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48)
2023(12163)
2022(9902)
2021(8758)
2020(7216)
2019(15643)
2018(15424)
2017(29652)
2016(15966)
2015(17385)
2014(17202)
2013(17400)
2012(15749)
2011(14159)
2010(14303)
2009(13221)
2008(13193)
2007(12073)
2006(10996)
2005(9818)
作者
(46485)
(39281)
(39086)
(36737)
(24262)
(18920)
(17344)
(15366)
(14764)
(13607)
(13437)
(13163)
(12410)
(12238)
(12107)
(11873)
(11497)
(11417)
(11160)
(11074)
(9942)
(9509)
(9493)
(9085)
(8791)
(8667)
(8608)
(8605)
(7902)
(7685)
学科
(82862)
(78360)
经济(78275)
(66007)
企业(66007)
管理(60916)
(45828)
农业(30634)
方法(29897)
业经(28837)
(22829)
数学(22424)
数学方法(22264)
环境(19356)
地方(18411)
中国(17121)
(17085)
财务(17080)
财务管理(17070)
技术(16308)
(16284)
企业财务(16170)
(15458)
(15007)
(14239)
(13571)
(12389)
(12021)
理论(11460)
(11268)
机构
学院(239080)
大学(226794)
(105134)
经济(103323)
管理(98759)
理学(85487)
理学院(84700)
管理学(83623)
管理学院(83228)
研究(76383)
中国(61724)
(55112)
科学(47130)
(46076)
(45111)
农业(41751)
业大(40308)
(38202)
(37428)
中心(36377)
财经(35976)
研究所(34783)
(32533)
经济学(30722)
经济管理(30306)
(29255)
经济学院(27974)
(27904)
北京(27831)
师范(27683)
基金
项目(163330)
科学(132475)
基金(120975)
研究(120884)
(104878)
国家(103883)
科学基金(91416)
社会(81078)
社会科(76705)
社会科学(76685)
(67632)
基金项目(65580)
自然(58104)
自然科(56658)
自然科学(56648)
自然科学基金(55646)
(53913)
教育(51357)
编号(48500)
资助(46154)
(38552)
(37529)
(37156)
重点(36849)
(35693)
成果(35097)
创新(33983)
国家社会(33873)
(32729)
课题(31913)
期刊
(125688)
经济(125688)
研究(62819)
(57350)
中国(43474)
农业(38737)
管理(36418)
(35350)
科学(35319)
学报(33284)
业经(28643)
大学(26198)
学学(25773)
(22368)
金融(22368)
技术(20980)
(20313)
财经(17023)
问题(16940)
经济研究(16798)
资源(15143)
(14741)
技术经济(14489)
农村(14009)
(14009)
农业经济(14003)
教育(13738)
世界(12529)
(12448)
经济问题(12151)
共检索到348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妮  姚聪莉  张畅  
“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偏低,形成了“下游领跑、中游追赶、上游落后”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区域内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上游、下游和中游;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都存在显著的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种植业产值、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等因素对β条件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玮楠  刘霁瑶  赵敏娟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绿色发展内涵下,基于全要素生产框架构建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分析2009-2018年黄河流域87个地市(州、盟)的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检验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在研究期内呈稳定上升的走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分流域间表现出“下游领先、中游追赶和上游落后”的分布态势;(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的集聚和依存特征,效率重心呈波动式向西北方向转移;(3)从空间收敛性来看,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农业用水效率均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但相关变量收敛显著性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美景   王庆日   白中科   史泽宇   于潇   张冰松  
研究目的:构建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并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Tobit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国土空间利用综合效率表现出平缓增长趋势,不同空间类型表现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不同区域表现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不同城市类型表现为成长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成熟型城市。(2)综合效率等级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较高,下游地区农业空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3)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科学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治理,并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系统谋划转型发展道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岳海珺  郝云飞  刘文斐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构建MinDS模型测算2004~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中上游地区内部生态效率的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流域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右拖尾和极化现象;从内源性因素看,经济发展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从外源性因素看,人口密度差异对流域整体及中上游地区的驱动作用较高,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增强了对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解释力。研究创新:基于城市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规律,并从内源和外源两个层面揭示其成因。研究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广达  叶树旺  吴佳敏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加大了其重要支持措施的碳补偿制度完善,碳补偿制度的实施自然也为碳补偿审计提供需求。尤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地区,更应该重视碳补偿审计工作,以考核碳补偿效果,并作为环境治理有力政策工具。文章建构了碳补偿“三因素”审计模型,并通过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18年的碳补偿情况模拟实施审计全过程,重点对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和碳补偿额度进行核查,嵌入审计三阶段具体开展审计工作,厘清碳补偿活动中的补偿方受偿方,测算九省(区)2011—2018年的碳补偿和碳受偿额度。研究结果丰富了环境审计方法理论并对政府碳治理政策制定提供了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望暾   多中措   靳雪   杨艳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赋存高密度区,其绿色发展对黄河流域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收集2010—2021年相关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ML指数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陕西旅游绿色生产率(TGTFP)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时序发展上,2010—2021年内陕西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总量呈上升态势,其静态TGTFP唯有2017年实现有效,动态ML指数在2010—2013年和2014—2019年内实现有效,但其他年份均表现为无效,在发展过程中均呈左高右低的山峰型。(2)在空间分异上,TGTFP呈现“关中最强,陕北高于陕南”的分异特征,三大区域内部市域发展渐趋均衡,而三大区域间分化显著导致了陕西总差异扩大。(3)影响因素上,政府干预、环境规制及城镇化水平等外部因素对陕西旅游绿色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仍有强烈的内部阻力来自旅游总收入、旅游能源消费及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望暾   多中措   靳雪   杨艳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旅游资源赋存高密度区,其绿色发展对黄河流域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收集2010—2021年相关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ML指数及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陕西旅游绿色生产率(TGTFP)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时序发展上,2010—2021年内陕西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总量呈上升态势,其静态TGTFP唯有2017年实现有效,动态ML指数在2010—2013年和2014—2019年内实现有效,但其他年份均表现为无效,在发展过程中均呈左高右低的山峰型。(2)在空间分异上,TGTFP呈现“关中最强,陕北高于陕南”的分异特征,三大区域内部市域发展渐趋均衡,而三大区域间分化显著导致了陕西总差异扩大。(3)影响因素上,政府干预、环境规制及城镇化水平等外部因素对陕西旅游绿色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仍有强烈的内部阻力来自旅游总收入、旅游能源消费及碳排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椿  蒋晓辉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EBM模型,测度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采用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低于长江流域,但效率差距呈收敛态势;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历年均值下游最高、上游最低;研究期内,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的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显著提高,山西持续低下,但四川、内蒙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人均水资源量、节水农业发展水平、水库总库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宜卓  石悦泽  荆克迪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法,并基于黄河流量碳排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通过碳补偿修正系数和影子价格定价法,确定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等具体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