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0)
2023(12401)
2022(10268)
2021(9257)
2020(7642)
2019(16643)
2018(16362)
2017(31839)
2016(17026)
2015(18404)
2014(17905)
2013(17575)
2012(15901)
2011(13980)
2010(14330)
2009(13495)
2008(13377)
2007(12220)
2006(11045)
2005(10094)
作者
(46061)
(38661)
(38170)
(36148)
(24711)
(18342)
(17121)
(14582)
(14318)
(13932)
(12941)
(12895)
(12413)
(12178)
(11897)
(11662)
(11529)
(11339)
(11210)
(11167)
(9499)
(9313)
(9257)
(8875)
(8758)
(8681)
(8505)
(8467)
(7704)
(7426)
学科
(80408)
(73075)
企业(73075)
(71472)
经济(71392)
管理(67964)
业经(27733)
方法(27520)
(26966)
(24936)
农业(19640)
(19002)
财务(18977)
财务管理(18960)
数学(18438)
数学方法(18195)
企业财务(17933)
(17557)
中国(16862)
技术(16814)
(15839)
环境(15298)
(15238)
理论(15119)
(14720)
(13488)
贸易(13480)
地方(13253)
(13103)
(11528)
机构
学院(244021)
大学(231671)
(102642)
经济(100675)
管理(100074)
理学(85008)
理学院(84229)
管理学(83191)
管理学院(82718)
研究(75733)
中国(60819)
(49760)
(47608)
科学(43035)
(38833)
财经(38566)
(36669)
(36446)
(34804)
中心(34791)
研究所(32350)
业大(31312)
(30675)
(30195)
师范(29973)
北京(29714)
经济学(29286)
商学(28441)
农业(28352)
商学院(28145)
基金
项目(153523)
科学(124159)
研究(118444)
基金(111922)
(94886)
国家(93961)
科学基金(83593)
社会(76818)
社会科(72991)
社会科学(72976)
(62875)
基金项目(58947)
教育(53026)
自然(52619)
自然科(51395)
自然科学(51384)
自然科学基金(50506)
(50305)
编号(48713)
资助(45111)
成果(37644)
(35584)
(35316)
(34761)
重点(34023)
课题(33543)
(33099)
创新(32027)
(31106)
国家社会(31096)
期刊
(125400)
经济(125400)
研究(70592)
中国(44293)
管理(42670)
(40980)
(35792)
科学(30461)
学报(26398)
农业(24946)
业经(24807)
(23978)
金融(23978)
技术(22470)
教育(22367)
大学(21351)
学学(20514)
经济研究(19205)
财经(18541)
(16068)
问题(15441)
(15114)
技术经济(13783)
现代(13304)
(13266)
商业(12967)
(12764)
财会(12288)
世界(11905)
国际(11596)
共检索到369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宝惠  
<正>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各行各业纷纷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碳排放量。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也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领域,但旅游业的快速成长亦消耗大量能源,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已不容忽视~((1))。
关键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瑶  
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取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物流对我国流通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数字物流对东部地区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海艳  方欣霖  王诗雨  
随着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改变,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文明追求而不是物质文明追求。而当今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被渐渐成熟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影响着。在此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加快。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游客市场的新动态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数字化技术势在必行。建立数字化旅游景区,利用现代化技术推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针对数字化时代下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以贵州省遵义市旅游景区为例,简要分析了遵义市旅游现状,同时提出了在数字化背景下遵义市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以此来促进遵义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给各地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施雄天  
数字贸易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多促进碳减排、推动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深入剖析数字贸易在碳减排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同时结合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探讨对数字贸易碳减排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水平对碳减排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碳排放作用自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在生产侧,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显著超过结构效应;在消费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则呈现出促进碳排放的趋势;在调节效应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果,而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则有助于强化数字贸易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婉玲  黄玛兰  王红玲  
为推动畜牧业甲烷减排进程以及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利用FAO数据库1961-2019年的长时序统计数据,分析了全球畜牧业甲烷排放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1)1961-2019年,全世界各地区畜牧业甲烷估计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2)全球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由1961年的6 804.79万t增加至2019年的10 352.91万t,分别占畜牧业甲烷排放总量的96.98%、97.51%;在不同品种反刍动物中,甲烷排放量前3位分别是肉牛、奶牛、水牛,其排放量分别由1961年的3 498.87万、1 861.56万、520.98万t增加至2019年的5 666.16万、1 996.04万、1 208.33万t。(3)印度、中国、巴基斯坦等国作为畜牧生产大国,牛、羊等反刍动物产量均排名世界前10位,其甲烷排放量也在不断增长,且增量多增速较快。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的策略:在政策层面,建立畜牧业甲烷排放的统计数据与规范测算标准,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征税或使其参与碳市场,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农户降低农场甲烷排放,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气候变化认知;在生产端层面,提高牧草质量,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策略,添加饲料补充剂,优化遗传选育,提升畜牧粪污利用水平;在消费端层面,减少肉类和乳制品浪费和用植物性饮食减少或替代动物类饮食,多策并举减少畜牧业甲烷排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瑜  
