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2)
2023(14067)
2022(12212)
2021(11124)
2020(9274)
2019(21502)
2018(21372)
2017(41147)
2016(22387)
2015(24860)
2014(24917)
2013(24807)
2012(23225)
2011(21193)
2010(21227)
2009(19452)
2008(18651)
2007(16293)
2006(14702)
2005(12913)
作者
(66379)
(55299)
(55149)
(52266)
(35527)
(26474)
(24765)
(21678)
(21307)
(19832)
(19026)
(19012)
(17762)
(17629)
(17132)
(17104)
(16367)
(16121)
(15960)
(15894)
(13916)
(13748)
(13324)
(12836)
(12475)
(12406)
(12351)
(11868)
(11192)
(10920)
学科
(111943)
经济(111841)
管理(63602)
(56538)
(46183)
企业(46183)
方法(43764)
数学(38227)
数学方法(37796)
地方(27115)
(25126)
(24810)
中国(24447)
(22055)
业经(21844)
环境(19196)
农业(17045)
地方经济(16053)
(15887)
(15480)
(15335)
贸易(15326)
理论(14985)
(14704)
(14049)
(13527)
金融(13525)
技术(13307)
(12705)
银行(12658)
机构
大学(328112)
学院(325380)
(137779)
经济(135047)
管理(127588)
研究(115729)
理学(110738)
理学院(109430)
管理学(107480)
管理学院(106922)
中国(82914)
科学(72381)
(70310)
(59020)
(58684)
研究所(54242)
(52510)
(50945)
中心(50373)
业大(49059)
财经(47816)
(44111)
北京(43917)
师范(43698)
(43313)
经济学(42084)
(41915)
农业(41081)
(38260)
经济学院(37620)
基金
项目(225215)
科学(177213)
基金(163853)
研究(163133)
(143479)
国家(142391)
科学基金(121557)
社会(103466)
社会科(98020)
社会科学(97989)
(87795)
基金项目(87418)
自然(79317)
自然科(77387)
自然科学(77370)
自然科学基金(75976)
(73930)
教育(73488)
资助(67440)
编号(65234)
成果(52558)
重点(50982)
(49557)
(49375)
(46018)
课题(45304)
创新(43096)
科研(42856)
国家社会(42438)
教育部(42109)
期刊
(155748)
经济(155748)
研究(98189)
中国(57686)
学报(52574)
科学(49429)
管理(47430)
(46823)
(42281)
大学(39093)
学学(37012)
农业(32601)
教育(32397)
技术(28348)
(25274)
金融(25274)
经济研究(25015)
财经(23684)
业经(23298)
(20284)
问题(19942)
技术经济(17607)
(16324)
资源(16215)
图书(16144)
科技(15427)
理论(15426)
现代(14914)
(14380)
统计(14178)
共检索到476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芳芝   李玉林  
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任务,提升工业用水效率是实现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充分考虑现阶段工业绿色发展的“双碳”目标,将节水减排纳入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使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收敛检验,研究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工业用水效率、上中下游地区差距及收敛趋势。实证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工业用水效率整体提升缓慢,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工业用水效率位列前三,四川省和云南省比较稳定,湖南省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幅度较大,安徽省和贵州省则存在下降趋势;(2)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效率的总体差距、地区内差距均存在扩大趋势,上下游的地区间差距及波动幅度较大,且地区间与地区内差距的交互作用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程度最大;(3)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效率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不同地区的离散程度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下降,仅在2020~2021年间存在短暂的收敛趋势;但在整个样本期内存在典型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表明工业用水效率较低的地区在奋力缩小与较高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最终会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用水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建设、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宇   周文文   刘名武  
港口作为连接水陆运输和货物中转的关键节点,其运行效率影响着现代物流供应链的流通效率。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2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为实证分析对象,选取岸线长度、泊位数量、堆场面积为投入指标,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为产出指标,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港口运行效率,并构建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港口运行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港口整体运行效率呈增长趋势,港口整体运行效率和集装箱港运行效率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达到峰值。在长江经济带港口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港口城市GDP、港口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对港口运行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港口城市第三产业占比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应推进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规模化、协同化发展,提高港口运行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壮大腹地经济,促进港口与产业的良性互促。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传清  龚晨  
选用空间基尼系数、θi指数、区位商三种衡量方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水平较高,沿线11省市已基本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发展格局。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空间布局呈不断扩散趋势;劳动生产率、资本、创新能力是影响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本地市场和内需规模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力度不断增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欧阳宇俍  王遥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基于“双碳”发展目标与绿色资源配置背景,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构建影响达峰进度的因素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结合达峰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倪卫红  陆天鹏  岳晓伟  
本文首先分析物流效率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对接的影响,然后基于两者涵盖的25省物流相关的指标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了相关省份的物流效率。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物流效率总体上要高于"一带一路"重点省市;东部省市的物流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西南和东北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共同涵盖的省市,重庆和云南两省的物流综合效率偏低。存在物流短板的省市将会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对接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DEA有效省市的带头作用、优化边远地区物流资源配置、完善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广斌  张雅琴  
