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1)
2023(4872)
2022(3622)
2021(2952)
2020(2303)
2019(5182)
2018(5107)
2017(10547)
2016(5671)
2015(5939)
2014(5971)
2013(6221)
2012(5876)
2011(5305)
2010(5033)
2009(4146)
2008(3872)
2007(3534)
2006(3040)
2005(2684)
作者
(15813)
(13174)
(13068)
(12629)
(7976)
(6179)
(5903)
(5131)
(4971)
(4606)
(4488)
(4364)
(4217)
(4177)
(4126)
(4120)
(4055)
(3746)
(3707)
(3633)
(3354)
(3250)
(3181)
(3039)
(2982)
(2958)
(2852)
(2640)
(2630)
(2527)
学科
(31360)
经济(31349)
管理(19019)
(16336)
(13998)
企业(13998)
方法(10836)
环境(10093)
数学(9503)
产业(9488)
数学方法(9439)
业经(8479)
地方(7844)
(7015)
中国(6865)
结构(6685)
(6418)
(5777)
(5557)
(5358)
技术(5215)
地方经济(5080)
(4713)
(4550)
农业(4438)
资源(4390)
规划(4256)
环境规划(4037)
体制(3992)
(3968)
机构
学院(81505)
大学(79297)
(40384)
经济(39853)
管理(32831)
研究(28769)
理学(28686)
理学院(28415)
管理学(28077)
管理学院(27937)
中国(20402)
科学(16525)
(16311)
(15362)
(13636)
经济学(13084)
财经(12606)
中心(12506)
研究所(12494)
经济学院(11892)
(11851)
(11766)
业大(11517)
(11400)
(10907)
北京(10077)
经济管理(9769)
(9587)
师范(9472)
财经大学(9387)
基金
项目(58274)
科学(47580)
研究(43202)
基金(43180)
(37382)
国家(37159)
科学基金(32684)
社会(29505)
社会科(28376)
社会科学(28370)
(23934)
基金项目(23058)
自然(20104)
自然科(19606)
自然科学(19603)
(19568)
自然科学基金(19281)
教育(18597)
资助(16726)
编号(15890)
(15356)
重点(13619)
发展(12926)
(12893)
(12885)
(12731)
国家社会(12719)
创新(12089)
课题(11423)
成果(11290)
期刊
(42953)
经济(42953)
研究(22896)
中国(13574)
管理(12875)
科学(11688)
(11051)
学报(10611)
(10336)
大学(8397)
学学(8180)
业经(7877)
经济研究(7407)
技术(7405)
农业(7148)
财经(6284)
(6047)
金融(6047)
问题(5863)
(5684)
教育(5313)
技术经济(5039)
商业(4658)
科技(4436)
统计(4077)
(4067)
现代(4014)
(3939)
经济问题(3899)
(3841)
共检索到114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江深哲   杜浩锋   徐铭梽  
本文构建并校准了一个包含内生能源与产业结构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以及其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能源生产技术的进步通过改变各产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而产业结构转型从能源需求侧减少了高排放化石能源的使用。结果显示,2009~2020年宏观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转变并显著降低了碳排放量,其累计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2020年中国年排放量的10%。同时,本文求解了“双碳”目标下最大化居民福利的碳税安排,发现内生税率随经济增长而快速上升,具有显著的发展阶段依赖性。在发展阶段早期实行较低的碳税税率可以维持更高的资本回报率,有利于资本积累、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熊文娟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双碳”目标下的碳减排路径分析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铭江  明波  李研  黄强  李鹏  吴萌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和能源基地之一。如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实现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在系统总结新疆主要能源的储量及分布的基础上,梳理现阶段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能源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能源绿色转型路径及相关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新疆能源系统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5%,碳减排任务异常艰巨;(2)新疆“弃风、弃光”问题严峻,弃电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要实现新疆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须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电力对外输送通道,推进“电气化新疆”进程,发展CCUS与大规模储能新技术等。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庞加兰  王薇  袁翠翠  
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国家金融学的理论背景,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估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能源结构优化指数,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于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呈现波动式增长,能源结构逐年优化;绿色金融发展通过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和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对能源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应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化体系建设、提升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以促进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雄化  
“双碳”议题下深圳新能源产业大有作为。将推动传统能源比重不断下降和新能源比重不断上升,利用以风电、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自主生产的清洁电力,以及氢能和燃料电池,使其逐步演变为主体能源,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将依托数字科技、金融、市场和制度优势,发展清洁电力、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将提高发展新能源的思想认识,打造新能源发展先行示范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湾区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制胜的对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袁继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主动承担全球环境责任、深度参与和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体现。青海省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致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支持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要高度重视税收在低碳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通过优化税收制度、完善税收政策、创新税收征管,寻求税收与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约化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毛涛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工业领域应加快低碳转型步伐,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用行政、市场、社会化管制措施,中国营造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业低碳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存在认识偏差、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领域积重难返等问题,还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度挖掘企业减碳潜力。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以正确的认识、健全的制度、重点的突破,加快工业低碳转型步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亚宁  
