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1)
2023(12035)
2022(9819)
2021(8940)
2020(6948)
2019(15859)
2018(15669)
2017(28768)
2016(15893)
2015(17906)
2014(18079)
2013(17677)
2012(16834)
2011(15436)
2010(15630)
2009(14148)
2008(13694)
2007(12362)
2006(11483)
2005(10864)
作者
(46303)
(38891)
(38411)
(36646)
(24694)
(18629)
(17379)
(14994)
(14836)
(13999)
(13408)
(13244)
(12746)
(12525)
(12076)
(11898)
(11464)
(11338)
(11264)
(11244)
(10012)
(9650)
(9357)
(9056)
(8886)
(8762)
(8723)
(8681)
(7885)
(7780)
学科
(67344)
经济(67236)
管理(42324)
(37268)
(27095)
企业(27095)
地方(25616)
中国(23780)
(22809)
业经(17028)
方法(16500)
环境(16296)
(15708)
农业(15548)
(15273)
数学(13520)
(13465)
数学方法(13271)
地方经济(13109)
(12872)
银行(12847)
(12814)
金融(12811)
(12522)
(12510)
(11820)
贸易(11801)
(11216)
(10877)
(10039)
机构
学院(220729)
大学(217770)
(86556)
研究(84776)
经济(84362)
管理(76797)
中国(65427)
理学(63261)
理学院(62287)
管理学(61190)
管理学院(60738)
科学(51931)
(48798)
(43425)
(41824)
(39757)
中心(39253)
研究所(38836)
(38202)
(34475)
师范(34165)
业大(32061)
北京(31696)
(31577)
财经(30747)
(30718)
农业(30510)
(29932)
(27502)
师范大学(27397)
基金
项目(141163)
科学(109796)
研究(107818)
基金(97248)
(85049)
国家(84217)
科学基金(70483)
社会(66189)
社会科(62407)
社会科学(62396)
(58272)
基金项目(51171)
(48715)
教育(48681)
编号(45288)
自然(43369)
自然科(42130)
自然科学(42119)
自然科学基金(41271)
资助(38205)
成果(37857)
(37437)
课题(33885)
重点(32935)
发展(30013)
(29573)
(29480)
(29167)
(27923)
创新(27321)
期刊
(113329)
经济(113329)
研究(72770)
中国(57265)
(38598)
教育(33600)
学报(33515)
科学(32315)
(31811)
管理(29831)
(26425)
金融(26425)
农业(26043)
大学(25736)
学学(23573)
业经(20305)
技术(19942)
经济研究(16241)
问题(14900)
财经(14715)
(13758)
资源(13270)
图书(13175)
(12772)
(11869)
(11209)
(10992)
论坛(10992)
(10786)
科技(10614)
共检索到370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爱华   刘阳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双碳”战略中承担了标杆与示范作用,湾区城市践行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的经济社会转型。文章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通过综合分析高密度城区建设中面临的产业集群引进和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与低碳减排、生态资源禀赋价值转换等问题与挑战,围绕罗湖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低碳先锋城区”的目标要求,提出了三大核心策略:(1)建立产业低碳高质量评价标准,引导节能降碳产业升级;(2)坚持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构建生态低碳城区与绿色示范街区;(3)保障蓝绿空间资源优势,提升山水城区GEP战略价值。同时,针对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生态保障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双碳背景下高密度城区低碳发展路径,为其他城市和地区落实双碳目标、编制减碳背景下区域规划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等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莉莎  林嘉琪  
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迅速,已成为助力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金融工具,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广绿色保险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潜力。然而,囿于大湾区内“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特殊性,构建大湾区绿色保险制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立足大湾区绿色保险的实践状况,借鉴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外有益的制度经验,构建大湾区绿色保险制度,在总体思路上应以激励性机制为主、规制性机制为辅,在具体内容上应适时扩容绿色保险内涵,并建立包括投保机制、承保机制和保险费率机制等要素的绿色保险体系,在实施进程上应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大湾区绿色保险的区域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詹成   胡雪原   成金华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是判断城市是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和追赶脱钩模型,分析了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状态的动态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第一,区域内大部分城市已经逐步达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碳生产率实现了显著提高;第二,区域内大多数普通城市与模范城市之间在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两方面的差距均在扩大,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教育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和作用。教育合作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建设的基本路向,也是处理粤港澳三地教育关系的基本依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需要确立"湾区意识",赋予时代新内涵:着眼于长远全局,彰显教育"百年大计"的本质和在湾区建设中的特殊功能;着眼于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着眼于现代治理机制创建,建设活力湾区、法治湾区;着眼于融合性发展,构建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包容性成长,形成和而不同的"马赛克"式的湾区教育新图景。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涛  黄海燕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也是双碳目标政策下的现实追求。粤港澳大湾区追求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增长,提升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效应是关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而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安排能通过降低第二产业污染排放提升生态效应,绿色金融对促进第二产业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有很强的边际效应。未来大湾区各城市要在规划好各自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协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大湾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践行双碳目标,加快美丽湾区建设步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课题组  
单一城市向都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发展新潮流,能否实现"双转型",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大力推动"双转型",有效拓展新空间、打造新动能、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全球高端科技汇集地、全球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全球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美婷  胡振宇  
