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7)
2023(16458)
2022(13881)
2021(12719)
2020(10680)
2019(24425)
2018(24235)
2017(46157)
2016(25364)
2015(28410)
2014(28254)
2013(27478)
2012(25015)
2011(22611)
2010(22426)
2009(20659)
2008(20127)
2007(18134)
2006(15342)
2005(13197)
作者
(74899)
(62738)
(62646)
(59253)
(39604)
(30348)
(28361)
(24749)
(23607)
(22160)
(21129)
(21065)
(19842)
(19697)
(19428)
(19361)
(19347)
(18586)
(18095)
(18069)
(15774)
(15392)
(15208)
(14322)
(14235)
(14057)
(13834)
(13807)
(12627)
(12595)
学科
(101918)
经济(101810)
管理(75498)
(70735)
(59096)
企业(59096)
方法(51166)
数学(45125)
数学方法(44378)
(27352)
(26139)
中国(24982)
(23038)
业经(22770)
(20059)
贸易(20053)
(19519)
农业(18246)
理论(18192)
环境(18165)
地方(18018)
(17544)
(17201)
财务(17130)
财务管理(17088)
(16423)
企业财务(16180)
技术(16153)
(14840)
(14581)
机构
学院(366531)
大学(365323)
(142748)
管理(141438)
经济(139803)
理学(123593)
理学院(122232)
管理学(119617)
管理学院(118968)
研究(116110)
中国(84943)
科学(75895)
(75018)
(65947)
(63999)
业大(59679)
(58883)
中心(54626)
研究所(54198)
(53575)
农业(52550)
财经(52486)
(47649)
(47550)
师范(46928)
北京(45918)
经济学(43637)
(42892)
(41656)
技术(40364)
基金
项目(254522)
科学(199764)
基金(184722)
研究(178884)
(163680)
国家(162343)
科学基金(139025)
社会(112782)
社会科(106947)
社会科学(106914)
(101736)
基金项目(97828)
自然(93252)
自然科(91180)
自然科学(91154)
自然科学基金(89517)
(86000)
教育(84684)
资助(75522)
编号(72050)
重点(57993)
成果(56813)
(55244)
(54082)
(53775)
创新(50173)
科研(49920)
课题(49825)
计划(48844)
大学(47137)
期刊
(146632)
经济(146632)
研究(95043)
学报(65151)
中国(63687)
(58609)
科学(56628)
(50942)
管理(49706)
大学(48378)
学学(45938)
农业(39589)
教育(38902)
技术(33414)
(27027)
金融(27027)
财经(26137)
业经(25460)
经济研究(23773)
(22403)
(21363)
问题(19902)
(19540)
统计(18863)
技术经济(18305)
(17581)
科技(17562)
图书(17153)
商业(16927)
业大(16344)
共检索到508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佳佳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效应及间接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直接效应看,网络舆论可以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从间接效应看,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在网络舆论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发挥了链式多重中介效应,网络舆论可以经由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其中,中西部地区网络舆论影响碳排放的三条路径均显著存在,而东部地区主要通过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两类独立中介效应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并进行合理引导,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协作,加强不同区域间的联动,以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碳减排效应,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雨朦   杨丹辉  
我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最大的碳排放国,在数字化背景下,研究数字化投入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对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引入数字化投入的我国工业碳排放LMDI分解模型,使用OECD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定量评估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变化的绝对影响与相对贡献,重点关注数字化投入的作用。研究表明:2006-2021年,我国工业碳排放历年的增长量逐步减少,我国工业正处在减碳过程之中;分解结果中数字化相关的总效应为负,意味着数字化对于我国工业碳排放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数字化相关的规模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但在绝对值上技术效应大于规模效应,总体表现出“减碳”效果;分时期研究表明: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时期,数字化投入的减碳效果正在逐步加深;分行业研究表明:数字化相关效应的表现在工业各行业部门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基于此,应重视数字化碳减排效应,加速推进工业领域实现“数绿融合”;加大行业数字化投入,提升数字化低碳技术供给能力;鼓励不同行业部门特别是高耗能行业探索数字化减排新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缪东玲  杨娜  李巧  程宝栋  
中国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产业与空间集中性,对外直接投资会改变要素配置、影响高排放产业与高排放区域布局。中国持续扩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本国碳减排?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碳排量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3个主要途径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提出待检验的假说。其次,选取我国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3种效应和综合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中介机制,不同程度地加剧我国碳排放,通过产业结构中介机制会抑制我国碳排放;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效应大于产业结构效应,故对外直接投资最终会加剧我国碳排放。最后,基于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缪东玲  杨娜  李巧  程宝栋  
中国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产业与空间集中性,对外直接投资会改变要素配置、影响高排放产业与高排放区域布局。中国持续扩大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本国碳减排?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碳排量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3个主要途径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提出待检验的假说。其次,选取我国200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影响的3种效应和综合效应,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中介机制,不同程度地加剧我国碳排放,通过产业结构中介机制会抑制我国碳排放;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效应大于产业结构效应,故对外直接投资最终会加剧我国碳排放。最后,基于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吕桁宇   马春爱   汤桐   郝馥莹  
研究以政府创新补助为切入点考察政府创新补助对工业企业碳强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助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企业碳强度,通过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降低融资约束的独立中介渠道以及“降低融资约束→激励技术创新”的链式中介渠道降低工业企业碳强度,其中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独立中介效应占比最高。将政府非创新补助纳入对照研究表明,具有创新导向的政府补助激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缓解融资约束作用更强,降低企业碳排放力度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提升环境压力有助于发挥政府创新补助对于工业企业的碳强度治理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政府补助政策,最大化发挥其激励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并降低碳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新红  孙美娟  
