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9)
2023(17738)
2022(15517)
2021(14627)
2020(12160)
2019(28104)
2018(27996)
2017(53689)
2016(29530)
2015(33359)
2014(33437)
2013(32602)
2012(30000)
2011(26879)
2010(27319)
2009(24782)
2008(23869)
2007(21095)
2006(18555)
2005(16312)
作者
(83856)
(69454)
(68958)
(65868)
(44477)
(33406)
(31516)
(27231)
(26353)
(25252)
(23863)
(23287)
(22147)
(22097)
(21590)
(21468)
(20900)
(20697)
(20022)
(19928)
(17228)
(17215)
(16863)
(15976)
(15564)
(15560)
(15468)
(15352)
(13980)
(13810)
学科
(113432)
经济(113308)
管理(91048)
(82349)
(70070)
企业(70070)
方法(53965)
数学(46117)
数学方法(45301)
(31447)
(30812)
中国(30015)
业经(25385)
(25377)
地方(23346)
环境(23257)
理论(21338)
(20708)
(20692)
财务(20615)
财务管理(20528)
农业(20466)
(20042)
(19919)
贸易(19903)
企业财务(19440)
(19338)
(19084)
技术(18716)
(17874)
机构
学院(412055)
大学(409240)
管理(164059)
(158787)
经济(155004)
理学(141718)
理学院(140164)
管理学(137341)
管理学院(136580)
研究(132651)
中国(100262)
(87621)
科学(83026)
(75704)
(66247)
(63267)
(62298)
中心(61691)
财经(60331)
业大(60106)
研究所(59781)
北京(54886)
(54724)
(54680)
师范(54204)
(50741)
(49140)
农业(49139)
经济学(46212)
技术(45096)
基金
项目(279734)
科学(219611)
研究(206291)
基金(200953)
(174313)
国家(172833)
科学基金(149236)
社会(127006)
社会科(120299)
社会科学(120265)
(110501)
基金项目(105855)
自然(98378)
教育(96532)
自然科(95973)
自然科学(95954)
自然科学基金(94168)
(92425)
编号(86331)
资助(84295)
成果(69760)
重点(62557)
(61296)
课题(59454)
(59214)
(57603)
科研(53651)
创新(53601)
项目编号(53044)
教育部(52596)
期刊
(173249)
经济(173249)
研究(118888)
中国(82036)
学报(62806)
管理(60303)
(59288)
科学(57402)
(56028)
教育(50018)
大学(47775)
学学(44506)
技术(39007)
农业(38775)
(33364)
金融(33364)
业经(29439)
财经(28003)
经济研究(27249)
图书(25078)
(23844)
问题(22149)
技术经济(20227)
(19858)
统计(19588)
资源(19572)
理论(19364)
科技(19133)
(18973)
财会(18447)
共检索到606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雷   喻坤淋   孙智睿  
“双碳”目标是党和国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包括审计在内的各治理主体共同为之努力。本文对“双碳”目标下研究型资源环境审计策略进行思考,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双碳”目标实现的系统性、协同性和安全性要求,提出构建研究型目标体系、研究型方法体系和研究型报告体系,来满足研究型审计的系统性、价值性和前瞻性要求,以期有效推动资源环境审计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伶俐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迅速,碳审计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监督机制,理应为碳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碳审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碳市场对碳审计的需求入手,分析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完善审计领域法律法规及准则、推进碳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快构建碳审计协同机制以及加大碳审计的外部监管力度等改进建议,以助推碳审计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琪  
绿色发展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水平是重中之重。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嵌入行为外部性分析,阐述居民消费态度、主观因素和行为控制因素驱动居民形成绿色消费意向的路径,并且解释了消费意向促进消费行为的机制。最后,从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提倡居民绿色消费行为、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和增强企业绿色消费品供给等方面,提出提高我国居民绿色水平的政策建议,实现“双碳”目标视角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世贞  王念念  姜曼  
出行平台采用新能源车运营,有利于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双碳”目标下出行平台采用新能源车运营为例,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索多主体的演化博弈规律,按照生命周期演化特征进行阶段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在出行平台采用新能源车运营的过程中,政府从补贴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上路运营,到补贴退坡,从多角度支持出行平台采用新能源车运营,包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开展合理规制等;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变化影响出行平台使用新能源车运营的策略选择。当前和未来政府政策支持应重点加强新能源车技术创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雷鹏  计晗  
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甲烷管控势在必行。商业银行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持续支持甲烷管控、助力“双碳”目标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论文指出,“双碳”目标内涵应涵盖甲烷管控,并梳理国内外甲烷排放现状、甲烷管控政策以及金融机构应对经验,分析当前甲烷管控带来的融资机遇与挑战;最后,从商业银行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文森  李永杰  
