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0)
- 2023(16004)
- 2022(13180)
- 2021(11867)
- 2020(9627)
- 2019(21395)
- 2018(21074)
- 2017(40736)
- 2016(21820)
- 2015(24214)
- 2014(24024)
- 2013(24311)
- 2012(22612)
- 2011(20403)
- 2010(21158)
- 2009(19709)
- 2008(19557)
- 2007(18240)
- 2006(16695)
- 2005(15248)
- 学科
- 济(104006)
- 经济(103896)
- 业(97769)
- 企(79165)
- 企业(79165)
- 管理(78075)
- 农(48544)
- 方法(35009)
- 业经(34989)
- 农业(32581)
- 中国(29629)
- 财(27665)
- 地方(26175)
- 数学(26168)
- 数学方法(25909)
- 制(21324)
- 技术(20923)
- 策(20550)
- 环境(19227)
- 务(19092)
- 财务(19056)
- 财务管理(19030)
- 贸(18537)
- 贸易(18520)
- 易(17993)
- 划(17976)
- 企业财务(17969)
- 和(17822)
- 发(16614)
- 银(16323)
- 机构
- 学院(323922)
- 大学(311891)
- 济(144596)
- 经济(141825)
- 管理(131304)
- 理学(111398)
- 理学院(110364)
- 研究(109700)
- 管理学(109056)
- 管理学院(108446)
- 中国(87224)
- 京(65722)
- 财(64850)
- 农(63945)
- 科学(62118)
- 所(54736)
- 江(53036)
- 中心(50705)
- 财经(49920)
- 研究所(48771)
- 业大(48730)
- 农业(48582)
- 经(45020)
- 经济学(41943)
- 州(41367)
- 北京(41365)
- 范(39683)
- 师范(39356)
- 院(39029)
- 经济管理(37713)
- 基金
- 项目(205371)
- 科学(164649)
- 研究(156665)
- 基金(148554)
- 家(127098)
- 国家(125821)
- 科学基金(110033)
- 社会(102693)
- 社会科(97351)
- 社会科学(97329)
- 省(84223)
- 基金项目(77900)
- 教育(68839)
- 自然(67800)
- 划(67746)
- 自然科(66224)
- 自然科学(66206)
- 自然科学基金(65057)
- 编号(64299)
- 资助(59167)
- 发(51310)
- 成果(50444)
- 创(46116)
- 重点(45575)
- 部(45074)
- 课题(44505)
- 业(43586)
- 发展(42561)
- 创新(42296)
- 国家社会(42090)
- 期刊
- 济(178546)
- 经济(178546)
- 研究(97240)
- 中国(70539)
- 农(65868)
- 管理(53514)
- 财(50724)
- 农业(44141)
- 科学(43861)
- 学报(41571)
- 融(36999)
- 金融(36999)
- 业经(35700)
- 大学(33334)
- 学学(31892)
- 教育(31714)
- 技术(31397)
- 经济研究(25779)
- 财经(24428)
- 业(23654)
- 问题(23614)
- 经(21262)
- 技术经济(19262)
- 世界(17731)
- 贸(17124)
- 现代(16909)
- 商业(16898)
- 经济问题(15961)
- 农村(15933)
- 村(15933)
共检索到511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若凡
绿色发展是促进农业生态保护与产业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增值、发展增能的必然途径。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为助力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需要以保持绿色、生态的产业优势为基础,以高效利用产业资源为支持,通过密切关注大众绿色消费需求,合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精品的绿色农产品的基础上,构建产业增值与绿色发展有机融合的产业链。
关键词:
“双碳” 绿色农业 产业链 发展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佳培 吴洋滨
“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发展制度、农业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即涵盖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方式的变革和技术人员的保障。在实践中,可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制度激励和环境检测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助力碳达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完成农业领域的“双碳”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絮
农业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下的热点之一。在详细分析“双碳”战略下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与特征要求的基础上,详细探讨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分散、市场驱动力量不足、技术设备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并从规模经营、发展机制、技术创新和人才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智慧农业 绿色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泗薪 陈佳旭
2009—2019年我国物流业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总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天然气的碳排放量远远低于汽油和煤炭的碳排放量。而我国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除了2013年、2015年略有上升,2009—2019年整体保持下降的趋势。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呈现对数函数曲线规律,即物流业碳排放量先是随着产值的上升而增加,然后增加的速率有所变小,最终逐渐稳定,这说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协调适应,但碳排放量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上涨。目前我国物流业绿色化改造存在六大制约因素,应全方位提升物流竞争力,促进绿色化改造与发展;紧密契合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低碳物流网络;健全供应链管理,打造低碳物流信息云平台;培养具有低碳思维的高端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科技创新能力;推行“绿色智慧物流”,增强物流业韧性;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低碳物流生态系统。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碳中和 碳排放 绿色化改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张怡 刘金硕