文章以2014—2020年我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混合所有制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非高管员工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持股强度与持股广度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持股强度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为正,而持股广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为负,且该负面影响大于持股强度的正面影响,说明非高管员工的大规模持股会稀释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反而不利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在非高管员工持股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中,直接作用路径发挥了主要作用,贡献率为71.66%,而28.34%是通过间接作用路径实现的,其中风险承担路径的贡献率最高,为11.02%,融资约束路径及人才保留路径次之,分别为5.26%和5.12%。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应合理设计持股比例、持股范围等契约要素,以充分发挥员工持股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制度改革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剑波  罗志鹏  李峰  
本文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预期下推导预测出我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同时,建立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验证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直接预测。研究结论为:(1)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均方误差(MSE)为0.0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33%,表明模型泛化能力十分优秀,在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框架下,中国碳排放强度将在2030年达到0.9237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2.9755吨/万元下降68.96%;(2)在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分析中,预估中国2030年碳排放强度能够下降至0.9840吨/万元,相较于2005年2.9755吨/万元的碳排放强度下降66.93%;(3)将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碳排放强度预测值与LST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的表现更佳,两个模型对于2030年碳排放强度值的预测相差0.0603吨/万元,对于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幅预测相差2.03个百分点,验证了本文预测模型的稳健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媛媛  苏海洋  张莉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城市人口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密集使用。这些因素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碳排放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碳中和已成为每个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本文结合广州实际与能源结构、碳排放现状,提出关于“十四五”关键时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重点地区和领域的低碳减排发展、促进减污减排协同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与政策建议,对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都泊桦  
在碳排放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背景下,文章通过了解CGE模型的相关概念,构建模型结构,建立CGE碳排放减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GAMS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率、提高煤炭利用率、合理征税等路径,减少碳排放量,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庆康   林乐芬  
制造业大省的制造业低碳转型关系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局。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数据,分析样本省份制造业及其子行业的碳减排成效,并实证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省份制造业总体实现了制造业发展与碳减排目标的协同推进,但碳减排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且各子行业差异较大。实证发现,煤炭消费占比高是限制制造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提高产业发展质量、获得绿色技术专利、加大绿色金融支持等有助于促进制造业碳减排;行业人均资产是影响重点领域子行业碳减排成效的主要因素;是否涵盖高技术产业、煤炭消费占比、内部研发支出是影响非重点领域子行业碳减排成效的主要因素。推进制造业碳达峰应遵循“瞄准重点领域—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创新—强化环境规制—加大财金支持”的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  李梦龙  银艳艳  
本文基于2018年浙江、河南、陕西三省1020份农户“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专项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法研究“双碳”目标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低碳用能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户低碳认知在劳动力转移对Ⅰ兼户、Ⅱ兼户和非农户低碳用能影响路径中起中介作用,且中介作用略有差异。因此,本文建议政府针对不同生计农户采用不同的帮扶措施,加大低碳、节能宣传力度,并增强能源转型的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农村能源低碳转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  李梦龙  银艳艳  
本文基于2018年浙江、河南、陕西三省1020份农户“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生活能源”专项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法研究“双碳”目标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低碳用能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户低碳认知在劳动力转移对Ⅰ兼户、Ⅱ兼户和非农户低碳用能影响路径中起中介作用,且中介作用略有差异。因此,本文建议政府针对不同生计农户采用不同的帮扶措施,加大低碳、节能宣传力度,并增强能源转型的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农村能源低碳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瑾华  陈强远  
中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绿色转型研究由"增长的极限"转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从转型过程与转型绩效视角界定绿色转型内涵,并探究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两种方式对绿色转型的影响。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大视角梳理了体制机制障碍、意识障碍、技术障碍、资源障碍四重挑战,并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四大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环境规制措施;加快建立多效环境制度与工具体系;加快建立绿色制造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明娟  李强  殷文琦  宗鑫  周文瑞  
系统剖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厘清GA-BP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碳交易定价模型,用以刻画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情景设置、数值模拟不同情景下不同因素对碳交易价格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对于碳交易价格模拟具有可靠性,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情景下碳交易价格变化较大,构建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不仅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还能优化能源结构,其关键在于形成与碳排放交易体系相适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营造契合碳中和目标的政策环境。论文旨在为我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增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