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2)
2023(11779)
2022(10352)
2021(9814)
2020(8002)
2019(18499)
2018(18471)
2017(36269)
2016(19785)
2015(22030)
2014(22185)
2013(21787)
2012(20132)
2011(18153)
2010(18015)
2009(16133)
2008(15438)
2007(13347)
2006(11789)
2005(10200)
作者
(55886)
(46290)
(45820)
(43791)
(29570)
(22023)
(20810)
(18151)
(17587)
(16604)
(15851)
(15425)
(14605)
(14539)
(14291)
(14250)
(13887)
(13880)
(13232)
(13084)
(11449)
(11324)
(11094)
(10582)
(10375)
(10271)
(10267)
(10183)
(9224)
(9157)
学科
(74480)
经济(74398)
管理(60101)
(54408)
(45216)
企业(45216)
方法(34089)
数学(29583)
数学方法(29175)
(21462)
(19934)
中国(19557)
(17339)
业经(16663)
环境(16311)
地方(15789)
(15234)
贸易(15230)
(14748)
农业(14182)
(13301)
(13168)
理论(12839)
(12620)
(12597)
财务(12555)
(12533)
财务管理(12533)
技术(11960)
企业财务(11855)
机构
学院(274366)
大学(273896)
管理(113208)
(107858)
经济(105385)
理学(98255)
理学院(97222)
管理学(95661)
管理学院(95178)
研究(90794)
中国(66553)
(58063)
科学(56368)
(49604)
(44731)
(42063)
中心(41079)
研究所(40813)
业大(40801)
财经(39584)
(39436)
北京(36814)
(36397)
师范(36120)
(35990)
(33559)
农业(32772)
(32234)
经济学(30771)
财经大学(29338)
基金
项目(190634)
科学(150003)
研究(142146)
基金(137461)
(118713)
国家(117703)
科学基金(101598)
社会(87220)
社会科(82621)
社会科学(82601)
(74768)
基金项目(73220)
自然(66882)
自然科(65237)
自然科学(65224)
教育(64943)
自然科学基金(64028)
(63052)
编号(59425)
资助(56833)
成果(47906)
重点(42233)
(41978)
(40959)
课题(40571)
(39521)
创新(36745)
项目编号(36535)
科研(36312)
教育部(35968)
期刊
(117245)
经济(117245)
研究(81622)
中国(48462)
管理(40794)
学报(40713)
科学(38530)
(37852)
(35686)
教育(32236)
大学(30914)
学学(28983)
农业(26770)
技术(23944)
(23604)
金融(23604)
业经(20223)
经济研究(18497)
财经(17929)
(15136)
图书(15117)
问题(14877)
理论(14178)
科技(13568)
实践(13238)
(13238)
(13159)
技术经济(13093)
现代(12764)
资源(12084)
共检索到39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海英  邓燕赟  
从供应链视角,利用博弈方法构建政府补贴政策下港口和船舶采用岸电减排的博弈模型,分析三种权力结构(船舶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港口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港口与船舶处于同等地位的Nash博弈)下的港口与船舶减排决策行为。结果表明,港口与船舶处于同等地位情形下的政府补贴最小,当岸电接电时间较短时一方处于主导地位(船舶主导和港口主导)的港航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而当岸电接电时间较长时,港口与船舶处于平等地位的港航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三种权力结构下的排放量和社会福利不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时代产物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同时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数字贸易与碳排放分析框架,讨论数字贸易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至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及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该效应在地区之间呈现出北方强于南方、中西部强于东部的异质性特征;生产端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贸易通过产出规模效应会削弱碳减排效应,而通过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增强碳减排效应;在消费端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增强效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削弱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颖  叶林  李芳  
[目的]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不仅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还产生大量碳排放。削减化肥过度施用产生的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测算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并总结其时空分异规律,可以为削减化肥碳排放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20年10个小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小麦化肥投入效率以及化肥可削减比例作为化肥碳减排依据,并使用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分析方法分析与总结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10个主产省份小麦化肥平均碳减排潜力达到251.1 kg CE/hm~(2),其中西部地区碳减排潜力最高,总体碳减排潜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差距扩大并且差距主要来自地区间差距,碳减排潜力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仍较稳定。[结论]为促进小麦绿色生产,需要明确西部地区为小麦化肥碳减排重点地区、重视小麦低碳生产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对促进化肥碳减排的作用、利用多个要素替代措施推动化肥碳减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彦辉  孙祥栋  
文章构建包含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等能源环境因素的E-DSGE模型,探讨多元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支出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中的作用机理,对多元技术进步中全要素生产率、能源利用效率、减排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支出的经济与环境效应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助推经济发展方面效果显著,但不利于碳排放量下降等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政府环境治理支出在有效治理碳排放的同时,对经济发展存在短暂的抑制效应,但从长期来看仍是促进效应。减排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方面均可发挥积极作用,但效力不强。将多元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支出相结合,可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且成效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维龙  彭影  胡续楠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技术进步与结构转型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在显著增加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度。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在推动绿色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其原因在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能源回弹效应超过了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的节能效应。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增加了城市电力消耗,但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其中,制造业结构转型具有减排效应,而农业和服务业由于产业结构低端化,其转型导致节能减排效果并不理想。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政府绿色数字化治理环境能够强化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结论可为“双碳”目标下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及节能减排行动方略的制定带来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婉婷   陈建成   侯建  
