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4)
- 2023(8969)
- 2022(7247)
- 2021(6556)
- 2020(5074)
- 2019(11401)
- 2018(11144)
- 2017(20678)
- 2016(11624)
- 2015(12867)
- 2014(12886)
- 2013(12484)
- 2012(11616)
- 2011(10598)
- 2010(10736)
- 2009(9832)
- 2008(9720)
- 2007(8864)
- 2006(7964)
- 2005(7340)
- 学科
- 济(42617)
- 经济(42537)
- 管理(41080)
- 业(32408)
- 企(27790)
- 企业(27790)
- 方法(14788)
- 制(14036)
- 财(13848)
- 环境(13460)
- 农(12791)
- 中国(12419)
- 数学(12218)
- 数学方法(11977)
- 学(11725)
- 业经(11580)
- 体(9811)
- 划(9490)
- 银(8439)
- 银行(8415)
- 农业(8270)
- 务(8230)
- 财务(8206)
- 体制(8183)
- 财务管理(8180)
- 融(8091)
- 金融(8087)
- 行(8082)
- 地方(7972)
- 和(7897)
- 机构
- 大学(169299)
- 学院(169058)
- 济(66294)
- 经济(64835)
- 管理(61128)
- 研究(59897)
- 理学(52183)
- 理学院(51501)
- 管理学(50528)
- 管理学院(50213)
- 中国(44439)
- 科学(36915)
- 京(35846)
- 财(34484)
- 所(30442)
- 农(28956)
- 研究所(27540)
- 江(27086)
- 中心(26595)
- 财经(26439)
- 业大(25315)
- 经(23826)
- 范(22910)
- 师范(22646)
- 农业(22619)
- 院(22223)
- 北京(22188)
- 州(20708)
- 经济学(20682)
- 财经大学(19518)
- 基金
- 项目(114337)
- 科学(90961)
- 研究(84227)
- 基金(83549)
- 家(73746)
- 国家(73174)
- 科学基金(62139)
- 社会(54009)
- 社会科(51082)
- 社会科学(51067)
- 省(45192)
- 基金项目(43783)
- 自然(39714)
- 教育(39140)
- 自然科(38716)
- 自然科学(38703)
- 划(38672)
- 自然科学基金(38002)
- 编号(33361)
- 资助(32448)
- 成果(28218)
- 重点(26993)
- 制(26882)
- 部(25476)
- 发(25340)
- 课题(24659)
- 创(24305)
- 创新(22839)
- 国家社会(22598)
- 教育部(21832)
共检索到257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文熹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在于通过碳信息披露实现对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引导。本文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从理论上厘清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定位、从实践上考察其“碳信息披露”功能实现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碳标识制度功能的基本逻辑和具体路径,以期为完善相关政策和立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绍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法规基本成形,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与此同时,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覆盖范围需要扩容、只有小部分配额为有偿分配、碳数据质量及信息披露程度需提高、碳市场价格未能完全体现碳排放的外部成本、碳市场流动性不强等。本文在分析了欧盟、美国等地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设实践及共同点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金融 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成军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了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针对当前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应用模式、平台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能学、辅教"功能定位的拓展与实现,提出基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特点,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资源库框架,基于需求导向开发完备的资源库内容体系,基于问题导向不断完善资源库技术平台功能,基于"互联网+"建立"颗粒+重构"的教学新常态,基于"边建、边用、边完善"建立"建用合一"的保障机制,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效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锋
农业兼具碳排放和碳汇双重属性,既能通过碳减排助力碳达峰,又能借助碳增汇贡献碳中和。深度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并激励农业碳汇产出是实现农业碳中和,进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加强农业碳汇法治保障,巩固和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具言之,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协同立法模式并加强农业碳汇相关立法的内部衔接与协调;采取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管体制,建立农业碳汇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明晰农业碳汇产权归属,从国家制度框架、地方政策体系及具体规则设计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适度发挥司法能动功能,建立农业碳汇司法救济机制;健全农业碳汇生态保护补偿、社会多方参与等配套实施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武晓婷 邓湘清 张恪渝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主动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责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碳税作为重要的碳减排政策工具,有助于强化政府对碳排放行为的调控力度。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合理设计碳税制度,有利于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税 碳减排 绿色税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飞 祝黄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生成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思想引领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功能,但也同时遭遇三大主要挑战,伴随经济全球化并行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时刻没有停歇,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从来没有停止,网络化时代海量信息的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受众的思想意识。如何确保意识形态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掌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促进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建设的实现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怡
本文聚焦普惠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普惠金融的内涵、特点基础上,运用单部门静态分析模型与静态、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证明基于普惠金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探讨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消费端等路径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结合实践探索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可 张俊飚
乡村生态建设既是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在梳理乡村生态建设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乡村生态建设的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当前乡村生态建设仍然存在能源结构不优、农业生产不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不强和减排增汇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因此,应该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适应“双碳”目标的乡村生态建设实现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侯雅楠
税制体系建设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成本"和"十三五"规划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代税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税种体系改革的方向与具体税种的功能效应,在近期主要税种的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语境下,中长期的税制改革视点应将遗产税纳入规范和优化税制的架构中。在厘清立税法理与功能的基础上确保遗产税制度供给与稳定宏观税负、提高直接税比重、公平收入分配的税制改革目标需求进行有效的对接。
关键词:
税制改革目标 遗产税 制度逻辑 功能定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广文 杨虎锋
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目标主要在于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提高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可获得性,然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调查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贷款额度相对较大、客户群体的收入水平和资产规模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制度目标群体,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足,小额贷款公司的商业性质、制度安排的缺陷,相关政策的冲突导致正向激励机制不足。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并取消贷款利率上限限制和提高对外融资比例,并继续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以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客户群体的逐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欧阳振益 谢花林 乐文年
本文基于“双碳”视角,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建立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生态农产品供给、生态修复与价值提升、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生态产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熠 靳曙畅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可 汪昊 张俊飚
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