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0)
2023(8758)
2022(7008)
2021(6294)
2020(4989)
2019(11193)
2018(10371)
2017(20684)
2016(10867)
2015(11768)
2014(11658)
2013(11297)
2012(10648)
2011(9593)
2010(9845)
2009(9189)
2008(8185)
2007(7445)
2006(6901)
2005(6369)
作者
(28868)
(23928)
(23658)
(22974)
(15218)
(11311)
(10683)
(9276)
(9132)
(8757)
(8077)
(7926)
(7704)
(7608)
(7604)
(7449)
(7090)
(7028)
(6885)
(6756)
(5947)
(5703)
(5700)
(5685)
(5503)
(5474)
(5231)
(5083)
(4771)
(4717)
学科
(43052)
经济(43009)
管理(35912)
(32555)
(26580)
企业(26580)
(25927)
金融(25927)
(23499)
银行(23495)
(22877)
中国(19731)
方法(15666)
(15191)
数学(14200)
数学方法(14013)
(13014)
(12579)
环境(11850)
中国金融(11228)
地方(11121)
业经(10327)
(9737)
贸易(9727)
(9673)
财务(9648)
财务管理(9633)
(9556)
企业财务(9275)
(8914)
机构
学院(149267)
大学(145502)
(69984)
经济(68552)
管理(57250)
研究(49908)
理学(48568)
理学院(48145)
管理学(47514)
管理学院(47249)
中国(45875)
(35390)
(28978)
财经(27384)
科学(26034)
中心(25615)
(24914)
(23425)
经济学(23177)
(22756)
(21236)
(21097)
经济学院(21067)
研究所(20901)
金融(20872)
(20629)
银行(20429)
财经大学(20396)
(19222)
(18498)
基金
项目(96460)
科学(77885)
研究(74757)
基金(71429)
(60539)
国家(60016)
科学基金(52768)
社会(49531)
社会科(47326)
社会科学(47319)
(37794)
基金项目(36554)
教育(33825)
自然(32050)
自然科(31337)
自然科学(31332)
(31268)
自然科学基金(30780)
编号(29967)
资助(29609)
成果(24267)
(22353)
(21945)
重点(21820)
课题(21180)
(20921)
国家社会(20868)
(19720)
(19678)
创新(19560)
期刊
(75299)
经济(75299)
研究(49609)
(34790)
金融(34790)
中国(28906)
(26325)
管理(21592)
(19046)
科学(17458)
学报(17145)
教育(14756)
大学(14149)
财经(13706)
学学(13567)
经济研究(13294)
技术(11991)
业经(11979)
农业(11959)
(11806)
问题(9388)
(8919)
国际(8349)
理论(7971)
实践(7062)
(7062)
现代(7005)
技术经济(6968)
商业(6563)
世界(6538)
共检索到235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车树林   石奇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仅靠碳交易政策很难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开征碳税是大势所趋。为此,构建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模拟分析“双碳”目标下碳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对不同政策冲击下的异质性福利损失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第一,碳税政策有助于中国实现低碳转型,但会伴随一定的过渡风险,短期内出现政策性衰退。相较于永久性碳税政策,渐进式碳税政策更加有效,有助于缓解碳税政策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二,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下,金融摩擦会明显放大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通过引入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或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政策规制,可以有效解决金融摩擦问题,但仅靠宏观审慎政策在解决气候外部性方面表现不佳,无法保证“双碳”目标的实现。第三,通过将碳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同时纳入政策工具箱,尤其是采用“渐进式碳税政策+逆周期资本充足率宏观审慎政策”这种政策搭配设计,不但减排效果显著,还可以明显降低过渡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福利。因此,中国应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出从碳排放源头征收的碳排放税,并考虑纳入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或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政策规制,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小胜   宋马林  
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能够有效避免货币政策的财政足迹,对控制债务增长和保障经济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宏观审慎财政政策框架和金融摩擦因素,探讨政府支出乘数问题。研究表明:第一,宏观审慎对政府支出乘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大于没有宏观审慎情况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对政府部门债务宏观审慎下的政府支出乘数最大、福利损失最小;对家庭和政府两部门宏观审慎政策下的政府支出乘数相较基准模型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小;第二,宏观审慎框架下,政府支出乘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要比固定汇率制度下小,符合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第三,纳入金融摩擦下政府支出乘数较没有考虑金融摩擦情况下的政府支出乘数大。上述结论意味着,宏观审慎政策对控制债务风险和发挥政府支出乘数效应起到积极作用,这为政府部门引入宏观审慎财政政策调控现实经济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华娟  陈乐一  王超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考察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两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控机制,以及双重金融摩擦对这两种宏观审慎工具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包含双重金融摩擦因素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尤其能较好地捕捉产出、消费与投资之间联动关系。贷款价值比工具和资本充足率工具均能够调控宏观经济。前者对于实体经济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明显,而后者对信贷市场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显著。需求端金融摩擦和供给端金融摩擦均会对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工具的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在需求端金融摩擦情形下,贷款价值比工具的经济稳定效应更明显;而在供给端金融摩擦情形下,资本充足率工具的逆周期调控效果更显著。基于此,本文认为,政府应重视双重金融摩擦对不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差异性影响,针对不同金融摩擦类型和摩擦大小,合理搭配使用贷款价值比和资本充足率这两种政策工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胜民  梁璐璐  罗琦  
