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7)
- 2023(8545)
- 2022(6649)
- 2021(6054)
- 2020(4331)
- 2019(9816)
- 2018(9645)
- 2017(17336)
- 2016(9518)
- 2015(10575)
- 2014(10895)
- 2013(10705)
- 2012(10135)
- 2011(9320)
- 2010(9664)
- 2009(8714)
- 2008(8473)
- 2007(8068)
- 2006(7528)
- 2005(6659)
- 学科
- 济(38518)
- 经济(38481)
- 管理(27635)
- 农(27241)
- 业(24204)
- 农业(18289)
- 环境(15907)
- 中国(14487)
- 企(14137)
- 企业(14137)
- 业经(13495)
- 地方(12359)
- 学(10353)
- 发(10218)
- 制(9945)
- 财(9690)
- 方法(8339)
- 划(8294)
- 农业经济(8190)
- 发展(8107)
- 展(8087)
- 生态(7776)
- 和(7389)
- 资源(7385)
- 银(7156)
- 银行(7147)
- 行(6862)
- 教育(6615)
- 建设(6589)
- 数学(6568)
- 机构
- 学院(137871)
- 大学(131724)
- 济(52218)
- 经济(50691)
- 研究(50300)
- 管理(47806)
- 中国(39639)
- 理学(39100)
- 理学院(38649)
- 管理学(37852)
- 管理学院(37622)
- 科学(30748)
- 农(28944)
- 京(28814)
- 财(25624)
- 所(25169)
- 中心(24310)
- 江(24010)
- 研究所(22250)
- 范(21488)
- 师范(21350)
- 业大(21240)
- 农业(20706)
- 州(19394)
- 省(19073)
- 北京(18802)
- 财经(18587)
- 院(18541)
- 师范大学(16580)
- 经(16567)
- 基金
- 项目(88048)
- 研究(71165)
- 科学(68559)
- 基金(59794)
- 家(51644)
- 国家(51079)
- 社会(44255)
- 科学基金(42589)
- 社会科(41356)
- 社会科学(41346)
- 省(37735)
- 教育(31660)
- 基金项目(31383)
- 编号(31059)
- 划(30519)
- 成果(25980)
- 自然(24091)
- 自然科(23299)
- 自然科学(23297)
- 课题(23009)
- 自然科学基金(22778)
- 资助(22329)
- 发(22269)
- 重点(20652)
- 年(19327)
- 发展(18423)
- 部(18199)
- 制(18168)
- 展(18085)
- 创(18008)
共检索到229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可 张俊飚
乡村生态建设既是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在梳理乡村生态建设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乡村生态建设的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当前乡村生态建设仍然存在能源结构不优、农业生产不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不强和减排增汇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因此,应该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适应“双碳”目标的乡村生态建设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桢 郑帅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低碳建设已成为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中仍面临用能结构传统、住宅节能标准低、人居环境质量差、低碳意识薄弱、低碳农业和碳汇经济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由此,本文着眼于乡村能源供给、节能改造、环境整治、村民意识、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适合我省低碳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
辽宁省 双碳 低碳建设 乡村建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公丕明
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和实质成效。但是,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在标准、方法、主体、结果、政策落地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使科技人才评价政策更加有效精准,实施效果更加明显,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提升用人单位评价能力,科学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人才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
科技人才 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华胤 王燕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而推进秸秆生态化处理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农民生态责任意识淡薄,甚至成为农业“排碳者”。多元主体合作是“双碳”治理的最优选择。以往研究多关注乡村生态合作治理的制度设计和对策优化,基于“双碳”视角可以发现“秸秆悖论”的治理密码。碳责任是一套结构复杂的责任体系,是生产者和治理者的共同责任。碳责任归因、多元主体协商、责任份额调适、多维责任交互是达成合作的内在机制。在责任范围交互、责任量度匹配、激励性三个维度作用下,以责任内容为驱动力,可以生成层级“共责立方体”的模型。基于责任视角下的合作治理逻辑为基层政府组织农民有效参与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禹 霍建军 刘杨 焦利娟
“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电网工程、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千兆光网工程、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探索农村集中供热模式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着力提升建设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相匹配提供有力支撑。由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总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补齐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路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嘉丹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能够显著地改善农村人口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的科学布局。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入手,总结乡村文化成生态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强化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文化 生态建设 实现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洪远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庄实用规划加速普及、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新阶段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村庄规划实用性前瞻性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弱项、农村公共服务基础有待巩固、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不强、乡村建设参与主体动力不足,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建管并重与强化监督相结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村资金投入保障和补齐乡村建设质量标准短板,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欧阳振益 谢花林 乐文年
本文基于“双碳”视角,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建立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生态农产品供给、生态修复与价值提升、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
生态产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现有碳减排行动方案已经针对城乡建设、产业、能源等领域做出了详尽部署,但也存在着对空间关注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域范围内,尚缺少从城乡统筹视角展开空间治理的实施框架和具体手段,减碳如何应用落实到各级空间单元上仍不清晰。从空间视角出发,解读碳效益在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时面临的挑战,并从治理理念、治理对象、治理手段和治理方法四个方面提出双碳目标下城乡空间治理路径。基于此,提出碳数据赋能的城乡空间治理策略,以海量精确的碳数据赋能空间治理,将其用于空间碳效益的监测评估、模拟规划和管理运营,以加强碳减排的系统性和落地性。
关键词:
双碳 碳排放 碳数据 城乡空间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雪锋 祁贤明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做大“生态蛋糕”,实现乡村共同致富,对开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道路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引入财会学科的“资源-资产-资本”概念,构建了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三资转化”路径。在分析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明晰碳汇生态资源权属,搭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乡村碳汇生态产品品牌溢价,构建乡村碳汇生态产品数字化多场景应用等方面打通乡村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共富道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光
以吉林省9所首批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为样本,从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培训情况、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情况五方面作比较,发现转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师资队伍组成过于单一,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相对薄弱,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创业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设,整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度,展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文熹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在于通过碳信息披露实现对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引导。本文基于“双碳”目标背景,从理论上厘清碳标识制度的功能定位、从实践上考察其“碳信息披露”功能实现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碳标识制度功能的基本逻辑和具体路径,以期为完善相关政策和立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金融 创新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丽 李睬欧 石成钰
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我国乡村社会已形成了悠久的乡村共同体传统,为重建乡村共同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今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条件下,我国乡村共同体的内生动力也面临深刻变化,给乡村共同体的生发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重建乡村共同体应从构建经济关联、建立有效沟通、弘扬共同体意识、完善乡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构建乡村共同体生发的内生动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辉 乔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农业强国与乡村产业振兴通过保障食物安全供给、农业全链竞争力提升、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形成了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联动机制。农业强国建设视域下的乡村产业振兴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乡村发展实践表明,乡村产业振兴仍然面临农业基础不稳固、城乡产业融合程度低、乡村产业生态化程度低、小农户与现代化衔接力度不足的现实难题,要积极推进科技强农、组织联农、城市带农、绿色兴农等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