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8)
- 2023(8040)
- 2022(6014)
- 2021(4814)
- 2020(3605)
- 2019(7695)
- 2018(7857)
- 2017(14921)
- 2016(7958)
- 2015(8911)
- 2014(9292)
- 2013(9027)
- 2012(8311)
- 2011(7669)
- 2010(7703)
- 2009(7077)
- 2008(6609)
- 2007(6073)
- 2006(5922)
- 2005(5629)
- 学科
- 济(62293)
- 经济(62256)
- 管理(24483)
- 业(17798)
- 地方(17541)
- 方法(14741)
- 中国(14700)
- 企(13296)
- 企业(13296)
- 数学(12990)
- 数学方法(12921)
- 环境(12921)
- 地方经济(12328)
- 业经(12034)
- 学(11822)
- 农(11525)
- 发(9056)
- 经济学(8557)
- 农业(8036)
- 产业(7795)
- 制(7420)
- 财(7181)
- 划(7136)
- 融(7010)
- 金融(7010)
- 发展(6991)
- 展(6980)
- 和(6895)
- 体(6686)
- 资源(6675)
- 机构
- 学院(125649)
- 大学(124644)
- 济(66035)
- 经济(64958)
- 研究(48715)
- 管理(43993)
- 理学(37040)
- 理学院(36631)
- 管理学(36043)
- 中国(35962)
- 管理学院(35823)
- 科学(26970)
- 财(26669)
- 京(25772)
- 所(24286)
- 经济学(22471)
- 研究所(21864)
- 财经(21244)
- 中心(20790)
- 经济学院(19822)
- 江(19556)
- 经(19146)
- 农(18419)
- 院(17329)
- 北京(16390)
- 范(16055)
- 师范(15911)
- 业大(15898)
- 财经大学(15393)
- 州(15115)
- 基金
- 项目(79022)
- 科学(63157)
- 研究(58982)
- 基金(58053)
- 家(50285)
- 国家(49928)
- 科学基金(42837)
- 社会(41056)
- 社会科(39036)
- 社会科学(39026)
- 省(31015)
- 基金项目(29694)
- 教育(25615)
- 划(25155)
- 自然(24804)
- 自然科(24182)
- 自然科学(24177)
- 自然科学基金(23728)
- 资助(22777)
- 编号(22314)
- 发(20050)
- 重点(18414)
- 国家社会(18168)
- 成果(17677)
- 部(16999)
- 发展(16995)
- 展(16739)
- 课题(16393)
- 济(16068)
- 经济(15938)
共检索到200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金晓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迎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为经济循环植入了双重价值背景,成为经济可持续循环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经济循环通过循环低碳化和低碳循环化的运行机制,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相互促进和统一。在既有条件下,推进“双碳”目标面临区域差异、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挑战。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循环,要强化系统观念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推动区域协调,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稳妥有序推进能源转型,深化合作重构国际循环,实现经济循环低碳转型和低碳产业生态循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翌楠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趋势下,各国都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策略以有利于各自国家环保型经济的发展。日本作为首先提出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国家之一,其目的就是节省能源、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并且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方面使得农业发展更加的具有环保性、整个国家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和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社会层面上的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从日本发展低碳农业的经济背景开始研究继而对于其发展规划和具体采取的措施进行系统地分析。
关键词:
日本 低碳循环 农业 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钰
依据国有林区特征和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独特性,构建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了评价模型,以黑龙江省伊春国有林区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区在很多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但在低碳循环技术、低碳排放能耗方面水平较低。总体发展呈缓慢上升中,但基本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改造,加大转型力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指臣 张涛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体系中产业、市场、技术、政策等子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和锁定效应探讨了传统经济体系运行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锁定效应提出了破解经济运行锁定状态的推进路径: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绿色规范的制度环境、全面推进的开放格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完善的经济体制;二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驱动机制、生长机制、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新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拥有国家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制度创新环境良好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碳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需在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和海南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以将海南打造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财税金融制度,建立碳汇交易制度与碳排放积分制度,出台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制度框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柳雅文 李梦明
基于超边际分析理论,分析了封闭式技术创新、技术交易服务内化及技术交易服务外化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过程,对三类创新模式下的均衡效用、相对技术交易率及技术交易平台管理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利地证明低碳循环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演进趋势。研究表明,随着科研劳动分工的细化,相对技术交易率和联合技术交易率不断提高,技术交易的相对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并给出了相应的均衡条件。
关键词:
低碳技术 循环技术 技术创新 专业化分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羽翔
物流行业绿色转型是在“双碳”目标提出后物流行业进行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近几年不断推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物流行业向绿色化转型的目标提上日程,文章选取S物流企业为案例,通过分析发现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背景下,S物流企业存在着高排放运作,市场定位不明确,管理模式僵化的问题,应通过构建智慧物流,布局低端市场领域,强化产品创新来布局绿色发展新模式,以实现低碳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绿色低碳 循环经济 物流企业 战略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钰
阐述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的内涵,从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及原则入手,从林户庭院式的微低碳循环模式、企业清洁生产式的小低碳循环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式的中低碳循环模式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模式,并从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多方参与机制、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构建了运行机制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研究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动态演化趋势、地区差异及来源,使用变异系数法等方法检验其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研究显示,2010—2020年我国整体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四个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显著非均衡特征和渐进式演化形态,空间集聚性显著;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地区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偏离平均水平幅度并未随时间推移有所降低;在控制其他因素前提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明显收敛为同等水平;在考虑多因素差异化条件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低地区增速明显超过较高地区。鉴于此,我国应激活各地发展动能,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相关政策体系,助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行全面集约战略,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以期为制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转型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克 王风华
以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基于生命周期法对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碳排放源进行追踪,构建了一种循环-低碳经济协同减排评价与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典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整体CO2排放系数和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进而分析和评价了典型煤炭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研究表明,煤炭循环经济的低碳价值占整体碳排放系数的7.81%,循环经济有一定减碳效果。同时研究指出煤炭利用环节CO2排放系数较高,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整个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减排方向;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煤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低碳 温室气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克 王风华
以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基于生命周期法对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碳排放源进行追踪,构建了一种循环-低碳经济协同减排评价与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典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整体CO2排放系数和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进而分析和评价了典型煤炭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研究表明,煤炭循环经济的低碳价值占整体碳排放系数的7.81%,循环经济有一定减碳效果。同时研究指出煤炭利用环节CO2排放系数较高,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整个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减排方向;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煤炭-电厂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低,科学适度地发展煤制甲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煤炭产业碳排放量的增长。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低碳 温室气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克 王风华
以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为例,基于生命周期法对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碳排放源进行追踪,构建了一种循环-低碳经济协同减排评价与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核算了典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整体CO2排放系数和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进而分析和评价了典型煤炭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煤炭循环经济减碳潜力。研究表明,煤炭循环经济的低碳价值占整体碳排放系数的7.81%,循环经济有一定减碳效果。同时研究指出煤炭利用环节CO2排放系数较高,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整个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减排方向;煤炭-煤化工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较煤
关键词:
煤炭产业 循环经济 低碳 温室气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宏春 霍黎明 管永林 李长征 周春
碳循环经济是新冠肺炎疫情后为实现经济绿色复苏、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来的新概念,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指导国际社会努力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更有弹性、更可持续、碳中性/净零排放能源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发展碳循环经济,是我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期实现碳达峰进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碳循环经济内涵基础上,提出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去除等原则,以及系统融合性、时空阶段性、低碳高效性等属性,阐释了碳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必要性,对碳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基于"4R"原则的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应把握的基本关系和应避免的几个认识误区,最后提出促进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