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7)
2023(5933)
2022(4930)
2021(4282)
2020(3292)
2019(7366)
2018(7217)
2017(13152)
2016(6729)
2015(6840)
2014(6788)
2013(6721)
2012(5985)
2011(5417)
2010(5324)
2009(4716)
2008(4454)
2007(4116)
2006(3574)
2005(2919)
作者
(18008)
(15118)
(14901)
(13938)
(9414)
(7180)
(6451)
(5685)
(5549)
(5276)
(5271)
(4995)
(4887)
(4670)
(4567)
(4519)
(4499)
(4382)
(4336)
(4294)
(3624)
(3585)
(3480)
(3472)
(3392)
(3385)
(3337)
(3200)
(3164)
(2960)
学科
管理(29912)
(26768)
(25133)
经济(25120)
(24963)
企业(24963)
技术(13859)
技术管理(11340)
环境(10638)
方法(9737)
业经(7844)
(7189)
中国(6670)
数学(6571)
数学方法(6506)
理论(6310)
(6105)
(6071)
(5884)
(5360)
地方(5043)
农业(4520)
规划(4504)
(4393)
环境规划(4393)
财务(4389)
财务管理(4385)
产业(4345)
资源(4289)
企业财务(4219)
机构
学院(96071)
大学(91967)
管理(41611)
(36646)
理学(36177)
经济(35941)
理学院(35819)
管理学(35378)
管理学院(35173)
研究(27519)
中国(20090)
(18269)
科学(17051)
(16167)
(14640)
(14130)
师范(14013)
财经(13157)
中心(12771)
商学(11927)
(11843)
(11830)
(11801)
商学院(11780)
业大(11497)
北京(11316)
师范大学(11196)
研究所(10841)
(10595)
经济管理(10465)
基金
项目(67466)
科学(56046)
研究(51612)
基金(49451)
(42618)
国家(42255)
科学基金(38209)
社会(34673)
社会科(33005)
社会科学(33001)
(29442)
基金项目(27321)
自然(24333)
自然科(23759)
自然科学(23755)
教育(23606)
(23483)
自然科学基金(23391)
(21139)
编号(19249)
创新(18526)
资助(18246)
(16159)
重点(15143)
国家社会(14263)
课题(14245)
(14097)
(13941)
(13824)
成果(13786)
期刊
(41010)
经济(41010)
研究(24557)
中国(18558)
管理(17358)
科学(13040)
教育(12345)
(12148)
学报(9901)
技术(9251)
(8286)
业经(8219)
大学(8090)
科技(8045)
学学(7597)
(7377)
(6527)
旅游(6527)
(6527)
农业(5990)
经济研究(5771)
财经(5746)
技术经济(5701)
(5660)
金融(5660)
学刊(5250)
旅游学(5245)
游学(5245)
(5032)
商业(5023)
共检索到134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强  王秋娜  
一、发挥旅游业节点作用,助力“双碳”目标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先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0%的目标。因此,围绕双碳目标促进社会各行业节能减排,成为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曹恩桓   杨璐瑜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统筹国内国际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旅游业的规模性发展已产生不可忽略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是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琳  吴文智  冯学钢  
[目的]通过充分发挥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对于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构建的作用,实现价值共创视角下乡村旅游价值链的重构,解决乡村旅游产业中消费者需求和产业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推动乡村旅游高效、有序、协调、综合发展。[方法]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系统论方法,探索性重构乡村旅游价值链。[结果](1)价值共创引导下的乡村旅游价值链是由基本价值活动、辅助价值活动和价值共创活动共同组成,通过虚拟价值链和传统价值链的互动与融合,实现乡村旅游价值链的新价值创造。(2)价值共创活动是以虚拟价值链为基本特征,以"产消者"创新社区为表现形式,依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创新性赋予旅游者产品生产者和旅游消费者的"产消者"双重属性,通过将消费者从传统价值链的幕后拉向幕前,实现乡村旅游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增值。[结论]价值共创引导的乡村旅游价值链需要依托平台思维、共享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建设,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形成的价值链的开放和互动对于实现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贾广美  姚延波  范雪丰  刘欣  
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的消极体验逐渐受到关注,以往仅聚焦积极层面的研究已不足以解释双方互动的复杂性。基于此,文章从共创和共毁双重视角,以脚本理论和逆转理论为基础,探究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互动能否导致价值共创和共毁双重结果。通过对成年子女与父母双方访谈以及网络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成年子女与父母在旅游中通常经历4种互动类型,即协作和参与、依赖和确认、倾诉和分享,以及学习和关爱。每类互动因双方运行脚本一致性及动机逆转状态不同,存在价值共创和共毁双重潜力。具体而言,成年子女和父母互动脚本一致性是导致价值共创或共毁的前提,但脚本不一致不一定导致价值共毁,还取决于双方动机激活情况。当价值共毁发生后,成年子女和父母会积极进行价值恢复,恢复措施体现为共同恢复和自我恢复两种形式,并且与自我恢复相比,共同恢复更可能实现共毁向共创的转化。研究结论为家庭旅游研究及营销提供重要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生产形式与营收类型,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罕梁   周玲强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承照  欧阳燕菁  
“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作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目标,具有三重性:制约性、引导性和激励性,“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1)。这是中国顺应全球低碳发展大势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既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战略之举。旅游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肩负着同样重要的环境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立   顾至欣   郭剑英  
