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6)
2023(8127)
2022(6753)
2021(5758)
2020(4707)
2019(10354)
2018(10341)
2017(18957)
2016(10655)
2015(11760)
2014(11893)
2013(11706)
2012(10681)
2011(9319)
2010(9768)
2009(9118)
2008(8677)
2007(8078)
2006(7084)
2005(6647)
作者
(29702)
(24796)
(24591)
(23604)
(15588)
(11722)
(11065)
(9362)
(9347)
(8907)
(8485)
(8333)
(7876)
(7849)
(7825)
(7574)
(7438)
(7394)
(7289)
(7075)
(6224)
(6114)
(5975)
(5626)
(5621)
(5567)
(5564)
(5503)
(4917)
(4881)
学科
管理(40663)
(38007)
经济(37938)
(30837)
(27637)
企业(27637)
(14514)
(13724)
方法(13545)
环境(13135)
审计(12194)
中国(11667)
数学(10777)
数学方法(10633)
业经(9985)
(9818)
(9312)
(9140)
(8864)
财务(8841)
财务管理(8770)
企业财务(8337)
(8189)
体制(7899)
地方(7887)
(7656)
银行(7640)
(7430)
金融(7427)
(7283)
机构
学院(147020)
大学(145743)
(59710)
经济(58356)
管理(56167)
研究(47720)
理学(47605)
理学院(47158)
管理学(46501)
管理学院(46237)
中国(37554)
(33251)
(30938)
科学(26858)
财经(25173)
(24048)
(23429)
(22579)
中心(22365)
(21402)
研究所(20255)
业大(19704)
北京(18647)
(18583)
财经大学(18506)
经济学(18297)
(17718)
(17255)
师范(17091)
(16886)
基金
项目(97121)
科学(77228)
研究(73895)
基金(70384)
(60766)
国家(60304)
科学基金(52419)
社会(47923)
社会科(45590)
社会科学(45578)
(39245)
基金项目(36940)
教育(34377)
(32522)
自然(32408)
自然科(31552)
自然科学(31539)
自然科学基金(30944)
编号(29724)
资助(27499)
成果(25121)
(24709)
重点(22638)
课题(21867)
(21864)
(21040)
(20917)
国家社会(20048)
创新(19854)
(19247)
期刊
(68792)
经济(68792)
研究(45868)
中国(39096)
(29643)
管理(22110)
学报(20442)
(19996)
科学(18852)
教育(17457)
大学(16181)
学学(15342)
(14120)
金融(14120)
农业(13071)
技术(12966)
财经(12529)
(10733)
经济研究(10708)
业经(10429)
审计(10019)
会计(9793)
财会(9408)
问题(8649)
(7099)
(6901)
(6892)
科技(6784)
现代(6449)
理论(6420)
共检索到233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力军  冯江林  孙玉璇  
碳审计是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重要治理工具,也是能源审计和环境审计的重要构成。由于碳审计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关乎参与其中的多个角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碳审计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应实现有机协同,以确保“双碳”目标的实现。首先,从碳审计理论体系、碳审计对象与范围以及碳审计主体协同等视角,对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其次,从碳审计规制与标准、实施主体定位与人员技能、碳排放数据质量与审计证据获取、碳评价体系与碳信息披露等视角,梳理出我国碳审计实施的现状与主要问题。然后,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对我国碳审计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碳审计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应构建“规制准则协同—审计主体协同—数据资源协同—信息披露协同”的碳审计多元协同机制,从而形成由政府部门、审计机构和专业组织、碳排放企业等多元化权利主体共同组成的协同治理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贺宇   闫海琴   何潇蓉  
为推动碳审计协同发展的步伐,真正助力于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围绕碳审计联动协同机制展开研究,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三方审计主体各自优劣特征的基础上,从碳审计主体、过程以及支撑技术方面明确了碳审计联动协同机制内容。文章依托于案例企业详细分析了碳审计联动协同机制,通过加强横纵向碳审计主体协作、注重过程沟通与交流、数据及结果资源共享,激发碳审计监督合力,实现碳审计目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毛晖  王明月  梁天琪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加强了对地方的生态文明考核,地方政府成为减碳的重要责任主体。然而,地方政府在减碳过程中,还面临着减碳与增长之间的冲突、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调动、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等现实困境。而采取财政金融协同推进减碳,有利于发挥政策组合效应,在减碳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多主体参与减碳,更好地化解地方减碳的资金压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地方政府应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低碳领域;借助金融工具,提升绿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碳汇经济,培养经济增长新引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戚艳霞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的关键内容。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监督的法定职责和专业优势,能够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和重要贡献。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审计工作需要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深层次问题,与时俱进调整审计重点,优化审计作用机制,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中作出新贡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熊磊  