本文构建了引入金融摩擦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运用1992-2012年的季度数据研究宏观审慎体制下金融摩擦强度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金融摩擦是宏观审慎政策抑制房价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冲击下,所带来的房地产价格波动最大,这也显示出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当局的判断,对于房价的作用举足轻重。方差分解结果也再次印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门主要指标的波动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葛新宇  
如何有效促进经济稳中求进并严密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政策部门关注的重点所在。本文在一个包含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纳入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深入探讨非常规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效果,并分别考察了非常规财政政策、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二者协同调控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非常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降低利差维护金融稳定,但会产生道德风险和效率成本问题;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发挥“抑房价”并弱化住房贷款与非住房贷款之间挤出效应的作用,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协同调控能够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部门并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理解金融摩擦将负向冲击且放大影响宏观经济的机制,是研究金融稳定、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互动性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的关键。金融摩擦使冲击具有持久性,与流动性不足共同作用时会产生非线性放大效应。本文首先在分析信贷市场摩擦、流动性头寸以及中央银行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摩擦影响宏观经济的三种传导机制,即金融加速器原理、流动性途径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途径。然后,基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评述了将信贷市场摩擦、银行资本、中央银行等摩擦因子引入一般均衡理论,以量化其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基于风险调整的资产负债表,探讨了未定权益分析法在金融摩擦引致的部门间非线性风险传导、系统性风险、主权信用风险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等宏观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许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及两者间的协调搭配意义重大。通过分别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金融稳定指数,运用动态时变参数TV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并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协调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但实施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影响;物价和资产价格涨跌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面临政策目标的相互"冲突",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双涨"或"双跌"时,两政策互为"补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镜秀  门明  
基于Baker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通过实物期权机制对投资和产出造成短期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性;金融摩擦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金融摩擦的程度以外部融资溢价水平来衡量,在外部融资溢价水平"高"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更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机制的存在,避免国内的资产价格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过度影响,并由此加重实体经济的负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陈点点  
本文分析了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限制银行信贷影响企业从事投资活动的资金来源,进而抑制企业的金融投资。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宏观审慎政策—银行信贷—企业金融化"。本文以2000—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投资增长率,有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趋势,回归主营业务,避免经济脱实向虚。考察不同的宏观审慎工具,本文发现,相比于准备金要求,贷款价值比工具对降低企业金融投资增长率的作用更显著。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了银行信贷是宏观审慎政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约为2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