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5)
- 2023(13602)
- 2022(11585)
- 2021(10183)
- 2020(8520)
- 2019(18745)
- 2018(18534)
- 2017(35108)
- 2016(18992)
- 2015(20786)
- 2014(20256)
- 2013(19899)
- 2012(18277)
- 2011(16798)
- 2010(16896)
- 2009(15997)
- 2008(15064)
- 2007(13534)
- 2006(12304)
- 2005(10850)
- 学科
- 济(96435)
- 经济(96360)
- 管理(54729)
- 业(48177)
- 企(37630)
- 企业(37630)
- 方法(36528)
- 数学(32967)
- 数学方法(32685)
- 中国(24006)
- 农(22195)
- 地方(20577)
- 财(19383)
- 学(18944)
- 业经(18428)
- 环境(17575)
- 贸(16247)
- 贸易(16239)
- 制(15936)
- 易(15762)
- 农业(14843)
- 地方经济(13588)
- 银(13568)
- 银行(13524)
- 行(13001)
- 融(12642)
- 金融(12641)
- 划(11914)
- 和(11890)
- 体(11418)
- 机构
- 学院(280183)
- 大学(278078)
- 济(125544)
- 经济(123304)
- 管理(104455)
- 研究(97224)
- 理学(90372)
- 理学院(89398)
- 管理学(87924)
- 管理学院(87450)
- 中国(72394)
- 科学(59435)
- 京(57521)
- 财(54994)
- 农(49866)
- 所(49602)
- 研究所(45220)
- 财经(44388)
- 业大(44174)
- 中心(42801)
- 江(40218)
- 经(40201)
- 经济学(39672)
- 农业(39480)
- 北京(35966)
- 经济学院(35693)
- 院(34971)
- 范(34628)
- 师范(34197)
- 财经大学(32750)
- 基金
- 项目(185645)
- 科学(145479)
- 基金(134528)
- 研究(131348)
- 家(119045)
- 国家(118109)
- 科学基金(99882)
- 社会(86506)
- 社会科(82217)
- 社会科学(82190)
- 省(73993)
- 基金项目(71184)
- 自然(63956)
- 自然科(62448)
- 自然科学(62426)
- 划(61847)
- 自然科学基金(61269)
- 教育(59709)
- 资助(54416)
- 编号(51348)
- 重点(42397)
- 发(41479)
- 部(40294)
- 成果(39712)
- 创(38575)
- 创新(36302)
- 国家社会(36165)
- 课题(35981)
- 科研(35769)
- 计划(34623)
共检索到410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吉
【目的】研究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能够促进新时期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方法】基于“双碳”背景,利用DEA-CCR模型测度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经济效率,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影响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相关因素,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法深入研究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结果】1)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效率水平和纯技术效率水平总体较低。2022年,我国林业碳汇综合效率值、林业碳汇纯技术效率值、林业碳汇规模效率值均有所提升。2)影响因素层面,贫困人口占比、外出务工比例、林业收入占比、工业化程度和降水量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的发展不利于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自然灾害率对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3)区域差异层面,2016—2022年中部、东部两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率的区域内差异有所降低,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对实现“双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结论】应从强化林业碳汇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科学布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着手,稳步提升林业碳汇经济效率,切实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连 张启航 梁旭文
林业碳汇作为成本最低的碳吸收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估算了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当前的林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构建了以林业碳汇价值为正外部性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2008—2018年,四大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排序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但在2021年南方林区反超东北林区,位居第二;林业碳汇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达到31.9%,增速较高,在近三年来尤为突出;四大林区的林业碳汇效率的排序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技术进步效率为林业碳汇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时期来看,四大林区的Malmquist指数均呈现“U”型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固碳增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林业碳汇 经济价值 碳汇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连 张启航 梁旭文
林业碳汇作为成本最低的碳吸收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21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估算了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当前的林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构建了以林业碳汇价值为正外部性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2008—2018年,四大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排序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但在2021年南方林区反超东北林区,位居第二;林业碳汇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达到31.9%,增速较高,在近三年来尤为突出;四大林区的林业碳汇效率的排序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技术进步效率为林业碳汇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时期来看,四大林区的Malmquist指数均呈现“U”型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固碳增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林业碳汇 经济价值 碳汇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达振华 杨洋 沈煜雅
双碳”目标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碳税是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一环。论文结合我国现行税制与经济状况,对碳税基本税制要素进行设计,并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最优碳税税率,分析对宏观经济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最后提出开征碳税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两种经济损失约束条件下,我国最优碳税税率分别为12.26元/吨CO_2和24.32元/吨CO_2。基于以上结论,论文建议我国实施“低开端,动态渐进”的税率模式,可采用12.26元/吨CO_2作为初始税率,并提出了制定合理碳税税率的其他策略,为相关部门在碳减排及经济增长二者中寻找平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碳税 税率模拟 碳减排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达振华 杨洋 沈煜雅
双碳”目标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碳税是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一环。论文结合我国现行税制与经济状况,对碳税基本税制要素进行设计,并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最优碳税税率,分析对宏观经济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最后提出开征碳税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两种经济损失约束条件下,我国最优碳税税率分别为12.26元/吨CO_2和24.32元/吨CO_2。基于以上结论,论文建议我国实施“低开端,动态渐进”的税率模式,可采用12.26元/吨CO_2作为初始税率,并提出了制定合理碳税税率的其他策略,为相关部门在碳减排及经济增长二者中寻找平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碳税 税率模拟 碳减排 碳达峰 碳中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骥 姬雪萍
