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8)
- 2023(12775)
- 2022(10864)
- 2021(10119)
- 2020(8725)
- 2019(20213)
- 2018(20129)
- 2017(40163)
- 2016(21493)
- 2015(24298)
- 2014(24454)
- 2013(24274)
- 2012(22273)
- 2011(19989)
- 2010(19800)
- 2009(18341)
- 2008(18092)
- 2007(16107)
- 2006(13783)
- 2005(12215)
- 学科
- 济(86757)
- 经济(86665)
- 管理(64984)
- 业(59955)
- 企(48156)
- 企业(48156)
- 方法(44078)
- 数学(39811)
- 数学方法(39308)
- 财(27879)
- 农(24302)
- 中国(23357)
- 税(21925)
- 税收(20463)
- 收(20282)
- 贸(18000)
- 贸易(17993)
- 易(17542)
- 业经(17496)
- 制(16968)
- 环境(16576)
- 学(16522)
- 务(16128)
- 财务(16070)
- 财务管理(16031)
- 农业(15670)
- 企业财务(15145)
- 地方(14909)
- 和(14475)
- 银(14173)
- 机构
- 学院(308291)
- 大学(306790)
- 济(129052)
- 经济(126530)
- 管理(121812)
- 理学(105593)
- 理学院(104569)
- 管理学(102869)
- 管理学院(102314)
- 研究(95600)
- 中国(73650)
- 财(65099)
- 京(62466)
- 科学(57406)
- 财经(51362)
- 农(47068)
- 所(46991)
- 经(46440)
- 中心(45373)
- 江(44471)
- 业大(44256)
- 研究所(42261)
- 经济学(40184)
- 北京(39016)
- 财经大学(38020)
- 范(37319)
- 农业(37245)
- 师范(36941)
- 经济学院(36649)
- 州(35577)
- 基金
- 项目(204147)
- 科学(161109)
- 基金(149449)
- 研究(149210)
- 家(129385)
- 国家(128371)
- 科学基金(110819)
- 社会(95168)
- 社会科(90373)
- 社会科学(90348)
- 省(79809)
- 基金项目(79166)
- 自然(71796)
- 自然科(70116)
- 自然科学(70096)
- 教育(69003)
- 自然科学基金(68802)
- 划(67223)
- 编号(61560)
- 资助(61560)
- 成果(48999)
- 部(45966)
- 重点(45687)
- 发(43725)
- 创(42659)
- 课题(40811)
- 科研(40012)
- 创新(39959)
- 教育部(39722)
- 国家社会(39511)
共检索到440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王昊
实现“双碳”目标,节能减排是一个重要手段,与节能减排密切关联的小汽车消费税与成品油消费税存在征收环节、价内征收、对节能技术的运用重视不够等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消费税节能减排的作用,应优化征收环节、实行价外征收、税率设计兼顾节能技术的运用,提高成品油税率,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节能减排 消费税 征收环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维龙 彭影 胡续楠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技术进步与结构转型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在显著增加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推动绿色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其原因在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能源回弹效应超过了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的节能效应。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但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其中,制造业结构转型具有减排效应,而农业和服务业由于产业结构低端化,其转型导致节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政府绿色数字化治理环境能够强化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结论可为“双碳”目标下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及节能减排行动方略的制定带来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兰相洁
本文从消费税节能减排的作用机理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消费税制在"节能减排调控"作用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以节能减排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调整消费税制的建议。
关键词:
消费税 节能减排 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兴 张振华
文章从政策力度和政策目标两个维度对我国1997-2013年节能减排政策进行量化,探究了不同政策目标的演变趋势及其节能、减排和经济效果。结果发现,我国政府自1997年以来逐渐增强对节能减排政策目标的重视,但各政策目标的重视状况明显不同,其演变的核心内在动力来自于中央政府、各有关部委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博弈的理性选择,且各政策目标对节能、减排和经济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方向性差异。最后,从优化相关政策目标、完善政策目标应用推广领域和加强不同节能减排政策目标间的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政策 政策力度 政策目标 有效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龚辉文
调节消费行为、限制污染物排放是消费税的重要功能。本文从促进节能减排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外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设置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中国消费税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税 节能减排 绿化 矿物产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梅 徐璋勇 李存芳
采用动态CGE模型评估2012~2030年碳强度约束和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下各能源和部门的节能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在碳强度约束下,碳排放降幅高于能源消费降幅;就能源消费和结构来看,煤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和比重均小幅下降,电力消费和比重大幅上升;就部门结构来看,高能耗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降幅都较小;就碳减排效应来看,能效提高是少数部门碳减排的主要原因,而能源结构优化和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是大多数部门碳减排的主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仓定帮 魏晓平 曹明
本文首先对1996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均是煤炭消费量的格兰杰成因。其次借助协整方程,对各参数设置了基准变化,给出了20162025年的煤炭消费预测。最后,在基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对煤炭消费量和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力
