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4)
- 2023(16074)
- 2022(13571)
- 2021(12333)
- 2020(10366)
- 2019(22995)
- 2018(22507)
- 2017(42850)
- 2016(22747)
- 2015(24937)
- 2014(23973)
- 2013(23066)
- 2012(20546)
- 2011(18298)
- 2010(17763)
- 2009(15952)
- 2008(14760)
- 2007(12169)
- 2006(10141)
- 2005(8461)
- 学科
- 济(85976)
- 经济(85850)
- 管理(65431)
- 业(59983)
- 企(48812)
- 企业(48812)
- 方法(42444)
- 数学(37598)
- 数学方法(37129)
- 贸(25872)
- 贸易(25861)
- 易(25178)
- 农(23777)
- 财(23230)
- 中国(21835)
- 业经(19118)
- 环境(16646)
- 学(16428)
- 制(15959)
- 农业(15523)
- 地方(15052)
- 务(14487)
- 财务(14442)
- 财务管理(14414)
- 融(13752)
- 金融(13750)
- 企业财务(13548)
- 技术(13480)
- 银(13179)
- 银行(13140)
- 机构
- 学院(305823)
- 大学(303691)
- 济(129383)
- 经济(127232)
- 管理(120047)
- 理学(105765)
- 理学院(104709)
- 管理学(102831)
- 管理学院(102303)
- 研究(98033)
- 中国(72829)
- 京(60385)
- 科学(59168)
- 财(56262)
- 农(51543)
- 业大(48057)
- 所(46846)
- 财经(46270)
- 中心(46132)
- 研究所(43150)
- 经(42421)
- 江(41452)
- 农业(40949)
- 经济学(40532)
- 范(37043)
- 经济学院(36967)
- 院(36556)
- 师范(36554)
- 北京(36203)
- 财经大学(34734)
- 基金
- 项目(221495)
- 科学(175649)
- 基金(164128)
- 研究(157906)
- 家(144871)
- 国家(143779)
- 科学基金(124146)
- 社会(103852)
- 社会科(98704)
- 社会科学(98685)
- 基金项目(86968)
- 省(85915)
- 自然(81347)
- 自然科(79566)
- 自然科学(79544)
- 自然科学基金(78091)
- 教育(73134)
- 划(72858)
- 资助(65679)
- 编号(61913)
- 重点(50238)
- 部(49068)
- 创(47372)
- 发(47232)
- 成果(46735)
- 创新(44362)
- 国家社会(44256)
- 科研(43739)
- 教育部(42581)
- 人文(41781)
共检索到422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园
本文将我国30个省份划分为高对外依存度地区、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地区和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地区,分析了国际贸易水平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发现: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全国以及各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对高贸易依存度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当一个区域中所有个体的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时,则这个地区进口和出口对碳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当一个区域某个个体的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时,则这个地区进口和出口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施雄天
数字贸易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多促进碳减排、推动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深入剖析数字贸易在碳减排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同时结合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探讨对数字贸易碳减排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水平对碳减排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碳排放作用自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在生产侧,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显著超过结构效应;在消费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则呈现出促进碳排放的趋势;在调节效应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果,而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则有助于强化数字贸易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保建云
蒙古国计划经济时期与转型时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较高,但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贸易依存度保护相对稳定,转型时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中国已经成为蒙古国最为重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双边进出口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存在不断提高的趋势,波动性较强,面临不平衡性和波动性双重风险;通过双边或者多边贸易协定可以稳定双边贸易关系并控制贸易风险。
关键词:
中国 蒙古 双边贸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黎明
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有关贸易依存度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认为争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贸易依存度本身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从而使得贸易依存度的计算没有一套比较科学和统一的方法。所以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四次调整计算我国近年(2003年数据,2004年的数据不完整)贸易依存度的实际水平,并进行国际比较,以期对我国的实际贸易依存度水平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今后的外贸工作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贸易依存度 实际水平 调整 国际比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刘名多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实行城市的低碳经济,同时城市的发展也要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导向。所谓低碳下的贸易行为就是以低碳经济为背景,在城市对外贸易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文章从地级市贸易层面展开研究,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所有36个试点城市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分别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出口贸易依存度也为抑制作用但不显著,政策对于第二批28个试点城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第一批的8个试点城市。进一步创新性地将低碳城市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究低碳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而为以后城市发展政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昆 王希龙 皮埃尔·菲勒 陈珏颖 王钦意
本文在构建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3)的基础上,使用"反事实推理"方法测算了最近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水平的总体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美此轮贸易摩擦未对中国水产品的进口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中国水产品的进口结构对此轮中美贸易摩擦做出了积极的胁迫性响应,并且已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中国的水产品进口在贸易空间格局上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中国水产品进口既有的多元化渠道保障能力不但能够抵消,而且远远超过了中美此轮贸易摩擦潜在的负面效应;受中国水产品出口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的影响,中美此轮贸易摩擦的爆发对中国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造成了微幅的负面冲击。着眼于水产品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安全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水产品国际贸易不仅要优化贸易格局,做好水产品出口市场的适应性调整,而且要据时调整水产品生产加工结构,全面提升水产品出口竞争力,另外还要强化水产品质检防疫工作,提升冷链物流运营体系的安监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臧新 唐琦
