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6)
- 2023(14847)
- 2022(12646)
- 2021(11736)
- 2020(9600)
- 2019(22033)
- 2018(21839)
- 2017(42598)
- 2016(23280)
- 2015(25713)
- 2014(25817)
- 2013(25531)
- 2012(23248)
- 2011(20935)
- 2010(20873)
- 2009(18922)
- 2008(18332)
- 2007(16243)
- 2006(14207)
- 2005(12636)
- 学科
- 济(92790)
- 经济(92669)
- 管理(72185)
- 业(65832)
- 企(56147)
- 企业(56147)
- 方法(39663)
- 数学(33856)
- 数学方法(33466)
- 财(25442)
- 农(25330)
- 中国(23869)
- 业经(23103)
- 制(21817)
- 学(20293)
- 地方(19297)
- 环境(18031)
- 农业(16444)
- 务(15948)
- 财务(15877)
- 财务管理(15841)
- 体(15713)
- 贸(15591)
- 贸易(15583)
- 和(15499)
- 技术(15336)
- 理论(15261)
- 易(15122)
- 企业财务(15081)
- 划(14714)
- 机构
- 大学(327427)
- 学院(327254)
- 济(130928)
- 管理(130687)
- 经济(128100)
- 理学(113310)
- 理学院(112076)
- 管理学(110317)
- 管理学院(109728)
- 研究(108519)
- 中国(78992)
- 京(69496)
- 科学(66393)
- 财(61465)
- 所(53300)
- 农(49811)
- 财经(48891)
- 研究所(48416)
- 中心(48399)
- 业大(48066)
- 江(47765)
- 经(44236)
- 北京(43734)
- 范(42636)
- 师范(42241)
- 院(40065)
- 经济学(39290)
- 农业(38687)
- 州(38399)
- 财经大学(36296)
- 基金
- 项目(226248)
- 科学(178695)
- 研究(168662)
- 基金(163632)
- 家(141554)
- 国家(140384)
- 科学基金(121094)
- 社会(106184)
- 社会科(100682)
- 社会科学(100659)
- 省(89354)
- 基金项目(87192)
- 自然(77612)
- 教育(76757)
- 自然科(75704)
- 自然科学(75689)
- 划(74619)
- 自然科学基金(74320)
- 编号(68996)
- 资助(66385)
- 成果(56120)
- 重点(50800)
- 部(49749)
- 发(49124)
- 课题(47909)
- 创(47571)
- 制(44866)
- 创新(44346)
- 国家社会(43280)
- 教育部(42897)
- 期刊
- 济(145451)
- 经济(145451)
- 研究(97313)
- 中国(61408)
- 学报(49987)
- 管理(48832)
- 财(46841)
- 科学(46779)
- 农(45992)
- 大学(38426)
- 教育(37127)
- 学学(36219)
- 农业(31718)
- 技术(28275)
- 融(26862)
- 金融(26862)
- 业经(24811)
- 财经(23766)
- 经济研究(22806)
- 经(20324)
- 问题(18981)
- 科技(16378)
- 理论(16030)
- 图书(15704)
- 技术经济(15561)
- 业(15423)
- 现代(15159)
- 版(14880)
- 实践(14602)
- 践(14602)
共检索到473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乔榛 张志欣
“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是社会各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企业在“双碳”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有以下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控制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新增产能;二是不断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更好地响应“双碳”目标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引领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市场监督体系,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双碳”目标引导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推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红
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各行业重要的转型方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旅游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的联动效应,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高敏感行业。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凭借其较强的综合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成为绿色低碳产业的新引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柱
本文基于市场价格理论视角,分析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导产业结构转型的基本路径,得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变不同层次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改变相关产业的获利能力,引导资源向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获利能力相对提高的产业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而后通过计算居民八大类消费品的消费比例与轻重工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出衣食等相对低层次的消费比例变化与轻工业比例变化高度正相关,交通通讯、医疗和文化娱乐等相对高层次的消费比例变化与重工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变化高度正相关,说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存在相关性,间接验证了上述基本路径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市场价格理论 消费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金融 创新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民书 刘名远
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不同于经济资源性产业结构趋同,它是由于现行制度缺陷原因而非经济资源禀赋因素造成的。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绩效考核机制与金字塔式政治晋升模式、市场机制、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等制度性因素及其对区域产业分工的影响,得出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产生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转变政治晋升观念,加强区域地方政府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分工、产业协同推进"的产业定位,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产业分工体系等对策路径来有效规避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
关键词:
制度 产业结构趋同 资源配置 对策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从碳排放规模与碳排放强度两个维度分析1997年以来京津冀的碳排放特征,探讨了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碳排放规模相差很大,河北省碳排放份额占近八成,京津冀减碳需以河北省为重点;钢铁和电力是河北省碳排放规模扩大、碳排放强度增强的重点行业,应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特别是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推动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将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京津冀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正明 赵晶 王为东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还会通过中介变量的传导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间接影响,科技发展水平、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抑制作用。规范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的投入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兆峰
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优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传导机制与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要是通过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两个主体进行传导,并最终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经营模式、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等途径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怡
本文聚焦普惠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普惠金融的内涵、特点基础上,运用单部门静态分析模型与静态、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证明基于普惠金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探讨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消费端等路径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结合实践探索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熠 靳曙畅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林 苏昕
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针对当前我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内涵与一般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规律,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达到产业发展生态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性、高度化的目标,探寻相应的实施路径对于建立完善的渔业产业生态系统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业生态学 海洋渔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晓曦 苗领 王彦杰
立足国家“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双碳”目标实现进行研究,揭示数据要素赋能生产方式低碳转型、数字技术赋能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兴产业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消费理念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传导机制。剖析数字基础设施是高碳来源、碳数据管理平台和体系尚未完善、碳交易体系尚未完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绿色化有待提高等关键问题,并提出推进数字新基建节能降碳、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健全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吸引及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以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筱 马芮琪 樊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物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作用日益明显。为解决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基于物流经济贡献率与产业结构优升级率构建协整检验模型,测度物流业与产业结优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背景,运用灰色关联对两者相关指标数据实证测算,得出各因素之间关联度,从而确定湖南省物流业与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关联因素,为湖南省物流业与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 产业结构优化 关联机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茂初 赵天爽
为研究碳减排的政策效应,探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合理路径,根据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份26个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基于Kaya恒等式LMDI分解法和变异系数法(CV),可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区域产业同构会弱化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增长的负向驱动作用;我国主要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明显且整体呈扩大趋势,依据碳生产率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碳减排空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兼顾产业区域分工,将碳生产率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作为产业政策和碳减排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