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主要举措在实施推广中存在诸多挑战。如何协调节能减排与经济平稳发展的关系,对我国当前时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博弈论方法,首先借助"公共地的悲剧"模型,对同行业中企业为何陷入"减排难"的困境展开分析,提出政府在节能减排实施中参与规制的必要性;其次由于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初期存在利益冲突,本文通过"规制博弈"模型,探讨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均衡,就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对企业的行为进行激励和规制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开展节能减排的激励与规制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纳什均衡 博弈均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本文将节能减排指标细分为"四率":化石能源使用率、治污投资率、万元能耗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并构建与节能减排关系密切的"四税"—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四税"与"四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应加快资源税改革,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适当提高税率,理顺税费关系;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将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纳入征税范围;调整增值税税率,取消化石能源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专用设备、其他环保设备,以及用于治污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允许治污投资税前加计扣除,对生产和制造节能设备和产品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颖婕 廖茂林
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应该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文章在杰文斯悖论的基础上,构建IPAT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利用GARCH(1,1)考察我国在1980—2014年能源消费增长与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增加是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尽管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强度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然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及其分解因素最终消费与投资、进出口贸易都增加了能源消费量。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仅仅依靠技术进步还不够,
关键词:
杰文斯悖论 节能减排 反弹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颖婕 廖茂林
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应该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文章在杰文斯悖论的基础上,构建IPAT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利用GARCH(1,1)考察我国在1980—2014年能源消费增长与能源强度、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分解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增加是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因素,反弹效应的存在使得尽管能源效率提高,能源强度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然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及其分解因素最终消费与投资、进出口贸易都增加了能源消费量。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仅仅依靠技术进步还不够,还需要能源价格、税收政策等宏观调控。
关键词:
杰文斯悖论 节能减排 反弹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伟 李刚
传统发展方式语境下,基于生产端的节能减排方案一直被视为我国节能减排的最优技术路径。然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惯性作用所表现的"碳锁定"效应,决定仅仅依靠生产领域内的技术变革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效果有限。发挥低碳消费的优势,发动一场社会倡导、政府主导、企业引导、公民参与的基于消费端的节能减排革命,理应成为当前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低碳消费 节能减排 碳锁定 技术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岩岩 兰玲 陆敏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能源过度消耗会带来环境污染,如何控制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基于灰色系统的区间预测理论,以2020年的减排目标为减排模型设计标准,结合价格弹性理论,分析碳税对35个行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约23%的行业受碳税影响显著;约32%的行业对碳税无敏感性。文章认为应对高能耗行业可以采用定额税率,对低能源消耗行业可采用累进税率模式。为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也应适当建立税收补偿机制,鼓励减排行为。
关键词:
碳税 工业 影响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岩岩 兰玲 陆敏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能源过度消耗会带来环境污染,如何控制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基于灰色系统的区间预测理论,以2020年的减排目标为减排模型设计标准,结合价格弹性理论,分析碳税对35个行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约23%的行业受碳税影响显著;约32%的行业对碳税无敏感性。文章认为应对高能耗行业可以采用定额税率,对低能源消耗行业可采用累进税率模式。为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也应适当建立税收补偿机制,鼓励减排行为。
关键词:
碳税 工业 影响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晓耕 张国丰 孙丽欣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在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深入调研的前提下,筛选关键指标,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情景设定预测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定量估测,进而探讨了化解区域能源与环境双重困境的重要途径与关键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