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6)
2023(16527)
2022(14302)
2021(13350)
2020(10955)
2019(24915)
2018(24797)
2017(47383)
2016(25987)
2015(28971)
2014(28808)
2013(27941)
2012(25448)
2011(22905)
2010(22815)
2009(20943)
2008(19960)
2007(17289)
2006(15194)
2005(13262)
作者
(71722)
(59504)
(59088)
(56274)
(38000)
(28547)
(26880)
(23090)
(22670)
(21222)
(20421)
(20004)
(18781)
(18525)
(18198)
(18090)
(17873)
(17569)
(16996)
(16913)
(14651)
(14486)
(14173)
(13538)
(13308)
(13260)
(13217)
(13115)
(11876)
(11707)
学科
(96433)
经济(96295)
管理(77994)
(68066)
(57177)
企业(57177)
方法(40067)
数学(34170)
数学方法(33707)
中国(28243)
(27106)
(26637)
业经(23189)
(21909)
地方(21876)
(21429)
环境(19583)
农业(17893)
理论(17186)
(16800)
贸易(16788)
(16664)
财务(16589)
财务管理(16556)
(16528)
(16228)
(15649)
企业财务(15600)
(15064)
银行(15023)
机构
学院(354178)
大学(353434)
管理(138520)
(134805)
经济(131491)
理学(119546)
理学院(118135)
研究(117184)
管理学(116077)
管理学院(115420)
中国(86574)
(75735)
科学(73021)
(64312)
(57461)
(53511)
中心(53298)
(52282)
研究所(52138)
业大(51863)
财经(50966)
(48913)
师范(48511)
北京(47562)
(46059)
(43778)
(42542)
农业(41583)
经济学(39777)
师范大学(39194)
基金
项目(244944)
科学(192686)
研究(182726)
基金(175838)
(152030)
国家(150736)
科学基金(130095)
社会(114028)
社会科(107824)
社会科学(107798)
(96611)
基金项目(94084)
教育(84052)
自然(83819)
自然科(81785)
自然科学(81768)
(81263)
自然科学基金(80219)
编号(76485)
资助(70585)
成果(61942)
重点(54745)
(52989)
课题(52712)
(52498)
(50994)
创新(47514)
(47393)
项目编号(46820)
国家社会(46079)
期刊
(151654)
经济(151654)
研究(105403)
中国(69244)
学报(53443)
管理(50331)
科学(50224)
(49777)
(49302)
教育(44173)
大学(40897)
学学(38191)
农业(33947)
技术(30725)
(28908)
金融(28908)
业经(26057)
财经(23832)
经济研究(23308)
问题(20765)
(20313)
图书(19138)
科技(17246)
(16823)
理论(16723)
(16588)
现代(16398)
资源(16264)
(15502)
实践(15392)
共检索到518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玉婧   王曾   吝含伟  
学界普遍认为碳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实现碳中和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市减碳增汇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文章结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编制技术路径与核心内容,系统梳理了更新专项规划与“双碳”目标耦合机制,以黄石市为例,构建“碳巡航—碳底图—碳引航—碳维度”的减碳增汇技术框架,探索协同推进“双碳”目标与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实施路径,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以期为后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存量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博娅  刘志成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密度建设的中心城区进入城市更新阶段以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其生态网络建设也从“底线逻辑”逐步转向“精细化”发展。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特点出发,引入具有生态学含义的功能性连接概念模拟构建研究区的生态网络,结果显示现状网络综合连接度低、结构破碎。结合生态学原理以及重要性指数分析,提出了重要斑块的保护和修复、重要路径的识别和疏通、现状结构的整合和分级等具体路径来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网络,并明确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生态网络进一步精细化构建的具体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宇琳  洪千惠  
冬奥社区建设是冬奥会大事件背景下城市更新的一次探索,也是观察老旧小区更新效果的天然实验场。以我国首个冬奥社区——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为研究对象,从国家意志与地方需求互动的视角,对冬奥会大事件背景下城市更新的规划治理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冬奥元素植入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式,并对其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其次对全方位的冬奥社区更新策略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实施进展差异化的原因;最后基于冬奥服务社区的理念,提出冬奥社区建设的规划治理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超文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牵引着中国城市建设加快向旧城转移。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历史地段已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关注重点。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诉求,罔顾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导致中国的历史地段保护一开始就陷入泥潭难以自拔,而传统的基于建筑与规划学科的解决方法作用有限,保护实践的困局呼唤着新的解决思路。研究在对管治理论的内涵和核心思想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多种权力之间的激烈博弈,提出了一个基于管治理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分析框架,并针对各博弈主体提出管治策略,以平衡各方利益,有效保护历史地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欢  钟珏  代爽  唐健  许绩仁  