以旅游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为起点,通过设计四种不同的旅游线路,重点分析交通方式、住宿形式、旅游活动内容等不同旅游环节对碳排放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近郊游相比,省际游交通碳排放最高可达近郊游的18.9倍和73.5倍。在同样选择快捷酒店的情况下,省际游住宿碳排放量是近郊游的8.9倍和13.3倍。随着旅游距离的增加,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逐渐增大。近郊游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为25.4%,而省际游三亚交通碳排放占比高达53.4%,超过了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比。1次近郊游产生的碳排放所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约168.8 m2,而省际游青岛和海南三亚所产生的碳排放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高达1 423.77 m2和2 948.74 m2,省际游所需碳汇森林面积是近郊游的8.43倍和17.47倍。研究结论对旅游政策的制定、节假日规划以及旅游线路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宝惠  
<正>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各行各业纷纷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碳排放量。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也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领域,但旅游业的快速成长亦消耗大量能源,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已不容忽视~((1))。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立   顾至欣   郭剑英  
以旅游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为起点,通过设计四种不同的旅游线路,重点分析交通方式、住宿形式、旅游活动内容等不同旅游环节对碳排放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近郊游相比,省际游交通碳排放最高可达近郊游的18.9倍和73.5倍。在同样选择快捷酒店的情况下,省际游住宿碳排放量是近郊游的8.9倍和13.3倍。随着旅游距离的增加,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逐渐增大。近郊游交通方式碳排放占比为25.4%,而省际游三亚交通碳排放占比高达53.4%,超过了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比。1次近郊游产生的碳排放所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约168.8 m2,而省际游青岛和海南三亚所产生的碳排放需要的碳汇森林面积高达1 423.77 m2和2 948.74 m2,省际游所需碳汇森林面积是近郊游的8.43倍和17.47倍。研究结论对旅游政策的制定、节假日规划以及旅游线路规划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红喜  何彪  刘琼  周霄  
共享经济背景下出现的多种民营度假租赁业态打破了住宿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民营酒店企业抱团取暖、共创共享的意愿强烈,但亟需有效的理论指导,虚拟社群以其网络化、信息化优势为民营酒店的价值共创实践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从旅游体验中价值共创的兴起入手,基于企业内外价值共创的已有理论研究,借助A虚拟社群共创平台探讨民营旅游企业间的价值共创实践,可知:虚拟社群中的价值共创行为主要围绕"分享、模仿、创新"展开,阶梯式管理是其有效手段,"信任"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机制,亟需通过规范行业秩序、创新管理手段、建设诚信机制、引入合法契约来加强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孝平  
本文在对服务主导逻辑以及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特点构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系统模型,对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主体、共创过程、共创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从调节旅游市场供需关系、激发旅游者参与意愿和提升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交互质量等方面提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管理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锬  郑定邦  
探讨价值共创行为对旅游APP顾客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旅游APP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价值共创DART模型,在APP技术特性背景下,构建了价值共创对APP顾客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新模型。通过设计量表、收集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APP的互动性、趣味性、有用性、易用性正向影响价值共创行为且作用效果依次递减;价值共创行为显著正向影响顾客体验价值,价值共创行为又透过体验价值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进而正向影响顾客持续使用意愿。价值共创能给顾客带来新的体验价值,因此,建议旅游运营商应当提升旅游APP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功能,新增旅游APP的顾客利他性互助功能,完善顾客能够获取即时信息的通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闻娟  汪维清  王晓腾  
旅游价值共创是近年来国内外营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国外学者对旅游价值共创概念的理解,分析了以产品、服务、顾客为主导的三种逻辑演进,构建了顾客提供价值、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顾客与顾客共创价值、多元主体协同共创价值四种价值实现机理模型,最后对未来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进行展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孝平  
本文在对服务主导逻辑以及价值共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特点构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系统模型,对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主体、共创过程、共创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论述,从调节旅游市场供需关系、激发旅游者参与意愿和提升旅游体验价值共创交互质量等方面提出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管理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