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8)
- 2023(15175)
- 2022(13010)
- 2021(12136)
- 2020(9902)
- 2019(22813)
- 2018(22728)
- 2017(43472)
- 2016(24012)
- 2015(26904)
- 2014(27191)
- 2013(26569)
- 2012(24326)
- 2011(21939)
- 2010(21842)
- 2009(19964)
- 2008(19478)
- 2007(17346)
- 2006(15206)
- 2005(13517)
- 学科
- 济(89668)
- 经济(89535)
- 管理(76407)
- 业(66991)
- 企(57441)
- 企业(57441)
- 方法(39957)
- 数学(34057)
- 数学方法(33610)
- 财(26740)
- 中国(24797)
- 农(24144)
- 学(22555)
- 制(21576)
- 业经(21021)
- 环境(19579)
- 地方(17378)
- 务(17237)
- 财务(17159)
- 财务管理(17124)
- 理论(17072)
- 企业财务(16300)
- 和(16278)
- 划(15802)
- 银(15779)
- 银行(15728)
- 农业(15687)
- 体(15594)
- 融(15250)
- 金融(15242)
- 机构
- 大学(339670)
- 学院(337790)
- 管理(132990)
- 济(129780)
- 经济(126767)
- 理学(114848)
- 理学院(113567)
- 研究(112392)
- 管理学(111543)
- 管理学院(110933)
- 中国(83199)
- 京(72363)
- 科学(70268)
- 财(63253)
- 所(56260)
- 农(54790)
- 业大(51438)
- 研究所(51215)
- 中心(50612)
- 财经(49972)
- 江(49768)
- 北京(45532)
- 经(45252)
- 范(44271)
- 师范(43809)
- 农业(42914)
- 院(41230)
- 州(40054)
- 经济学(38825)
- 财经大学(37095)
- 基金
- 项目(233436)
- 科学(183253)
- 研究(171254)
- 基金(168677)
- 家(146956)
- 国家(145734)
- 科学基金(125112)
- 社会(106872)
- 社会科(101117)
- 社会科学(101091)
- 省(91959)
- 基金项目(89428)
- 自然(81501)
- 自然科(79521)
- 自然科学(79503)
- 教育(78922)
- 自然科学基金(78042)
- 划(77400)
- 编号(69905)
- 资助(69085)
- 成果(57616)
- 重点(52177)
- 部(51086)
- 发(48870)
- 课题(48766)
- 创(48669)
- 创新(45412)
- 制(44816)
- 科研(44579)
- 教育部(43825)
- 期刊
- 济(142565)
- 经济(142565)
- 研究(98916)
- 中国(66937)
- 学报(56044)
- 科学(50145)
- 农(49831)
- 财(49506)
- 管理(49299)
- 大学(42369)
- 教育(40648)
- 学学(39878)
- 农业(34113)
- 技术(29242)
- 融(29172)
- 金融(29172)
- 财经(24423)
- 业经(23104)
- 经济研究(21893)
- 经(20722)
- 问题(18208)
- 图书(17445)
- 业(17070)
- 科技(16708)
- 理论(16475)
- 版(16389)
- 技术经济(15168)
- 实践(15095)
- 践(15095)
- 现代(14845)
共检索到493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曹梦石 徐阳洋 陆岷峰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绿色资本的投入。由于资本具有增值性、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投资的高虚拟性和投机性等特征,其流动对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经济量质并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更多数字红利、增加就业机会、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也可能助推行业泡沫、诱发通货膨胀、扰乱市场秩序、阻碍制造业稳步发展、危害经济安全。因此,实现"双碳"目标,要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下的资本运行体制与机制,通过财税政策激励绿色投融资,建立金融机构高管薪酬与绿色绩效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绿色资本投资方向的引导力度,加强对垄断资本的监督与管理,不断完善引导资本有序流动的法律体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遥 任玉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中国于2020年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也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融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的作用有待更进一步发挥。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出发,并通过进一步阐述绿色金融的国际进展,形成绿色金融发展三阶段的特点分析,明确当前《巴黎协定》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此全球宏观大背景下,立足“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传统发展方式与新兴发展力量的影响,结合对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及市场定价方面的主要功能的分析,从政策、市场、生态融合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要实现“双碳”目标,将对绿色金融发展所提出地更高需求;并在对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后,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空间及深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政策、市场、配套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对未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以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按期实现提供支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丽洁
在“双碳”目标下,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形成绿色化新趋势,这对深层次、全方位打开对外贸易格局,加速对外贸易产品优化以及资源配置,降低传统国际贸易成本,扩大效益空间具有巨大效益。围绕“双碳”目标以数字赋能推进对外贸易绿色化发展方向,研究数字赋能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目前所存在的矛盾冲突,解决当前新旧矛盾,从构建理论体系、培育高水平人才、深化数字产业融合等方面,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经纬 李小红 宋鹏
“双碳”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面向绿色技术颠覆和绿色技术轨道跨越的突破式绿色创新对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研究尚未充分关注到在“双碳”目标情境下如何触发企业开展突破式绿色创新的问题。为此,通过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框架,结合287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双碳”目标关注-企业双重感知-突破式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分析知识权力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的实证结果表明:“双碳”目标关注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绿色创新,企业绿色创新使命感和市场绿色压力感知在两者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知识权力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正向调节“双碳”目标关注与绿色创新使命感的关系,而负向调节“双碳”目标关注与市场绿色压力感知的关系。上述研究结论打开了“双碳”目标关注对突破式绿色创新影响机制的“黑箱”,为“双碳”目标下企业突破式绿色创新的触发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正南 张超华 罗雨森