当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国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中国也正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大力推行碳减排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建筑行业面临普遍的碳排放总量大、用能技术和效率低等问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考虑建材生产、运输等建筑上下游产业,我国建筑领域年碳排放占总碳排放比例超过40%。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增建筑涉及建筑行业生产、流动和消费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本文探讨绿色建筑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借鉴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国际举措,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效基础上总结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姗姗 许彩慧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前沿端口,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正发生深度演变,全球性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正逐步形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主动作为,立足于全球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传导机理,探究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国内外双重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逻辑。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改革低碳绿色政策机制角度对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素 罗蓉
新时代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要求,对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意义。伴随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然而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绿色发展约束激励机制尚未完善、耕地资源趋紧问题亟待破解、绿色技术集成创新水平不高等现实困境,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产生较大阻力。“双碳”目标导向下,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应以完善绿色发展约束激励机制为要点,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全新动能;以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为靶向,提升耕地系统固碳减排能力;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抓手,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翌秋 徐丽 曹蕾
采用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翌秋 徐丽 曹蕾
采用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张哲晰
加快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农业力量不断引发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围绕"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认为,要充分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耕地数量质量压力较大、要素减量增效有待加强、科技创新潜力仍需释放、生产经营方式需要转型、相关制度规范亟待健全等重点问题,在思路上,统筹考虑供给安全和减排效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具体措施上,通过提高耕地质量、推动要素减量增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低碳科技供给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区域协同、加速形成农业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举措,从要素、产业、制度层面综合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易小燕 尚惠芳 邹秦琦 尹昌斌
[目的]2016年中央深改组提出《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由此如何建立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成为学界热议焦点,本文试图从农业全产业链视角建立精准的农业绿色生态补贴策略。[方法]以农业全产业链为视角,从农业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和品牌建设环节入手,讨论农业绿色生态补贴环节与推进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农业绿色生态补贴需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结果导向,以绿色高质量产品为目标导向,将补贴方式与金额与农业产业绿色化“挂钩”,明确补贴关键环节与责任主体,采取以奖代补、多元参与等方式,形成激励与管控相结合的补贴机制,提升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结论]基于以上思路,不同环节绿色生态补贴策略为:(1)生产环节补贴以化学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绿色技术采纳生产者为主,根据绿色生产评估结果获得相应补贴;(2)加工环节补贴按照加工产品等级补贴、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补贴等方面入手,提高加工环节绿色生态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科学性;(3)流通环节对农产品流通存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补贴;(4)品牌建设环节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利用补贴政策促进优质优价市场形成,实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芳 张菁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用模型,实证检验“双碳”目标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不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将碳排放纳入到两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后,流通产业发展的绿色赋能效应出现质的变化。第二,在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时,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显著;随着碳排放的增加,其绿色赋能效应表现为短期的衰减。文章最后提出要加强新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现代绿色流通的管理模式创新、重视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促进流通企业的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流通产业 绿色发展 碳排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张雪
<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问题促使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共识,而我国面对该问题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分别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战场,其能源治理方式直接关系“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双碳”背景下,城市亟待突破能源治理困境并实现绿色转型,这对于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