绿色低碳发展观念近年来成为各地区的首选发展模式,绿色低碳发展是首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低碳排放,为更好地制定碳减排策略,研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尤为关键。为深入研究湖南地区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协整分析等计量研究方法,以湖南地区1995-2011年数据作为样本,对湖南省碳排放及其诸多影响因素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路径及机理,以据此提出相应的碳减排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黎娜  
随着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方面的享受,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休闲娱乐类的一种重要方式。酒店作为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行业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旅游客源创造的经济效益在酒店经营当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为此,在旅游业繁荣发展中如何在激烈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是酒店发展当中及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概况,接着分析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对酒店经营的影响,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旅游业繁荣发展背景下的酒店管理经营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贺小荣  Min JIANG  
全球旅游业界正逐步达成一个共识: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气候变化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的气候影响、间接的气候及环境影响、旅游客流的可能变化以及社会影响4个方面。面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形势,国际性的、区域性的旅游相关组织以及旅游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同时,旅游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也趋于多元,由定性向定量演化。文章认为,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还需在国际气候合作、部门资源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镜  
当前,由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给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广泛、深刻、持久。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给经济要素调整创造了时机,旅游业也可从相关宏观政策中受益,重新进行行业调整与升级。洛阳旅游业应该准确分析和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针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抓住地方经济的发展契机,调整旅游业发展策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旅游目的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松敏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旅游业发展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粤西作为广东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如何抓住经济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海洋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实现粤西海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对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粤西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粤西海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提出粤西海洋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雷   姜培坤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各个行业领域的参与。与其他行业不同,种植业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有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推进种植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梳理了种植业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和甲烷(CH_4)]主要排放源,包括过量施用氮肥、节水灌溉稻田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导致的N_2O排放;淹水稻田以及反刍动物造成的CH_4排放;除了上述直接排放,种植生产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间接碳排放。着重分析了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潜力,汇总了主要的减排增汇途径,包括旱地N_2O减排和稻田CH_4减排;通过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以及种植业废弃物热解炭化还田来增加种植业固碳增汇潜力。讨论了碳标签和碳交易对于推动中国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明确了种植业领域的减排增汇必须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避免盲目减排、过度减排,必须与种植业绿色发展协同进行,建立完善的保障和创新体系,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助力。参49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正华   刘芳  
基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作用机理分析框架,以碳排放概念为切入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2008—2019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探讨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上逐年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从小幅度波动到稳定向好的演变特征;(2)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从“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逐级向好发展;(3)从相对发展状况来看,二者呈现出从旅游业滞后—同步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演化历程;(4)系统协调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向;能源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为正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正华   刘芳  
基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作用机理分析框架,以碳排放概念为切入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2008—2019年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探讨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上逐年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从小幅度波动到稳定向好的演变特征;(2)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从“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逐级向好发展;(3)从相对发展状况来看,二者呈现出从旅游业滞后—同步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演化历程;(4)系统协调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为负向;能源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为正向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生产形式与营收类型,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罕梁   周玲强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