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33)
- 2023(19298)
- 2022(16515)
- 2021(15298)
- 2020(12827)
- 2019(29094)
- 2018(29172)
- 2017(55529)
- 2016(30595)
- 2015(34409)
- 2014(34620)
- 2013(34106)
- 2012(31589)
- 2011(28710)
- 2010(28950)
- 2009(27138)
- 2008(26593)
- 2007(23781)
- 2006(21396)
- 2005(19640)
- 学科
- 济(119790)
- 经济(119630)
- 管理(90630)
- 业(82542)
- 企(68070)
- 企业(68070)
- 方法(47032)
- 数学(39845)
- 数学方法(39387)
- 中国(37155)
- 财(34888)
- 农(33887)
- 业经(28279)
- 制(28147)
- 地方(28053)
- 学(26820)
- 贸(22869)
- 贸易(22851)
- 银(22482)
- 银行(22423)
- 易(22146)
- 税(22060)
- 农业(21939)
- 环境(21913)
- 行(21532)
- 融(20936)
- 金融(20927)
- 税收(20586)
- 收(20414)
- 理论(20387)
- 机构
- 学院(432765)
- 大学(432568)
- 济(170172)
- 经济(166207)
- 管理(163063)
- 研究(149936)
- 理学(138579)
- 理学院(136989)
- 管理学(134632)
- 管理学院(133854)
- 中国(114816)
- 京(94170)
- 科学(91956)
- 财(87221)
- 所(76837)
- 农(70963)
- 研究所(68775)
- 江(67362)
- 中心(67064)
- 财经(66734)
- 业大(62898)
- 北京(60387)
- 经(60224)
- 范(58302)
- 师范(57705)
- 农业(55295)
- 院(54729)
- 州(54131)
- 经济学(50764)
- 财经大学(49091)
- 基金
- 项目(281603)
- 科学(219696)
- 研究(209362)
- 基金(200707)
- 家(174805)
- 国家(173300)
- 科学基金(147236)
- 社会(129529)
- 社会科(122560)
- 社会科学(122533)
- 省(111152)
- 基金项目(105656)
- 教育(96316)
- 自然(94143)
- 划(93586)
- 自然科(91853)
- 自然科学(91829)
- 自然科学基金(90135)
- 编号(87354)
- 资助(82627)
- 成果(73184)
- 重点(63258)
- 发(62706)
- 部(61397)
- 课题(61355)
- 创(58377)
- 创新(54553)
- 项目编号(53918)
- 科研(53279)
- 制(53086)
- 期刊
- 济(198868)
- 经济(198868)
- 研究(137386)
- 中国(92805)
- 学报(68425)
- 财(67331)
- 农(65701)
- 管理(62602)
- 科学(61584)
- 教育(54920)
- 大学(51373)
- 学学(48076)
- 农业(44932)
- 融(42599)
- 金融(42599)
- 技术(37591)
- 业经(33556)
- 财经(32240)
- 经济研究(31347)
- 经(27508)
- 问题(26011)
- 业(22859)
- 图书(22738)
- 理论(20818)
- 贸(20705)
- 科技(20395)
- 版(19823)
- 技术经济(19669)
- 现代(19405)
- 商业(19334)
共检索到672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伟
对我国目前减排机制与排放权交易发展现状的评估表明,我国的清洁发展机制与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其发展还不完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在交易市场方面,应强调扩大规模、整合市场、建立多层次交易体系;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应强调专业管理、强化监督、追求高效;政策法规方面,碳排放交易法规与税收政策应同时使用;技术创新方面,应建立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与转让机制;资金运用方面,应以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为基础,打造我国的节碳基金;配套体系方面,应完善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及排放监测体系;国际竞争与合作方面,应坚持原则、积极参与、维护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博文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计划在2030年设定碳排放总量最大限值,为此我国将逐步扩大碳交易市场版图,进行跨区域碳交易。然而由于全国性碳交易立法缺失和地方性立法差异性较大,导致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在借鉴欧盟、美国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立法协调机制,对碳配额"适区"分配,跨区交易,集中监管,联动执法,为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立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博 蔡兰英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等碳业务的会计处理也要逐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规范。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界定和对现行《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尽早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会计准则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小兵 武涌 陈小龙
我国建筑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近30%,建筑节能任务艰巨。首先介绍我国建筑节能概况以及近年来政府的建筑节能工作,说明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政策目标以及措施。以天津和深圳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为例,研究中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程序和方法学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东京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与天津、深圳的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了对比,并提出发展我国建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赵成 邓东明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全面启动,碳排放权的跨地区交易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碳排放权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碳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可能存在排碳量多的地区植被少,排碳量少的地区植被多的不对称情况,单纯推进跨地区碳排放权交易不能达到促进环境改善的目的,容易造成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应协调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寻求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构建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的"A"模型。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赵成 邓东明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全面启动,碳排放权的跨地区交易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碳排放权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碳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可能存在排碳量多的地区植被少,排碳量少的地区植被多的不对称情况,单纯推进跨地区碳排放权交易不能达到促进环境改善的目的,容易造成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应协调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寻求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构建碳排放权跨地区交易的"A"模型。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正华 刘芳
基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作用机理分析框架,以碳排放概念为切入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2008—2019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探讨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上逐年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从小幅度波动到稳定向好的演变特征;(2)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从“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逐级向好发展;(3)从相对发展状况来看,二者呈现出从旅游业滞后—同步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演化历程;(4)系统协调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向;能源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为正向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正华 刘芳
基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作用机理分析框架,以碳排放概念为切入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2008—2019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探讨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上逐年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从小幅度波动到稳定向好的演变特征;(2)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从“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逐级向好发展;(3)从相对发展状况来看,二者呈现出从旅游业滞后—同步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演化历程;(4)系统协调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向;能源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为正向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义松 冉晓璇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利用市场机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它能充分调动企业碳减排的积极性,灵活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本文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从总量控制、初始分配、交易监管机制、建立交易市场等方面进行框架研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运行机制,这对于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权交易 制度构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志勋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而碳排放权交易正是最有效的减排制度。目前,该制度在各国已得到广泛实践,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适合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CDM 强制减排 自愿减排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承智 潘爱玲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排放权交易 会计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波
当前,以企业为主体的碳市场虽然有效发挥了企业积极性,但也面临各种问题。尝试建立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能够为县级政府完成减排目标创造市场路径,覆盖碳市场以外的低成本减排潜力,从而实现与碳市场的互补,有利于培育政府主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因此,基于主体功能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应采取的差异化政策,提出建立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从碳汇资源管理主体、碳汇增量测算、交易标的物、碳汇资源需求等方面考虑,设计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方案,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萍 林梦婷 林伯强
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在试点省市开展,其经济效应备受关注。文章将这一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18年重点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价值;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价值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促进研发投入和减排投入,可以提高企业短期或长期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