鉴于财务云与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高度契合,构建二者协同机制成为可能。本文以协同学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财务云与管理会计二者协同运作的可行性,基于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实践应用等层面构建了企业财务云与管理会计协同机制,并从强化协同理念、履行协同职责、培养协同人才等方面提出协同机制的实施策略,旨在为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编者  
“双碳”目标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专题从碳资产管理角度介绍了财政新政策如何在企业中落地,以及跨国企业融入碳减排战略的经验借鉴等,详解企业应如何增强碳资产管理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宜卓  石悦泽  荆克迪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法,并基于黄河流量碳排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通过碳补偿修正系数和影子价格定价法,确定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等具体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宜卓  石悦泽  荆克迪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黄河流域九省区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为此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省区解决碳排放不平衡性,公平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综合确定横向区域碳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与方法,并基于黄河流量碳排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通过碳补偿修正系数和影子价格定价法,确定黄河流域九省区横向区域碳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等具体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怡  
本文聚焦普惠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普惠金融的内涵、特点基础上,运用单部门静态分析模型与静态、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证明基于普惠金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探讨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消费端等路径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结合实践探索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马祎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快构建包括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在内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电力生产和消费中,火力发电占比较高且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电力结构亟待调整。深化电力价格体制改革是电力体制乃至能源体制改革的重点,构建有效的价格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优化发电侧结构,调动用户和消费者合理用电的积极性。本文研究认为,通过合理的价格政策设计,可以调动发电侧企业降低碳排放的积极性,起到优化电力生产结构、鼓励用户和消费者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华胤  王燕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而推进秸秆生态化处理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农民生态责任意识淡薄,甚至成为农业“排碳者”。多元主体合作是“双碳”治理的最优选择。以往研究多关注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制度设计和对策优化,基于“双碳”视角可以发现“秸秆悖论”的治理密码。碳责任是一套结构复杂的责任体系,是生产者和治理者的共同责任。碳责任归因、多元主体协商、责任份额调适、多维责任交互是达成合作的内在机制。在责任范围交互、责任量度匹配、激励性三个维度作用下,以责任内容为驱动力,可以生成层级“共责立方体”的模型。基于责任视角下的合作治理逻辑为基层政府组织农民有效参与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纪颖波  周瑞辰  刘心男  
开展城镇居住建筑碳交易,对降低我国建筑碳排放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参考现行公共建筑碳交易机制,开展城镇居住建筑碳交易或将面临交易成本高、手续复杂等困难,需要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和城镇居住建筑业主三方进行协同合作予以克服。系统分析了开展城镇居住建筑碳交易面临的阻碍因素,分析了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和城镇居住建筑业主的碳交易协作关系及行为特征,设计了三方协同合作下的城镇居住建筑碳交易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晓路  
激励低碳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逐步朝着低碳化方向转型的关键手段,也是我国未来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双碳”目标下低碳转型还存在现实难点与困境:低碳技术创新中权责定位分工存在错位,低碳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低碳技术创新在宣传推广中普及率不高,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缺失。低碳技术系统性革新需要从分散式创新转向制度集成创新。吸收借鉴国外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先进经验,中国未来激励低碳技术创新要逐步从政府支持转向市场诱致。构建全套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创新低碳技术革新中地方特别立法授权模式,强化低碳技术创新中财政与税收双重激励手段,搭建三位一体的低碳技术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伶俐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碳审计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监督机制,理应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碳审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碳市场对碳审计的需求入手,分析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完善审计领域法律法规及准则、推进碳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快构建碳审计协同机制以及加大碳审计的外部监管力度等改进建议,以助推碳审计更好更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