研究目标:探索并检验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贸易总量及方式对我国货物运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基于IPCC (2006)采用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包络方法 (DEA)测算30个省份的货物运输碳排放和货物运输效率,构建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贸易对货运业碳排放影响的理论模型,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国际分工背景下国际贸易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等途径对我国货运碳排放产生了显著影响;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创新:从行业层面研究新国际分工背景下国际贸易对货运业碳排放的影响,比较不同贸易方式影响的差异。研究价值: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新国际分工背景下国际贸易及其方式对货运业碳排放的影响。
关键词:
货物运输 碳排放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帅传敏 郭晴
随着世界温室气体(GHG)大量排放和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自身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威胁。因此,世界各国采取强有力的碳减排措施已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必将受到挑战。本文基于经典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和H-O理论模型,采用理论推演和比较分析方法,构建了加入碳要素后的李嘉图模型和H-O理论模型,并与传统的李嘉图理论和H-O理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考虑碳要素以后,原有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格局被打破,原来的贸易方向发生改变,原来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变成了具有比较劣势的国家。(2)在原有的要素禀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考虑碳要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洋洋 裴冬雪 戚伟琳
中国和俄罗斯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两国间的跨境贸易总量不大、层次不高,并不符合两国的政治站位,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对中俄跨境贸易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本文采用中俄2003-2019年的进出口面板数据,基于K&G跨境贸易模型研究影响中俄跨境贸易中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汇率及汇率波动并不构成中俄贸易的核心因素;中-俄贸易依存度和俄-中贸易依存度均为中俄贸易的核心影响因素;俄罗斯的GDP水平构成中俄贸易的核心影响因素,而中国的GDP水平不构成中俄贸易的核心影响因素;两国贸易距离对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对数预测可知:中-俄贸易依存度持续提升,俄-中贸易依存度持续下滑,疫情会加速中俄跨境贸易达成依存稳态,预计于2025年依存度比例达到1.60:0.40。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开辟与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领域,基于互补性视角细化中俄贸易协定,持续推动中俄贸易向纵深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
<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农产品国际贸易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就业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各区域的环境质量以及农业科技水平。在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活动中,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给中国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带来了新机遇。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数字化产品、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贸易模式的重要方向。因此,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芳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效进行碳减排的两个重要的制度选择。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占国内排放总量的比重较高,且国际贸易对国内碳排放水平有较大影响,国际贸易成为我国碳减排制度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提高了我国碳排放总量,国际贸易和产业国际转移提高我国碳排放总量并影响我国国内部分行业碳排放水平。因此,国际贸易成为我国选择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重要参考。同时,我国实行不同碳减排制度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开征碳税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四大影响,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也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三大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占红
气候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大背景,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碳排放已趋平稳,中国因经济快速发展,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均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气候变化及其应对对国际贸易具有结构升级、先进技术扩散、运输方式优化、内涵能源减少等方面的有利影响,以及削弱相对优势、挤压市场空间、引发贸易摩擦和加剧污染转移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出应推动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建立互利共赢贸易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贸易发展等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 影响 CO2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谢锐 赵果梅
在国际分工和全球生产价值链深化背景下,按贸易国内增加值来核算贸易额必将成为贸易新统计标准。为此,本文从贸易国内增加值视角,利用WIOT数据库提供的单区域(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出基于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的外贸依存度测算方法。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贸依存度总体上呈迅速上升趋势,其计算结果高于沈氏公式的测算结果,低于传统公式测算的结果;中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入WTO之前,中国外贸依存度仅高于美国、日本、巴西、土耳其和印度,与澳大利亚、法国和墨西哥相近,处于适中水平;加入WTO之后,中国大陆外贸依存度持续攀升,至2008年仅低于中国台湾,2009年...
关键词:
贸易国内增加值 外贸依存度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连伟 高凤勤
一、引言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建立起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特点的经济运行先行指标体系,以深化对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监测,为政府研判经济形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决策支持。如OECD的合成领先指标(CLI)、高盛的全球领先指标(GLI)、摩根大通的全球PMI等指数均成为当前判断世界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在众多经济先行指标中,诸如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等反映国际贸易活跃度的经济先行指标对经济形势的预判性同样得到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