数字技术在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制造业数据,系统评估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从技术创新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技术创新门槛下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较低,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趣的是,数字化转型和碳排放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异质双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会明显地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碳排放效应,而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总量。本文的研究为利用技术创新达到数字化转型抑制碳排放的目标提供了经验,展现了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决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金朋   郭霞   辛诚   潘月   刘一江  
产业园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探究园区项目碳减排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各阶段管控要点梳理与关键要素凝练,本文提出产业园项目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价值体系,针对园区建设运营过程与减排的关联,系统分析包括规划决策、项目设计、施工建造、运营服务各阶段下的碳减排路径,为园区绿色深度转型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分析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交易试点的减排效应、机制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持续、有效地从总量、效率与公平方面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水平,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能够通过能源强度降低、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进步有效实现试点城市的碳减排。(3)碳排放权交易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从区域来看,减排效应大小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从工业特征和环保政策偏好来看,老工业基地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碳减排效果更好。(4)西部地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源于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转型,绿色技术进步方面东部地区效果较强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挤出效应;老工业基地减排效应主要依赖于能源强度改善,非老工业基地则通过各种机制协同作用实现;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非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均能通过各种机制协同减排,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实现减排水平的突破。本文为中国因地制宜地发挥碳排放权交易作用,进而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祖沔   彭红枫   尹智超   王文浩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中刻画了大气碳存量积累的动态过程以及碳排放对企业生产和家庭效用产生的负外部性,并通过对宏观变量动态和经济福利的分析探讨了碳减排措施的选择。模型稳态的比较静态分析显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稳态值在实施碳减排措施后产生了负向偏离。福利分析结果表明,碳减排所减少的环境负外部性能够提高整体经济福利水平,且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比碳排放税带来更大的福利增益。同时,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相较于征收碳排放税,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时,相同的外生冲击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更小。因此,我国推进“双碳”战略,需要重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设与优化,实现短期中碳减排引致经济发展承压与长期中经济福利提升的平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园  张天娇  周昊明  
基于中国A股上市平台企业2010—2020年数据,采用爬虫文本分析技术测度企业与供应链成员的减排合作水平,实证检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开展供应链减排合作能够对平台企业价值创造产生促进作用;当企业所在地区是低碳试点城市时,这种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此外,供应链减排合作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增加绿色研发投入带来价值提升,进而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供应链减排合作带来的效益可以沿供应链溢出到平台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促进多方价值创造,实现平台企业价值引领与繁荣经济。为引导平台企业实现供应链低碳转型,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应完善平台企业供应链减排合作内外部制度环境;积极推进碳信息披露改革,将供应链减排合作纳入ESG披露体系;促进平台企业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带动地区及周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强   张宇航  
【目的/意义】生态补偿减排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是现有文献研究的热点问题。【设计/方法】在系统阐释生态补偿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探讨“双碳”目标调节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发现】生态补偿具有降低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效果,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补偿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双碳”目标约束对生态补偿的污染减排效应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使用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分析后,减排效应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双碳”目标约束下生态补偿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最后,从实施低碳试点与生态补偿组合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嘉懿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贸易发展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碳减排影响还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对流通业碳减排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王昊  
实现“双碳”目标,节能减排是一个重要手段,与节能减排密切关联的小汽车消费税与成品油消费税存在征收环节、价内征收、对节能技术的运用重视不够等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消费税节能减排的作用,应优化征收环节、实行价外征收、税率设计兼顾节能技术的运用,提高成品油税率,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