将科技创新分解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2个阶段,运用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效率差距较大。劳动者素质对技术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对外开放对技术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影响不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广斌  张雅琴  
将科技创新分解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2个阶段,运用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效率差距较大。劳动者素质对技术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对外开放对技术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影响不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慧  汪永豪  安敏  王丽杰  
准确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E-SBM模型(Super-Efficiency Slacks-Based Model)测度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结合泰尔指数分解探究其水资源绿色效率地区差异的形成根源,并采用ML指数方法(Malmquist-Luenberger)挖掘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内在原因;进而,利用水资源投入和水污染物产出的实际值与最优值的差异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的节水减排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有77.8%的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处于无效率,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布呈现为长江经济带下游>上游>中游;(2)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有昭通、丽江、攀枝花、贵阳、铜陵、湖州、绍兴、舟山和鄂州等9个沿线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处于下降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3)将节水潜力、污水减排潜力和工业废水减排潜力值分别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区间段,并将沿线45个城市分为“三高、二高、一高、中等和三低”5种类型,其中岳阳、马鞍山、黄石和荆州等4个城市属于“三高”类型;在空间格局上,节水减排潜力“三低”类型的城市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形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可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永亮  郭珊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总体差异随时间不断缩小,各年份绝对差异逐渐变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两极化趋势不断加大,且有重心东移趋势。武汉及重庆优势明显,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从时空集聚趋势和机理来看,随着时间的演进,空间碎片化还将存在,多中心的发展趋势会更加明显,逐步从核心边缘模式演变为多中心发展模式,进而形成带状网络空间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姜明栋  侯雅如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同时工业用水的猛增促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以及水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通过建立工业用水与城镇化之间的脱钩模型,利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面板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用水与城镇化的脱钩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对数迪氏指数法考察工业用水量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工业用水总体呈现脱钩状态,但"十一五"期间表现为弱脱钩状态,而"十二五"期间表现为强脱钩状态;(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脱钩关系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以及长江上游经济区明显处于不同的脱钩状态;(3)城镇化影响工业用水的四大效应中,技术效应抑制工业耗水,产出效应则促进工业耗水,而结构效应和人口效应对工业用水的影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据此,提出通过技术节水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剑锋  佟金萍  王慧敏  王圣  
基于全局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并运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度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且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2)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地区之间农业用水全局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业用水效率不仅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还会受到非邻接地区的影响;除了地理因素之外,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相近也有利于地区间农业用水主体相互学习高效率的用水模式,从而引发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整体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3)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量所占的比例高,会使得农业用水效率显著降低;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都会对农业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廷珺  孙睿  
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一带一路"沿线西部省份2003年~2013年的经济开放度,并采用DEA包络线分析西部各省开放型经济运行效率,发现其总体经济开放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省份经济开放程度与运行效率脱节,开放度受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为此,"一带一路"沿线西部省份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省市为核心发展城市群,重点扶持落后省份,注重开放的提质增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 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 519.46×10~(6)吨和4 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 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 519.46×10~(6)吨和4 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  
文章将生态效率分为工业生产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生态效率2个阶段,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Arcgis分析沿线各省份2007-2016年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FDI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工业生产阶段、环境保护阶段和全过程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生态效率值大幅度下降,各省份之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工业生产阶段的生态效率明显高于环境保护阶段。FDI在工业生产阶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优化未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