煤层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加快其开发利用对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煤层气价格形成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煤层气价格形成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煤层气价格是由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市场因素对煤层气价格影响最大,次之为政策因素,然后为成本因素。(3)市场因素中的能源消费结构、政策因素中的煤层气价格政策、成本因素中的煤层气资源勘探成本等因素对煤层气价格形成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尽快完善煤层气产业政策、完善煤层气价格形成机制、在煤层气价格中充分体现其资源属性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骥 姬雪萍
煤层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加快其开发利用对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煤层气价格形成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煤层气价格形成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煤层气价格是由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市场因素对煤层气价格影响最大,次之为政策因素,然后为成本因素。(3)市场因素中的能源消费结构、政策因素中的煤层气价格政策、成本因素中的煤层气资源勘探成本等因素对煤层气价格形成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尽快完善煤层气产业政策、完善煤层气价格形成机制、在煤层气价格中充分体现其资源属性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骥 姬雪萍
煤层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加快其开发利用对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煤层气价格形成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煤层气价格形成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煤层气价格是由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市场因素对煤层气价格影响最大,次之为政策因素,然后为成本因素。(3)市场因素中的能源消费结构、政策因素中的煤层气价格政策、成本因素中的煤层气资源勘探成本等因素对煤层气价格形成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尽快完善煤层气产业政策、完善煤层气价格形成机制、在煤层气价格中充分体现其资源属性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数字金融作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能够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水平进而深刻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最终作用于生态环境。本文在梳理数字金融对能源效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是数字金融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传导机制;第二,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对不同分位数处的能源效率存在不同异质性影响,能源效率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对邻近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一是要加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二是要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进程,以创新驱动我国能源效率的提升;三是要充分借助数字金融的发展以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借助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发展,逐步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于静
在“双碳”背景下,建筑企业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低碳环保的要求,绿色建筑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往往比传统建筑项目涉及到更多风险。针对“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建筑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利益相关性确定绿建项目中影响较大的风险成分,并阐明绿建项目风险因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绿建项目风险的权重排名,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当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在面临不同风险时,为项目施工的应对计划和控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东生 李佳 张蕾
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耗大,对环境影响也大,提高环境效率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引入非期望产出理论构建模型,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率结合,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及DEA交叉效率模型对我国42家有色金属业上市公司进行环境效率评价。结果发现:42家公司中只有3家环境效率有效,大多数企业要通过标杆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高本企业环境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企业提高环境效率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助于促进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亚生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旨在成功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IET允许附件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排放配额单位。JI主要用于发达国家和东欧转型国家的合作减排,允许附件Ⅰ国家从其在其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颖 顾颖
“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承担大国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促进“双碳”目标保质保量地完成。文章通过对我国碳审计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碳审计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在“双碳”背景下,当前的碳审计研究还不够深入,指出“双碳”背景下碳审计研究的重点内容应从政策落实、专项资金使用、领导干部“双责任”、碳排放目标达标情况以及碳交易信息系统五方面入手,并针对当前碳审计研究面临的困境提出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主体联动、扩宽覆盖面及结果应用范围、培养“审计+”人才、压实责任的对策建议,为“双碳”背景下我国碳审计更好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审计 协同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温荀
文章基于“双碳”背景下对深圳市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深圳市的低碳经济分别从节能减排效果、碳排放能源种类、碳排放行业、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碳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率低,且公众参与度低。最后从政府、企业、个人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国伟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亟须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实现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载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我国日益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丰富的政策体系、日益繁荣的碳交易市场为促进林业碳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人均森林资源匮乏,林业碳汇发展基础薄弱,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活跃度低、吸引力不强,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林业碳汇发展后劲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林业碳汇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重点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交易体系、增强发展保障、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林业碳汇 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