非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其中胡同街区的居住条件较差,对此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有所成效,但难以解决居住问题。以2017年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青龙炮局胡同为例,通过调研基础建筑和人本数据,叠加专项行动揭示的违建数据,综合描述居住空间形态并分析街区、院落、家庭和居住空间形态的关系框架。从人本角度,探讨治理和提升非保护性胡同居住问题的可行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家惠  曾国军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绿色转向”逐渐成为全球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然而,城市更新的绿色倡议与实践通常只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在社会层面可能引发的绿色绅士化现象。论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城市农业公园的绿化实践为例,探究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绅士化的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1)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绿化实践隐含着绅士化的行动逻辑,其所营建的后现代审美与体验型景观成为绿色绅士化的地方表征;(2)以服务城市精英为导向的绿化实践引发了景观隔离与阶层分化的结果,但在中国土地制度的保障下,原住民不仅没有流离失所,反而获得了土地再资本化的红利;(3)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以及开发商分别出于城市治理、土地租金与经济利益的目的,组建了满足各自政治与经济诉求的绿色增长联盟,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绿色绅士化运作机制。论文将发源于西方社会的绿色绅士化置于中国的制度语境与社会情境中开展实证分析,拓展了绿色绅士化在多元地理背景下的概念内涵与解释效力,也为理解中国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人地关系变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与实践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圣华  陈俞静  
在全民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休闲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对新一轮的城市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全民休闲时代居民休闲需求变化的新特征,剖析新时代城市更新中需要破解的城市休闲问题,分析城市功能休闲化的趋势,据此提出全民休闲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思路和具体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申杨  龚健  叶菁  王卫雯  陶荣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模型,并以黄石市为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基于"短板理论",考虑限制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建立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承载力基础上完成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从生态保护功能角度开展生态保护适宜性评价;(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充分考虑了资源环境对耕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确保了耕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同时统筹兼顾了生态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的需求,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3)结合耕地质量对黄石市耕地进行分区,划分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后备调控区、生态退耕区4类,在耕地分区基础上综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双重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边文娟  
建筑色彩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对老城区色彩问题认知深度不足,建筑色彩风貌更新存在缺乏针对性、成效不足等问题。在城市修补背景下,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提取色彩构成、分析色彩网络等方法,梳理色彩演变过程,探讨色彩问题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古城现代建筑主体色植根于传统建筑点缀色,传承岭南地区对黄红色调的审美偏好及善用补色对比的用色逻辑,而用色比例错位置换最终导致古城色彩风貌混乱无序。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更新策略,以期为转型期老城区城市修补与建筑色彩更新、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雯雯  吕学昌  孔德智  
文章针对"房价"热点问题,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首先,利用地统计学分析工具得出济南市中心城区房价空间分布三维立体图:然后,根据结果归纳总结房价空间分布规律,借助空间分析工具以实证方法分析济南市中心城区各规划要素对房价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对城市规划作用于房价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城市规划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应把房价空间分布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晶  
刚性的土地规划与弹性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均属于空间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的行动纲领,但由于各自具体目标、工作职责和实施手段的不同,土地规划的刚性要求更加突出,而城市规划的弹性要求相对比较明显。单一的刚性或者弹性并非越强越好。当前,资源紧约束已成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共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邰浩  陈可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时期的历史城区保护应强调将"保护"和"发展"相结合,以动态的眼光看保护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以POD、SOD、AOD理论为核心的"3D"历史城区复兴途径:以公众意见为指导、以提升城区公共服务能力为基础、以构造城市核心吸引力为提升创造宜人、宜居、宜赏、宜业的整体环境,从社会、文化、经济三方面为历史城区的复兴提供了可能。本文将"3D"模式应用于讪头老城区的城市更新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完善我国历史城区保护理论体系、指导历史城区保护的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伟鹏  张古月  黄晓芳  
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乡村地区国土空间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须重点转变的思维方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勤  伏蓉  
城市规划兼具公共政策属性和空间属性。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压缩"式推进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不仅表现为公共政策性的偏离,也表现为空间调控功能的失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变革势在必行。我国城市规划既要回归公共政策属性,更要还原其空间属性,实现政策性与空间性并重。为此,应在规划的价值取向、调控功能、作用范围、实现机制及运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转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腾  许定源  许子兴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城市老城区的停车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空间十分有限、治理水平不高和市场化进程滞后等一系列挑战。提出了精准把脉、分类施策、立体发展以及建管并重四大策略。结合冬奥会承办地之一崇礼的实践,实施了优先补齐老旧小区基本停车位、重点保障冬奥及雪季停车需求、合理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大力规范路内停车秩序等对策,配套以停车治理措施保障,力争满足城市更新与冬奥双重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