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6)
- 2023(18667)
- 2022(15620)
- 2021(14173)
- 2020(11829)
- 2019(26098)
- 2018(25779)
- 2017(49441)
- 2016(26891)
- 2015(29828)
- 2014(29056)
- 2013(28875)
- 2012(25956)
- 2011(22968)
- 2010(22589)
- 2009(21103)
- 2008(20534)
- 2007(17937)
- 2006(15659)
- 2005(13688)
- 学科
- 济(108711)
- 经济(108586)
- 业(97902)
- 管理(89783)
- 企(86263)
- 企业(86263)
- 方法(48550)
- 数学(38942)
- 数学方法(38525)
- 业经(35229)
- 农(34929)
- 财(32146)
- 中国(27057)
- 农业(24239)
- 务(23533)
- 财务(23445)
- 财务管理(23421)
- 企业财务(22098)
- 学(21568)
- 技术(20625)
- 贸(20465)
- 贸易(20457)
- 和(20027)
- 易(19802)
- 理论(19654)
- 制(19533)
- 环境(19490)
- 地方(19431)
- 划(18472)
- 策(16197)
- 机构
- 学院(382976)
- 大学(376731)
- 管理(154042)
- 济(150134)
- 经济(147135)
- 理学(133632)
- 理学院(132242)
- 管理学(130049)
- 管理学院(129386)
- 研究(122592)
- 中国(91999)
- 京(79754)
- 科学(78769)
- 农(70390)
- 财(67554)
- 业大(62181)
- 所(61596)
- 研究所(56426)
- 农业(55785)
- 江(55522)
- 中心(55318)
- 财经(54740)
- 经(49842)
- 北京(49455)
- 范(46829)
- 师范(46279)
- 州(44971)
- 院(44859)
- 经济学(43882)
- 商学(41439)
- 基金
- 项目(265255)
- 科学(207939)
- 基金(191852)
- 研究(190441)
- 家(168686)
- 国家(167216)
- 科学基金(144005)
- 社会(119963)
- 社会科(113750)
- 社会科学(113717)
- 省(105685)
- 基金项目(102197)
- 自然(95323)
- 自然科(93119)
- 自然科学(93091)
- 自然科学基金(91424)
- 划(87934)
- 教育(85811)
- 资助(77820)
- 编号(77299)
- 成果(59884)
- 重点(59025)
- 创(57225)
- 发(56879)
- 部(56359)
- 创新(52894)
- 课题(52365)
- 科研(51157)
- 业(50834)
- 国家社会(49070)
- 期刊
- 济(164701)
- 经济(164701)
- 研究(105255)
- 中国(66332)
- 农(64707)
- 学报(64014)
- 管理(58199)
- 科学(57310)
- 财(52992)
- 大学(47667)
- 学学(45480)
- 农业(44870)
- 教育(35859)
- 技术(34265)
- 业经(31327)
- 融(29534)
- 金融(29534)
- 经济研究(26387)
- 财经(25974)
- 业(25220)
- 经(22235)
- 问题(21182)
- 技术经济(19685)
- 科技(19508)
- 商业(19183)
- 版(18847)
- 图书(18310)
- 现代(18064)
- 理论(16816)
- 业大(16750)
共检索到544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瑶
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取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物流对我国流通业碳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数字物流对东部地区流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物流对流通业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施雄天
数字贸易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多促进碳减排、推动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深入剖析数字贸易在碳减排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同时结合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探讨对数字贸易碳减排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水平对碳减排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碳排放作用自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在生产侧,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显著超过结构效应;在消费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则呈现出促进碳排放的趋势;在调节效应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果,而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则有助于强化数字贸易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宝惠
<正>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各行各业纷纷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碳排放量。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也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领域,但旅游业的快速成长亦消耗大量能源,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已不容忽视~((1))。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敏 李艳
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设立对改善流通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发现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可以显著优化流通企业ESG表现。机制分析发现,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设立可以提高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和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改善流通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设立可以显著改善国有流通企业和成熟期流通企业的ESG表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数字金融作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能够通过提高区域创新水平进而深刻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最终作用于生态环境。本文在梳理数字金融对能源效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是数字金融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传导机制;第二,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对不同分位数处的能源效率存在不同异质性影响,能源效率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对邻近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一是要加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二是要加快我国自主创新进程,以创新驱动我国能源效率的提升;三是要充分借助数字金融的发展以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借助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发展,逐步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琦 闫婷
本文基于我国2007-2022年200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商贸流通业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实施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政策有助于降低商贸流通业碳排放水平,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是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政策促进商贸流通业碳减排的重要机制。此外,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非资源型城市商贸流通业碳减排过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嘉懿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贸易发展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碳减排影响还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对流通业碳减排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姿力
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能助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有力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2-2021年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金融会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绿色金融对流通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运用、因地制宜完善碳减排制度的建议,希冀有效促进流通业碳减排绩效提升。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流通业碳减排绩效 科技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维龙 彭影 胡续楠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技术进步与结构转型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在显著增加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推动绿色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其原因在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能源回弹效应超过了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的节能效应。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但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其中,制造业结构转型具有减排效应,而农业和服务业由于产业结构低端化,其转型导致节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政府绿色数字化治理环境能够强化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结论可为“双碳”目标下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及节能减排行动方略的制定带来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珺 邹乔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转型成为流通行业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在“双碳”视角下,构建涵盖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环境保护5个维度的绿色转型指标体系,测度选取的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物流业绿色转型水平,并基于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物流业绿色转型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物流业绿色转型可正向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东中部地区物流业绿色转型显著驱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促进作用不显著。针对上述研究,文章从强化绿色物流法制环境建设、加快物流绿色化发展、打造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氛围提出政策启示,以期加速物流业绿色转型与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慧玲
基于纳什均衡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绿色供应链中政府和企业关于减排问题的行为博弈。首先根据政府服务大众的职能,创新地以社会福利函数表征了政府目标函数,求解得出政企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为:监管、低碳化生产,并对纳什均衡的成立条件做出了合理的经济学解释。然后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博弈参与者的不完全理性,修改了政府目标函数。利用双种群演化博弈论描述了政企博弈的过程,剖析出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赋予了经济学含义。最后比较了两种博弈分析的不同点,结合计算得出的博弈均衡策略,分别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只有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协同努力,政府严格监管且企业自主减排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翠 李立民
我国正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企业大消耗、大排放的特点与碳中和的理念相违背,亟需采用合理举措转型升级。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物流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物流企业碳减排效率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其作用的机制路径。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发展与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性,绿色金融能够缓解物流企业融资约束,提高资金流通效率,为物流企业碳减排和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加快金融创新,推动绿色金融与物流企业碳减排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物流企业 碳减排 碳中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时代产物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同时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数字贸易与碳排放分析框架,讨论数字贸易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至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及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该效应在地区之间呈现出北方强于南方、中西部强于东部的异质性特征;生产端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贸易通过产出规模效应会削弱碳减排效应,而通过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增强碳减排效应;在消费端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增强效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削弱效应。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碳减排效应 动态空间计量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