深圳作为国家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具有向国内外同类超大城市提供破解大城市病解决方案的任务使命。本文在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以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区为研究案例,深入剖析老城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提出打造集约紧凑的立体空间开发模式、构建以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对策建议来推动老城区复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龙玲玲   张笑扬  
新时代,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发挥桥梁纽带、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劳资关系、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东莞市为例,近年来商会组织服务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存在部分商会党组织引导力战斗力不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承接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分析提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规范商会管理、完善评估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政企亲情互动,加大对商会的引导支持和建设力度;引导商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依法治会、发挥平台作用、打造商会品牌文化等方面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肖建辉  
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点是物流系统化程度高、技术先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内生动力强。可用单位GDP的社会物流成本、单位物流成本的物流增加值、物流服务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指标评价物流业发展质量。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发展质量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物流业发展质量偏低表现为物流的成本高,服务水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较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等,其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不足,第三产业欠发达且发展不均衡,物流产业组织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物流技术应用不足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物流一体化程度不高,物流组织管理技术不强,铁路物流发展滞后和海关效率低下等。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质量,要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技术创新,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物流产业集聚,培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物流技术推广和应用,加速物流一体化进程,用技术推动物流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创新,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组织技术,深化铁路物流系统改革,加大海关改革力度,发展绿色物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卓泽林  杨体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指出了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中高校合作发展的重要性与发展方向,高校集群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城市群的动力源泉,在大湾区战略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目前,大湾区高校类型丰富、互补性强,集群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为充分认识和实现高校集群发展带来的独特战略价值,本文拟从"目标"、"特色"、"创新"、"竞争"和"品质"五个维度来探索其在区域中的发展导向。通过转变区域宏观战略、完善顶层设计、丰富高等教育功能多样性、转型高等教育服务职能和升级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等路径将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的构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雷丽  张帆  
首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绿色物流的背景,阐述了绿色物流概念;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绿色物流认识、绿色物流实施主导部门、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绿色物流发展的意义等多角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随后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物流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量化评价;最后根据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从社会、环境、资源和技术四个层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物流发展的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璇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湾区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发展具有集群效应的旅游经济,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边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滞后、部分节点城市网络功能较差;湾区内旅游特色同质化、定位模糊;非核心城市未能发挥资源优势等问题。大湾区内部需要通过旅游合作,统筹湾区内各城市发展,促进同城化、互动化,增强经济联系,建立经济规模,减少内部成本。因此,应认清城市网络角色,发挥功能优势;着重发展非核心地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程华  杨云志  韩剑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珠三角城市群正以崭新的发展理念.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融合,一个世界级大湾区正在我国的南海边强势崛起。商业银行应结合大湾区定位,借助行业集聚效应.围绕大湾区发展重点,挖掘投资机遇和区域内市场的特有需求。
关键词: 粤港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宁  马凌  朱竑  
2013年9、10月,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力图建立多边参与的、健康的全球经济合作机制,以打破美国主导的霸权式的全球经济架构,因而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新的区域概念提出,具有强烈的政治地理内涵。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实用学科的发展思维,而应置于较为宏观的政治地理视野中进行讨论。基于现代政治地理学对尺度政治、地缘文化和地缘经济等话题的关注,本文从3个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进行阐释和思考:(1)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本身是一种尺度提升的空间管治思维。面对湾区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多尺度、多元的城市(区域)竞合现状,设计通过尺度转换的方式处理和应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非常有效;(2)从地缘文化的角度来讲,粤港澳大湾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身份认同危机的挑战。运用恰当的文化策略解决(尤其是来自香港的)认同危机对于凝聚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向心力意义重大;(3)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讲,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置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诉求以及经济发展本身对权力运作的反作用等地缘经济框架下进行审视非常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