本文依据2016—2021年发电、用电数据,分析“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在电力生产供应结构变化、新能源业态发展、用电量增长重心的地区转移、电气化水平提高、用电结构中改善型用电增长、电力市场化机制的发展情况,得出我国电力结构在持续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通过分析2005—2021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说明了电力行业结构的优化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承诺做出了积极贡献,进而依据目前电力行业结构转型的趋势预测电力行业对碳减排的贡献;其后,从我国资源禀赋特点、煤电托底调峰功能、大规模能源接入、产业结构调整、电力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能源电力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亚宁  
本文依据2016—2021年发电、用电数据,分析“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在电力生产供应结构变化、新能源业态发展、用电量增长重心的地区转移、电气化水平提高、用电结构中改善型用电增长、电力市场化机制的发展情况,得出我国电力结构在持续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通过分析2005—2021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说明了电力行业结构的优化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承诺做出了积极贡献,进而依据目前电力行业结构转型的趋势预测电力行业对碳减排的贡献;其后,从我国资源禀赋特点、煤电托底调峰功能、大规模能源接入、产业结构调整、电力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能源电力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普照   魏甜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能源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战场,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其重要的实现路径及战略选择。本文梳理了相关文献,并对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和相关金融政策进行了整理,重点分析了金融科技和绿色信贷影响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本文以2012~2021年A股能源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设定数字化转型程度(DCG)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水平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绿色信贷对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提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和增加绿色信贷能够显著促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第二,政府干预在促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这表明金融科技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增加绿色信贷余额等方式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最终致力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姗姗   许彩慧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前沿端口,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正发生深度演变,全球性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正逐步形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主动作为,立足于全球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传导机理,探究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国内外双重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逻辑。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改革低碳绿色政策机制角度对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编者  
“双碳”目标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专题从碳资产管理角度介绍了财政新政策如何在企业中落地,以及跨国企业融入碳减排战略的经验借鉴等,详解企业应如何增强碳资产管理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显辉  
伴随全球气候变化日趋复杂,能源、环境和流通经济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双碳”战略的迫切之举。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广义嵌套空间计量模型,探析能源消费模式转型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这一调节变量研究二者间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能源消费模式转型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驱动效应,且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费模式转型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生的联动效应对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伟  熊俊杰  赵伟哲  李佳  王文烨  姜飞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提高智慧社区新能源消纳成为当前社区低碳发展的重点。本文从能源体制改革、相关技术发展、用户成本等角度出发,分析新能源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发展状况,指出现有新能源技术在智慧社区应用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对传统新能源消纳模式、智慧社区能源供求相关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影响智慧社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不同时段下市电价格、新能源设备出力特点、社区能源供求关系的差异性等,提出一种改变智慧社区新能源消纳的时序方法,通过转移各时段新能源出力,以增强社区能源供求相关一致性,提高新能源的利用价值;最后,通过两个社区案例对所提新能源消纳策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增强了负荷曲线与新能源出力曲线相关性,提高了社区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削峰填谷能力,提高了居民用能的经济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雯秦  郭淑娟  
运用SBMGML模型测度2019年我国3个省市绿色能源效率,并基于组态框架,结合NCA和fs QCA方法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环境规制和环保观念6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单一要素并不构成绿色能源效率的必要条件,但区域经济发展在产生高能效上发挥着普适作用;存在4种环境组态,呈现了不同区域绿色能源效率的多重提升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