科治理面临着学科发展自主性与学科管理行政化、学科治理民主性与教师权责边界模糊、学科治理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等多重矛盾的现实困境。而解决这些困境,应确立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民主参与、利益公共性和权力共享原则和范畴,构建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情—利—权—责"一体化激励机制以及完善和创新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等学科组织结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张雪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促使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共识,而我国面对该问题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分别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其能源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城市亟待突破能源治理困境并实现绿色转型,这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周明  李姣  邹浩  
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滋生了逆全球化思潮,致使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国际经贸格局改变,国际经贸治理体系由此陷入制度安排滞后、收益分配不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理机制碎片化等困境.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应积极引领国际经贸治理发展方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对话,不断完善G20的治理功能,创新推进构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完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引导国际经贸治理向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安国俊  陈泽南  梅德文  
气候投融资鼓励引导更多的责任投资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实现“十四五”期间全面绿色转型和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结合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国际经验,从发展政策、气候基金、气候信贷、气候保险、气候债券、碳基金等方面对气候投融资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国内发展的现状,从加强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绿色财政、可持续金融、转型金融等协调发展角度,对我国气候投融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的政策体系与协调机制,二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三是统筹推进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和筛选指标体系,四是建立多层次的绿色投资者体系,五是积极推动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投资落地,六是发挥碳中和基金等绿色投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七是完善气候投融资工具、出台双碳目标的激励及配套政策,八是积极开展碳市场金融创新实践,九是完善气候投融资试点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同配合,十是搭建气候投融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国伟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亟须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实现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载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日益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丰富的政策体系、日益繁荣的碳交易市场为促进林业碳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人均森林资源匮乏,林业碳汇发展基础薄弱,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活跃度低、吸引力不强,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林业碳汇发展后劲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林业碳汇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重点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交易体系、增强发展保障、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寻求突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亚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所在,能够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恰性、推动个体与团队共成长。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新要求,更加强调团队成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技能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沟通协作与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字素养的提升。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校级创新团队基础性作用发挥不明显、共同体协同机制不畅、教师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团队建设评价与激励不完善等困境,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联动机制、提升教师能力、强化评价激励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世斌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深化时期的重要任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对于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自身的治理现代化水平乃至实现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科学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格局下,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在超脱于行政化、企业化的模仿和商业化的风险规避之后,力求突破人治之困境,以科学的治理理念和大学精神为导向,以理性和法制为基础,以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为突破口,赋予内部治理结构以科学的权力分配和稳定的行动逻辑,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努力实现内部治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使民办高校治理实践迈向法治、善治的康庄大道。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婧  李姝娟  
著作权法的目的是平衡各方的利益,核心则是对复制权的保护,复制权定义的每一次变动都直接影响整个著作权体系。在数字时代之前,由于复制技术的限制,对复制权的控制和规定能很好地平衡各方的利益,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私人复制不受限制滥用,导致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严重受损,各方利益平衡被打破。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需要对传统的著作权制度进行创新和改变,以期建立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菊霞  
“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需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探索跨域治理的新型治理模式。职业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公益性与外溢性、资源稀缺与组织互赖性、国际化与区域竞争力、合作治理网络化等四要素诠释了国际合作跨域治理的动因、基础、需求及主要工具,构成了国际合作跨域治理的基本逻辑。然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跨域治理面临宏观政策与微观机制衔接错位、资格框架国际衔接互认缺位、高职院校和境外企业融入空位、合作主体价值与认知框架更新失位等主要挑战。为走出困境,提出探索强化治理制度统筹,完善国际合作配套政策与工作机制;打通治理工具壁垒,探索资格互认制度与试点实施;发挥企业治理主体作用,加强国际产教融合机制协同与校企联结;强化建立治理规范,把握外部特征提升内涵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成林  柳小芳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育人双主体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政策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育人的主体地位缺失、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等困境,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定策略,即完善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探索"政-企-行-校"多元合作办学模式、联合企业共建"三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彦  
目前,如何建构打击网络犯罪国际法律机制成为老牌网络国家和新兴网络国家争论的焦点。由于现有区域性法律机制本身存在难以从根本上克服的缺陷,老牌网络国家将《布达佩斯公约》发展为全球性机制的主张很难实现;与此同时,新兴网络国家在联合国框架下建构新的全球性机制的努力也存在多重障碍。基于国际社会存在建构新机制的需求,客观上需要建构新机制和联合国长期参与此种讨论等原因,制定新的全球性国际法律机制兼具理论和实践基础。不过,遵循何种路径建构此种机制尚存在分歧。本文认为,为跨越这些障碍、推动此种机制的达成,新兴国家可采取"两步走"的"多边主义"路径,分别且同步地从区域和联合国层面做出努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曙军  
本文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的大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全球流动性膨胀的美元主导因素,并着重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提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路径,从根本上解决一直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膨胀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乜晓燕  倪志英  李德才  
MOOCs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思想观念大碰撞,也给我国高等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振动。传统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师,必定首当其冲,受到MOOCs风暴的影响。面对挑战,高校教师要以高水平的教学来应对,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进行角色转换,提升教学能力和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以全新的教学动力回归讲台上的使命,为学生呈现更有吸引力的课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把握自己职业的未来,才能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迪  苏兆斌  蔡璇  
文章从政策推动、院校发展和成人教育发展三个角度,分析了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成人教育面临的学校资源、现实招生、分类培养和高质量就业等四大现实困境。对此,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成立资源共享的合作联盟,实现师资、物资、专业课程和市场信息的互通共享;开展宣教并举的招生动员,逐级宣传贯彻并融入社区教育服务;针对特殊人群设计分类培养、专项培养终身教育模式,推进提质培优;以教促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构建教育培养体系和就业体系,以期优化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