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7)
2023(10631)
2022(8522)
2021(7833)
2020(6251)
2019(14105)
2018(13629)
2017(25168)
2016(13493)
2015(15350)
2014(15138)
2013(14881)
2012(13906)
2011(12756)
2010(12643)
2009(11763)
2008(10535)
2007(9409)
2006(8413)
2005(7719)
作者
(38218)
(31756)
(31643)
(30171)
(19888)
(15104)
(14244)
(12374)
(12348)
(11180)
(10994)
(10673)
(10217)
(10194)
(10027)
(9986)
(9474)
(9290)
(9044)
(8800)
(8048)
(7714)
(7665)
(7233)
(7145)
(7104)
(6987)
(6768)
(6620)
(6407)
学科
(54267)
经济(54208)
管理(38568)
(32553)
(26240)
金融(26233)
(26036)
企业(26036)
中国(25758)
(23772)
银行(23748)
(23133)
方法(20976)
数学(19006)
数学方法(18855)
(15232)
(15041)
(14719)
环境(14718)
(12747)
贸易(12734)
(12553)
(12174)
业经(11622)
地方(11584)
中国金融(11311)
(11044)
农业(9556)
(9243)
(9216)
机构
学院(186527)
大学(186406)
(85964)
经济(84417)
研究(71388)
管理(66176)
中国(62102)
理学(55812)
理学院(55221)
管理学(54386)
管理学院(54070)
科学(40411)
(40092)
(39415)
(35636)
中心(33748)
研究所(32546)
(31976)
财经(31191)
经济学(28795)
(28622)
(26693)
(26123)
经济学院(26010)
业大(26004)
北京(25935)
农业(25037)
财经大学(23357)
(22782)
师范(22508)
基金
项目(125299)
科学(98731)
研究(93248)
基金(92144)
(81329)
国家(80716)
科学基金(68029)
社会(61097)
社会科(58178)
社会科学(58165)
(47295)
基金项目(47246)
教育(41736)
自然(41220)
(40498)
自然科(40318)
自然科学(40301)
自然科学基金(39588)
资助(38129)
编号(35818)
成果(29769)
重点(29088)
(28547)
(28408)
国家社会(27005)
(26795)
课题(26146)
中国(25923)
创新(25326)
教育部(24458)
期刊
(90725)
经济(90725)
研究(59429)
中国(41747)
(33554)
金融(33554)
学报(30293)
(29660)
(29531)
科学(27508)
管理(24885)
大学(23156)
学学(22003)
教育(19741)
农业(19553)
经济研究(16185)
财经(15927)
技术(15220)
(13854)
业经(12835)
(12046)
问题(11853)
国际(11502)
(11174)
世界(11153)
统计(8729)
(8369)
理论(8287)
技术经济(8207)
科技(7820)
共检索到294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遥  任玉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中国于2020年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也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融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的作用有待更进一步发挥。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出发,并通过进一步阐述绿色金融的国际进展,形成绿色金融发展三阶段的特点分析,明确当前《巴黎协定》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此全球宏观大背景下,立足“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传统发展方式与新兴发展力量的影响,结合对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及市场定价方面的主要功能的分析,从政策、市场、生态融合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要实现“双碳”目标,将对绿色金融发展所提出地更高需求;并在对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后,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空间及深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政策、市场、配套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对未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以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按期实现提供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1.促进经济转型和优化金融结构。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2010)。"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强调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管晓明  
2016年是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元年,在政府推动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中国绿色金融取得快速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在探索和实践中日趋丰富和完善,已建立起涵盖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产品服务体系、绿色标准体系、国际合作体系、能力建设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内的绿色金融有机体系。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和相关标准的制定者,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管晓明  
2016年是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元年,在政府推动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中国绿色金融取得快速发展,绿色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在探索和实践中日趋丰富和完善,已建立起涵盖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产品服务体系、绿色标准体系、国际合作体系、能力建设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内的绿色金融有机体系。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和相关标准的制定者,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绿色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健全和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论文认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论文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近期来看,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优化宏观政策环境与构造和完善微观经济基础两个方面。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骏  
中国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启动新的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缓解环境问题对财政的压力,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为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必须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绿色投资,强化消费者的绿色环保和消费意识。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兰  郭熙保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措施之一,绿色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绿色金融的国际引领作用增强。但对照“双碳”目标,目前绿色金融体系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绿色金融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不足,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低,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强化。建议加强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从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适度超前培育关键要素、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培育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发展绿色金融、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各国共识。作为全球较早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如何结合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之路,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015年,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博士组织绿色金融工作小组编著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作为中国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著之一,该书紧扣时代主题和前瞻性的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马昀  王思程  刘宇婷  叶敏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近期来看,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优化宏观政策环境和构造微观经济基础。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庞加兰  王薇  袁翠翠  
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国家金融学的理论背景,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估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能源结构优化指数,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于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呈现波动式增长,能源结构逐年优化;绿色金融发展通过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和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对能源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应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化体系建设、提升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以促进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玉平  张元鹏  
由于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滞后、绿色金融标准欠缺以及绿色金融的信息沟通协调度低等因素的制约,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较慢。因此,需要采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制定绿色金融的标准以及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绿色金融在我国的扩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璐   王家瑶   张剑  
基于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视角,采用PVAR模型对2014—2020年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动态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发展的路径依赖性较强、良性互动不足。对比分析显示,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关联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碳金融发展强势区域的整体关联性优于弱势区域;2017年后,绿色金融内部关联性得到部分改善,弱势区域的改善情况更佳。进一步从内部生态、制度约束和技术支持层面探究关联关系的改善路径,发现宏观ESG、环境规制以及金融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协调发展,且该积极作用在弱势区域中更为明显,由此可缩小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互动关系,为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欧阳宇俍  王遥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基于“双碳”发展目标与绿色资源配置背景,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构建影响达峰进度的因素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结合达峰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