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3)
- 2023(11055)
- 2022(8749)
- 2021(7929)
- 2020(6123)
- 2019(13548)
- 2018(13101)
- 2017(24570)
- 2016(13214)
- 2015(14524)
- 2014(14347)
- 2013(13777)
- 2012(12545)
- 2011(11098)
- 2010(11371)
- 2009(10806)
- 2008(9588)
- 2007(8776)
- 2006(7854)
- 2005(7407)
- 学科
- 管理(46271)
- 济(44998)
- 经济(44907)
- 业(39263)
- 企(34247)
- 企业(34247)
- 融(26517)
- 金融(26514)
- 银(24111)
- 银行(24101)
- 行(23370)
- 中国(21439)
- 财(18591)
- 制(18330)
- 方法(14479)
- 农(13943)
- 业经(13699)
- 环境(13118)
- 数学(12225)
- 务(12221)
- 财务(12190)
- 财务管理(12163)
- 数学方法(12070)
- 体(12024)
- 企业财务(11661)
- 地方(11082)
- 中国金融(11079)
- 体制(10261)
- 理论(9526)
- 农业(9479)
- 机构
- 学院(176373)
- 大学(173608)
- 济(73460)
- 经济(71754)
- 管理(64293)
- 研究(57761)
- 理学(54257)
- 理学院(53694)
- 管理学(52868)
- 管理学院(52545)
- 中国(51888)
- 财(40167)
- 京(35453)
- 科学(31142)
- 财经(30374)
- 中心(29107)
- 江(28146)
- 经(27412)
- 所(27200)
- 农(24614)
- 研究所(24016)
- 经济学(23879)
- 州(22944)
- 财经大学(22616)
- 北京(22390)
- 业大(22156)
- 范(21709)
- 院(21527)
- 经济学院(21502)
- 师范(21473)
- 基金
- 项目(115018)
- 科学(91467)
- 研究(90587)
- 基金(82765)
- 家(70305)
- 国家(69658)
- 科学基金(60739)
- 社会(58480)
- 社会科(55463)
- 社会科学(55454)
- 省(46592)
- 基金项目(42933)
- 教育(42657)
- 划(38017)
- 编号(36972)
- 自然(36013)
- 自然科(35137)
- 自然科学(35131)
- 自然科学基金(34502)
- 资助(32305)
- 成果(31037)
- 制(28999)
- 课题(27211)
- 重点(26621)
- 发(25851)
- 创(25798)
- 部(25720)
- 国家社会(24495)
- 性(24340)
- 创新(24093)
共检索到283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怡
本文聚焦普惠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普惠金融的内涵、特点基础上,运用单部门静态分析模型与静态、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证明基于普惠金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探讨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消费端等路径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结合实践探索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与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顾宝志 李卓宇 郑梦婷
“双碳”目标下,碳密集型产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转型金融将发挥突出作用。本文提出转型金融的理论内涵,从资源配置、资金缺口、行业规范三个方面重点论述我国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目前,转型金融还处于摸索阶段,面临顶层设计缺失、资金供需结构失衡、金融体系经验不足、产品设计不够科学、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国际转型金融发展的有益经验,我国可从政府、金融主体、市场主体、国际市场四个角度探索转型金融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碳密集型产业 低碳转型 转型金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金融 创新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熠 靳曙畅
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和经济低碳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探究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碳排放的外部不经济等机制降低碳排放。实践方面,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五条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发展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低碳生产生活体系、完善碳排放市场交易体系以及优化碳排放行政管理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兰
碳金融是引导经济低碳转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由此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成为未来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碳金融市场构建面临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碳排放数据测度、核心要素不足等难点,建议从碳达峰碳中和视角出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解决碳市场核心问题、培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协同角度,加快推进碳金融市场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交易 碳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芮琳琳
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24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零售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零售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零售业发展水平提升;第三,在处于沿海地区和具有高行政等级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解释了数字金融在零售业中的普惠机制及其作用路径,对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赋能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芮琳琳
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24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零售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零售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提高市场化程度促进零售业发展水平提升;第三,在处于沿海地区和具有高行政等级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解释了数字金融在零售业中的普惠机制及其作用路径,对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赋能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安国俊 陈泽南 梅德文
气候投融资鼓励引导更多的责任投资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实现“十四五”期间全面绿色转型和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结合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国际经验,从发展政策、气候基金、气候信贷、气候保险、气候债券、碳基金等方面对气候投融资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国内发展的现状,从加强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绿色财政、可持续金融、转型金融等协调发展角度,对我国气候投融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的政策体系与协调机制,二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三是统筹推进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和筛选指标体系,四是建立多层次的绿色投资者体系,五是积极推动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投资落地,六是发挥碳中和基金等绿色投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七是完善气候投融资工具、出台双碳目标的激励及配套政策,八是积极开展碳市场金融创新实践,九是完善气候投融资试点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同配合,十是搭建气候投融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戚艳霞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的关键内容。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监督的法定职责和专业优势,能够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和重要贡献。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审计工作需要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深层次问题,与时俱进调整审计重点,优化审计作用机制,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中作出新贡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淑娟 廖心琪 卞勇 柳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社会变革,国土空间是碳源和碳汇的载体,如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通过各层级国土空间差异化治理助力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与“双碳”战略的融合思路,以省级、市县级和片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提出了“全程嵌入—目标耦合—空间支撑”的技术框架和传导方式,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周璐
本文基于创业和创新双重视角,运用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并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创业和创新,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指数维度、金融业务、市场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除货币基金业务外,其他金融业务均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市场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产生了更大的效应。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创业 创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涛 黄海燕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是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也是双碳目标政策下的现实追求。粤港澳大湾区追求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增长,提升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效应是关键。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而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安排能通过降低第二产业污染排放提升生态效应,绿色金融对促进第二产业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有很强的边际效应。未来大湾区各城市要在规划好各自产业绿色转型的基础上,协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大湾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践行双碳目标,加快美丽湾区建设步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杜丽洁
在“双碳”目标下,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形成绿色化新趋势,这对深层次、全方位打开对外贸易格局,加速对外贸易产品优化以及资源配置,降低传统国际贸易成本,扩大效益空间具有巨大效益。围绕“双碳”目标以数字赋能推进对外贸易绿色化发展方向,研究数字赋能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目前所存在的矛盾冲突,解决当前新旧矛盾,从构建理论体系、培育高水平人才、深化数字产业融合等方面,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焦豪
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其变革模式、路径及保障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数字技术赋能以及绿色低碳技术探索与利用两个维度,总结出低碳产品优化型、低碳流程变革型、数据资源主导型和数字生态导向型等双碳目标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数字技术赋能和绿色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的能源行业碳减排、探索绿色低碳创新的文旅产业转型方式、建立涵盖目标企业上下游的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等四条变革路径。建议国有企业要探索以“数字人”为主体的双碳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应新管理情境的数字化动态能力,构建以数据中台为支撑的数字化组织结构,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绿色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切实保障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顺利实施。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在当前我国双碳目标下如何有效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