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转换方式之一,也是碳减排主体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火电行业碳减排潜力,从能源安全角度研判碳减排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提出建立规范的绿色型电源、灵活的调节型电源、高效的综合型电源、低碳的环保型电源、可靠的兜底型电源、智慧的数字化电源等碳管理综合防控策略,为火电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现有碳减排行动方案已经针对城乡建设、产业、能源等领域做出了详尽部署,但也存在着对空间关注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域范围内,尚缺少从城乡统筹视角展开空间治理的实施框架和具体手段,减碳如何应用落实到各级空间单元上仍不清晰。从空间视角出发,解读碳效益在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时面临的挑战,并从治理理念、治理对象、治理手段和治理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双碳目标下城乡空间治理路径。基于此,提出碳数据赋能的城乡空间治理策略,以海量精确的碳数据赋能空间治理,将其用于空间碳效益的监测评估、模拟规划和管理运营,以加强碳减排的系统性和落地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大伟  康琦  何雅兰  孙立强  
碳中和国土空间组织体系的构建,需建立在对土地集约利用内部机制和动态变化过程深刻揭示的基础之上。依托DPSIR模型构建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和DPSIR模型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并由此展开分析,以期助力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格局构建。研究发现:(1)2009—2019年年间西安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可根据指标变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2)2013年和2016年是西安市土地集约利用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点,政府及时有效的科学响应使得土地集约水平稳步提升,但未来仍须加强对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状态的动态监测;(3)西安市土地集约利用DPSIR模型系统协调度并未处于最佳状态,应予以重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凤英  宫远山  杨一苇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要求,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对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以海城市(县级市)为案例,探讨性提出碳减排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范式,即现状碳排放特征评价与分析、碳减排目标选择与确定、碳减排情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制定。在现状碳排放特征评价与分析中,进一步提出了“514”分析法,即围绕5方面14项“易于空间化”的具体指标进行分析与比较;在碳减排情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制定中,提出了“控规模”、“调结构”、“优布局”、“定措施”四个逻辑递进且层次关联的策略制定路径与方法。案例研究表明,多措并举的县域低碳综合规划策略可使海城市2035年碳排放量降为17658万tCO_2,比基准情景减少30%,约7244.44万tCO_2,达到设定减排目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娟丽  郝艳  
在碳达峰目标下,碳排放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评领域的新课题。碳排放影响评价的国家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立场为指引,以国内碳减排刚性需求为参照,形成强导向性的行业制度风向标,地方政策也围绕国家政策对环评工作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当前法律规范还未对碳排放影响评价做出规定,技术性的评价模式仍需实践探索,二氧化碳是否认定污染物属性还存在争议,环评行政管理与监督措施还不够完善。这些都制约着碳排放影响评价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进程。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构建需要环评制度的理念转型,需要更新排污许可制度、清洁生产制度,新设碳排放数据公开制度,还需要对环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修订或细化,并合理运用司法审查保障碳排放影响评价的良性运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娟丽  郝艳  
在碳达峰目标下,碳排放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评领域的新课题。碳排放影响评价的国家政策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立场为指引,以国内碳减排刚性需求为参照,形成强导向性的行业制度风向标,地方政策也围绕国家政策对环评工作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当前法律规范还未对碳排放影响评价做出规定,技术性的评价模式仍需实践探索,二氧化碳是否认定污染物属性还存在争议,环评行政管理与监督措施还不够完善。这些都制约着碳排放影响评价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进程。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构建需要环评制度的理念转型,需要更新排污许可制度、清洁生产制度,新设碳排放数据公开制度,还需要对环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修订或细化,并合理运用司法审查保障碳排放影响评价的良性运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晓煜  王訸  白宗宸  
新冠疫情以来,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陆续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叠加后疫情时期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现象,国内外双碳目标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开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不仅需要在短期内加速转变经济贸易结构,还需要应对个别国家的"碳壁垒"以及矛盾的对华贸易政策。建议我国展现大国姿态,承担应尽的碳减排义务,适度加速推进经济贸易低碳化发展;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发挥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积极参加多边谈判,保护我国进出口企业利益,促进互利共赢的经贸协议达成和落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伟  郭丽  
在全球绿色贸易呼声日趋高涨的背景下,我国适时提出“双碳”目标,为我国未来出口贸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出口贸易数据,定量评估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到碳约束后,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竞争力下降明显,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业由18个下降到10个。碳排放量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呈现显著负向相关性,其中对低技术行业部门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基于此,我国应该持续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引导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优化我国能源消耗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