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8)
- 2023(14208)
- 2022(12180)
- 2021(11368)
- 2020(9397)
- 2019(21370)
- 2018(21244)
- 2017(41337)
- 2016(22406)
- 2015(24740)
- 2014(24260)
- 2013(23881)
- 2012(21630)
- 2011(19292)
- 2010(19144)
- 2009(17301)
- 2008(16175)
- 2007(13895)
- 2006(11867)
- 2005(10000)
- 学科
- 济(87636)
- 经济(87544)
- 管理(64708)
- 业(59733)
- 企(50489)
- 企业(50489)
- 方法(39032)
- 数学(33537)
- 数学方法(33107)
- 农(23574)
- 中国(22202)
- 财(21316)
- 业经(20945)
- 学(19695)
- 地方(19132)
- 环境(16925)
- 制(15435)
- 贸(15405)
- 贸易(15398)
- 农业(15373)
- 易(14891)
- 和(14809)
- 理论(14747)
- 技术(14379)
- 务(13876)
- 财务(13798)
- 财务管理(13774)
- 产业(13245)
- 划(13179)
- 企业财务(13023)
- 机构
- 学院(305490)
- 大学(304276)
- 管理(123545)
- 济(119661)
- 经济(117147)
- 理学(107958)
- 理学院(106795)
- 管理学(104955)
- 管理学院(104436)
- 研究(99143)
- 中国(71198)
- 京(66102)
- 科学(62870)
- 财(52449)
- 所(48369)
- 农(47031)
- 业大(46712)
- 中心(44593)
- 研究所(44454)
- 财经(42931)
- 江(42211)
- 北京(41643)
- 范(40374)
- 师范(39997)
- 经(39053)
- 农业(36847)
- 院(36783)
- 经济学(35422)
- 州(34709)
- 技术(32563)
- 基金
- 项目(217604)
- 科学(171527)
- 研究(160444)
- 基金(156994)
- 家(136235)
- 国家(135141)
- 科学基金(116833)
- 社会(100324)
- 社会科(95109)
- 社会科学(95088)
- 省(85804)
- 基金项目(84013)
- 自然(76229)
- 自然科(74402)
- 自然科学(74387)
- 教育(73090)
- 自然科学基金(73050)
- 划(72337)
- 编号(65982)
- 资助(64010)
- 成果(52163)
- 重点(48694)
- 发(47431)
- 部(47030)
- 创(45816)
- 课题(45036)
- 创新(42621)
- 科研(41487)
- 项目编号(40809)
- 教育部(40463)
- 期刊
- 济(127928)
- 经济(127928)
- 研究(86643)
- 中国(52383)
- 学报(47770)
- 管理(44469)
- 科学(44176)
- 农(42404)
- 财(38389)
- 大学(36246)
- 教育(34327)
- 学学(34066)
- 农业(29987)
- 技术(26511)
- 业经(23199)
- 融(21442)
- 金融(21442)
- 经济研究(20802)
- 财经(19772)
- 经(16980)
- 问题(16637)
- 图书(15945)
- 科技(15644)
- 业(14847)
- 技术经济(14470)
- 理论(14441)
- 商业(14252)
- 现代(14086)
- 版(13644)
- 实践(13303)
共检索到426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从碳排放规模与碳排放强度两个维度分析1997年以来京津冀的碳排放特征,探讨了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碳排放规模相差很大,河北省碳排放份额占近八成,京津冀减碳需以河北省为重点;钢铁和电力是河北省碳排放规模扩大、碳排放强度增强的重点行业,应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特别是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推动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将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京津冀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蔡培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与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本文采用区位商、梯度系数测度法等方法,在从多角度对京津冀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李松林 梁志霞 柳霞
基于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产业分解和偏离—份额分析法,从产业结构角度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差异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各市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经济差异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基尼系数产业分解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扩大了经济差异,集中效应缩小了经济差异。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天津市的产业竞争力优势较大,但产业结构处于劣势;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均处于劣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韶华 张伟
本文通过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影响能源强度的岭回归模型,并分解三次产业结构间及其与能源强度间的相关系数,揭示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机理,进而结合"十三五"节能和经济增长目标提炼降低京津冀能源强度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下,北京市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不能完成节能目标;而节能目标下,天津市的产业结构优化不能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因此,北京市应通过节能倒逼第三产业内部升级,河北省应通过节能倒逼工业化进程加速,天津市应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健 崔春莹
文章结合京津冀整体和下辖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用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对天然气消费量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天然气消费规模存在正向因果。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天然气消费量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天津天然气消费量受产业结构合理化战略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启示政府应根据京津冀不同地区情况强化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健 崔春莹
文章结合京津冀整体和下辖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利用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对天然气消费量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天然气消费规模存在正向因果。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天然气消费量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天津天然气消费量受产业结构合理化战略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启示政府应根据京津冀不同地区情况强化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区域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凌志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构建京津冀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解读京津冀产业共生现象,从技术创新促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生态位演进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产业结构的协同演化机理、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生态演进特征。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升级转移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卜洪运 黄杰
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研究对促进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先对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耦合原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设计京津冀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耦合理论的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结果显示,2000-2008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处于濒临失调阶段,2009-2015年京津冀产业结构和环境质量则上升到勉强协调。最后通过GM(1,1)与二次指数平滑相结合的不等权组合预测方法对协调度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七年协调度一直在0.59以下,即京津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环境质量 熵平衡方程 协调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李雷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圈,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定位和产业分工,从资本配置的角度看,金融业通过发挥其资本配置的功能,能够引导资金流向,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无论是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艳 孙晓飞 贾巳梦
文章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北京、天津及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观层次19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对京津冀经济圈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城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各个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方向。
关键词:
京津冀经济圈 区位熵 灰色关联系数 分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曼怡 赵婕伶
本文以京津冀为例,分析地区金融集聚及产业布局现状,探索金融集聚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HP滤波和OLS回归分析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金融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并且金融集聚程度即金融资产价值越高,金融相关率越大,则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增大,而且第三产业增速大于第二产业,由此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京津冀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秀芳 王栋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对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合作机制,京津冀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结合京津冀三地最新的统计年鉴,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找出京津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实现合作共赢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结构 比较 优化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韶华 赵暘春 张伟 成梦瑞
以产业结构优化助推京津冀稳增长与碳达峰目标协同并进为研究目的,运用岭回归探究京津冀产业结构演进的碳减排灵敏度并筛选调控路径,预测减排潜力,验证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提升第一产业比例及第二、三产业劳均产出有助于北京、天津提前碳达峰;提升第二产业比例及劳均产出有助于河北提前碳达峰。(2)北京、河北调控后的减排潜力显著提升,说明两地可协调推进增长和减排,天津则难以协调。2030年后,京津冀调控后的减排潜力在50%以上,说明降低碳强度主要依托于产业结构演进。(3)随着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协同演进,产业协同趋势显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倒“U”型趋势,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可为区域协同减排赋能增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云
20世纪末期以来,新区域主义理论逐渐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跨域合作治理研究的显学。新区域主义理论关注权力与资源的依赖关系、行动规则的构建与网络协作的达成,主张面向空间、功能和部门等纬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间的协调机制。从新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审视京津冀区域合作治理的现实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京津冀区域的治理模式仍处于构建阶段,面临着缺乏区域认同、协调方向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从国家首都地区战略的高度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打造决策——协调——执行相衔接的综合治理体系,并加强法制保障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