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2)
- 2023(11740)
- 2022(9449)
- 2021(8286)
- 2020(6637)
- 2019(14839)
- 2018(14390)
- 2017(27421)
- 2016(14859)
- 2015(16161)
- 2014(16257)
- 2013(16357)
- 2012(15183)
- 2011(13494)
- 2010(13891)
- 2009(12851)
- 2008(12909)
- 2007(11866)
- 2006(10912)
- 2005(10190)
- 学科
- 济(75431)
- 经济(75353)
- 业(74175)
- 企(67388)
- 企业(67388)
- 管理(60525)
- 业经(28116)
- 方法(25586)
- 农(24770)
- 财(22260)
- 中国(20713)
- 地方(19934)
- 农业(18791)
- 务(17650)
- 财务(17629)
- 财务管理(17612)
- 技术(16921)
- 企业财务(16708)
- 数学(16668)
- 数学方法(16556)
- 环境(15911)
- 和(14841)
- 划(14542)
- 理论(13881)
- 制(13792)
- 策(13287)
- 发(12716)
- 贸(11826)
- 贸易(11812)
- 易(11401)
- 机构
- 学院(221992)
- 大学(212301)
- 济(94922)
- 经济(93191)
- 管理(89265)
- 理学(75256)
- 理学院(74469)
- 管理学(73659)
- 研究(73537)
- 管理学院(73225)
- 中国(58678)
- 京(45761)
- 财(44257)
- 科学(42871)
- 农(36917)
- 所(36674)
- 江(36421)
- 财经(34365)
- 中心(33202)
- 研究所(32594)
- 经(30942)
- 业大(29664)
- 北京(29317)
- 州(29070)
- 范(28797)
- 师范(28530)
- 农业(28455)
- 经济学(27397)
- 院(26915)
- 商学(25872)
- 基金
- 项目(138366)
- 科学(111633)
- 研究(105291)
- 基金(99821)
- 家(85353)
- 国家(84497)
- 科学基金(74843)
- 社会(68782)
- 社会科(65422)
- 社会科学(65408)
- 省(57832)
- 基金项目(53123)
- 自然(46765)
- 教育(46571)
- 划(45865)
- 自然科(45673)
- 自然科学(45664)
- 自然科学基金(44894)
- 编号(41965)
- 资助(39995)
- 发(36774)
- 业(33516)
- 创(32146)
- 成果(31973)
- 重点(30981)
- 发展(30314)
- 课题(29825)
- 展(29784)
- 部(29518)
- 创新(29050)
- 期刊
- 济(119195)
- 经济(119195)
- 研究(66908)
- 中国(47159)
- 管理(39155)
- 财(36477)
- 农(35759)
- 科学(29309)
- 学报(26312)
- 农业(24960)
- 业经(23443)
- 教育(22752)
- 融(22229)
- 金融(22229)
- 技术(21929)
- 大学(20968)
- 学学(19956)
- 经济研究(17543)
- 财经(16863)
- 业(15415)
- 问题(15109)
- 经(14679)
- 技术经济(13533)
- 商业(12244)
- 现代(11733)
- 刊(11413)
- 世界(11361)
- 贸(11261)
- 经济管理(11083)
- 财会(10776)
共检索到350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生产形式与营收类型,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孙润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数字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绿色创新助力。有别于以往相关研究,以“双碳”目标为视角,建立考虑污染物和CO2排放因素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地区异质性。结果发现:样本区间内,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省的两种经济水平得分均较高;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增长1个单位则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增长0.534个单位;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064,占总效应的9.668%;西部比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发展更多的数字技术、继续推进数字经济进程,通过开放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在各地区的充分流动,且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交汇在一起,将对包括旅游业发展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谋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将科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系统思考科技对旅游业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旅游业 科技革命 旅游消费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静 贾垚焱 谢鸿璟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回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宏观号召的使命所在,也是解决旅游业面临现实问题矛盾、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分析旅游业多重属性为切入点,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核心要义与推进方向。提出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产业事业属性兼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其核心要义是“供给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公平性”。供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培育,多种业态融合,有效引导需求等;发展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机会公平,利益均衡,过程公正等。同时,以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赋能、文化赋魂、开放赋力、绿色生态、协调高效等方面阐释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向。以期为深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为后续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与水平测度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供给有效 发展公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张瑞
“旅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所有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对旅游之于个体幸福水平提升重要价值的论断。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 国民幸福 水平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英
伴随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并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驱动力。本文选取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且这一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于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证实,消费升级在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旅游业 中介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学锋 杨明月
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四五"将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等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事关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关键词:
旅游业 全域旅游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乔向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而数字经济实际上指的就是信息经济,其本质就是信息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信息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从其本质与内涵及其在旅游业实践的应用中可以找到其赋能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
智慧旅游 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 旅游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保继刚 魏小安 张凌云 崔凤军 陈荣 严旭阳
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的内在要求。文章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就新征程中如何认识旅游强国、如何实现旅游强国战略、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如何理解旅游业的新定位和新赛道、如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担负起旅游学术共同体的时代使命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应要特别关注如下议题:1)从新时代新征程出发,重新思考旅游强国的提出背景、底层逻辑、关注重点、产业定位、衡量指标和建设思路;2)实现旅游强国目标,需创新税制、优化旅游统计、培养高层次人才;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纲,重点关注市场、产业、理念、统筹、体系等方面问题;4)在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背景下,疗愈旅游是符合旅游业新定位的一个新赛道;5)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中心、以投入产出为旅游投资基本导向,需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实现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6)在旅游发展新征程上,学术共同体应承担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及时回答时代之问,夯实科学探究学理之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承照 欧阳燕菁
“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作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目标,具有三重性:制约性、引导性和激励性,“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1)。这是中国顺应全球低碳发展大势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既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战略之举。旅游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肩负着同样重要的环境责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新冠疫情延续至今已经长达3年之久,社会面的流动性被大大压缩,旅游业也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和管治精细化,旅游业的重启和重塑指日可待。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重启后的旅游业已经与3年前大不相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重构,全球化进程中断转向,代之以区域化为特征的区块化合作呼之欲出。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符茂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还专门指出:"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以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联合大型农业企业、文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
关键词:
乡村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旅游新业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赵燕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增幅较大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异质性;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俱乐部收敛”发展趋向,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特征。中国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和“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特征。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呈现边际递减后递增的波动趋势;数字普惠金融和信息化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分别跨越0.638和0.117的门槛值,即呈现边际递减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