制造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随着我国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如何科学合理地衡量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评价问题。论文通过运用BSC与SCOR模型确定“双碳”目标下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采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基于欧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模型对我国5家上市制造企业2020年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这5家制造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均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绩效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正南 张超华 罗雨森
制造业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随着我国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如何科学合理地衡量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评价问题。论文通过运用BSC与SCOR模型确定“双碳”目标下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采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利用基于欧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模型对我国5家上市制造企业2020年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这5家制造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均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绩效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凯
近年来,我国初步构建起以环境保护税、税种绿色转型、绿色税收政策为主体的绿色税制框架。绿色税制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立足微观机制、着眼供需两端的影响机制,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税制绿化率、绿色税收负担率仍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关税种调控范围有限、约束效果不强,绿色税收政策激励效果不佳、预期引导效果有限。新时期,应进一步明确短中长期推进节奏和改革重点,以丰富和完善绿色税种为核心,以推动相关税种绿色转型为重点,加快完善绿色税收政策,强化激励约束和引导效果,有效实现“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税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学民 廖世明 任颋
“双碳”目标对我国环境污染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资本储存(GCS)是世界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探索方向。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GCS的空间分布、集聚模式和演化特征,并以雾霾为例实证检验GCS对污染防治的空间影响。结果显示:GCS在全局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伴随着动态演化在局部形成明显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基于植树造林的GCS可以显著减轻雾霾污染;基于园林绿化的GCS并未发现其对缓解雾霾污染的积极作用;森林火灾等自然排放源和湿度、降雨、日照等不利气象条件一定程度掩盖了地区GCS的空气污染防治效果。因此,除了森林覆盖、人工造林携手共存“绿色资本”以外,还需要构建科学公平的大气污染治理评价体系来降低自然排放源、气象条件等客观因素干扰,以提高各地区各部门环境改善的积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学民 廖世明 任颋
“双碳”目标对我国环境污染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资本储存(GCS)是世界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探索方向。基于2005—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GCS的空间分布、集聚模式和演化特征,并以雾霾为例实证检验GCS对污染防治的空间影响。结果显示:GCS在全局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伴随着动态演化在局部形成明显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基于植树造林的GCS可以显著减轻雾霾污染;基于园林绿化的GCS并未发现其对缓解雾霾污染的积极作用;森林火灾等自然排放源和湿度、降雨、日照等不利气象条件一定程度掩盖了地区GCS的空气污染防治效果。因此,除了森林覆盖、人工造林携手共存“绿色资本”以外,还需要构建科学公平的大气污染治理评价体系来降低自然排放源、气象条件等客观因素干扰,以提高各地区各部门环境改善的积极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鑫 夏宏文
作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金融制度安排,绿色信贷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本要素市场。本文基于中国2007—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了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将助推高污染行业发展,抑制企业创新投入,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而抑制绿色信贷规模。此外,本文识别出在资本要素扭曲程度、时间及区位条件差异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信贷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关结论为政府进一步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更为有效的差异化绿色信贷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资本要素市场扭曲 绿色信贷 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应友 侯霞
建立碳信息披露与共享机制是推进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监督奖惩机制亟须完善、碳信息披露共享与互动机制亟须建立、碳信息披露内容及渠道亟须规范的现实挑战,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适应国情的企业碳信息披露与共享的工作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引导企业碳信息披露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企业应提高碳信息披露与共享的认识,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竞争力。同时,应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推动建立绿色金融与碳信息披露联动机制,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碳信息披露与共享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莎 林嘉琪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迅速,已成为助力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金融工具,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广绿色保险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潜力。然而,囿于大湾区内“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性,构建大湾区绿色保险制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立足大湾区绿色保险的实践状况,借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外有益的制度经验,构建大湾区绿色保险制度,在总体思路上应以激励性机制为主、规制性机制为辅,在具体内容上应适时扩容绿色保险内涵,并建立包括投保机制、承保机制和保险费率机制等要素的绿色保险体系,在实施进程上应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大湾区绿色保险的区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